從表達效果賞析句子
從表達效果賞析句子:
這種類型題在中考語文課外閱讀中常會出現,而且是記敘文的閱讀,分值一般在3分左右,解答這種題,應選準答題的切入點。
首先看被賞析的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辭,如果用了修辭方法,就從修辭角度進行賞析,答題格式為:本句運用……(修辭手法),生動形象(修辭特點)地寫出了……(內容),突出了……(表達效果)。
如:那火如澆了油似的,熊熊燃燒起來,還有一團火苗發怒般地擠出了灶膛。
賞析:此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火苗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火苗越吹越旺的樣子。
第二,如果句子沒用修辭,看有沒有典型的、有特點的修飾詞,如果有,再從詞語的角度進行賞析。答題格式為:“……一詞(等詞),寫出了……的特點或內容,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氣到底是冷得很了,男人原本皸裂的雙手在北風里“齜牙咧嘴”地疼。
賞析:“齜牙咧嘴”一詞,生動形象地寫出男人雙手凍傷得很厲害,體現出他的堅強與對兒子的疼愛。
第三,如果句子既沒有使用修辭,也沒有比較典型、特殊的修飾詞,那還可從句子的表達方式入手。記敘文或散文中的表達方式有:議論、抒情、描寫、記敘。
如:昏暗的天空,凄冷的寒風,到處都彌漫著壓抑的氣氛。
賞析: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出“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強烈的傷害或難過悲涼的心情。
中考詞語句子表達效果賞析理解
詞語的考點
考點一:說出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考點二:說出該詞語的妙處或者表達效果(含義+表達效果)
綜合答題流程:詞語的表現手法(技法)+詞語的語境義+詞語描寫對象的特點+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結合語境,解釋下面句子中“笑臉”一詞。(2分)
當我們面對困難、面對無奈,是否會悄悄地給自己一個笑臉呢?給自己一個笑臉,讓自己擁有一份坦然;給自己一個笑臉,讓自己勇敢地面對艱險。這是怎樣的一種調節、怎樣的一種豁達、怎樣的有一種鼓勵啊!
笑臉:笑臉是一份調節內心的坦然豁達的心態
一、 從詞語的表現手法分析
①貶詞褒用
1、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2、這時,或許有一個早起的孩子走了過來,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
3、我們仍然固執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4、《送春》作者說二月蘭“開得好放肆”,“放肆”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分析:放肆這個詞,應該是一個貶義詞,就是胡作非為,不遵守禮法道德的意思。開得多,開得熱鬧,不受拘束,自由自在.表達出一種開朗樂觀的態度,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精神。
5、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請在畫線的A、B兩處任選一句作點評。(4分)
A.敲打鑼鼓的漢子們敦實威風,這些平時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時一個個精神抖擻,紅光滿面,(A)賣著狂傲,逞著威風,顯得不可一世。
B.只見他急敲慢敲,重敲輕敲,時而敲打鼓沿時而肘杵鼓面,時而躍騰猛捶,時而貼鼓輕撫,柔時如絲綢無骨,堅時像槍擊鋼板,亂時如烏云壓頂,齊時如布兵排陣;鐵馬金戈亂箭飛,細雨輕風荷塘清,劈山開路是男兒,再聞堂前紡織聲……
參考示例:A.“賣”是賣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極其狂妄自大,這三個詞語原是貶義,這里貶詞褒用,表現出漢子們打鼓時的精神抖擻、氣勢非凡。
B.一連串的排比,將鼓神擊鼓的姿勢、動作描繪得栩栩如生,氣勢磅礴。又借助比喻和對比,表現出鼓聲的變化多端,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6.說說文中第⑧段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3分)
我一個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貪婪地呼吸著久違的帶有草木氣息的微溫的炊煙,他鄉遇故知一樣不能自已……
分析:這個詞是貶義褒用,在這里是“滿足、暢快”之意。它形象地表現了“我”
在想象中看見“炊煙”升起時的激動與欣喜的心情。(3分)
②化無形為有形,或化抽象為具體
例子:有了鳥的樹就格外生動。我喜歡這些在樹與樹之間飛來飛去的小鳥,喜歡它們在樹枝上舞蹈。冬天的風因為這些小鳥的跳躍,也就顯得細微而富有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