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學科學習方法 > 歷史學習方法 >

高中歷史復習知識點總結

時間: 如英2 歷史學習方法

  一、夏代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國的第一個國家政權

  3、政治制度的特點:出現了凌駕于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

  (公共權力——國家機器,一般指歷法、行政、司法等國家和社會公共機構行使的權力,具備了國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內外服制度 (內服指商王直接統治的地區;外服是附屬國管轄的地區)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點(政權特點):

  ①以商部族為中心的內外服聯盟

  ②彌漫著神權色彩(與文化上甲骨文相聯系)

  ③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力有限(具體內容:要求了解)

  l 各附屬國基本保持原有的社會結構

  l 除對商承擔應盡的義務外,有很大的自主權,有的附屬國經常與商處于戰爭狀態。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緣)、禮樂制度(維護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為了鞏固周王朝的統治(“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內容:①將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親族、姻親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國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保衛周王室

  ②各諸侯國必須承認周王權威,承擔義務(與商代相比,臣屬關系更加明確)

  ③層層分封

  作用:①周人勢力范圍不斷擴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級序列,確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內容:大宗小宗制、嫡長子繼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長子傳宗繼統,這個系統被稱為大宗;

  小宗:嫡長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

  特點:①嫡長子繼承制(核心、最大特點)

  ②雙重關系(血緣關系和政治關系)

  實質:血緣關系和政治關系相結合

  作用:①保證了貴族“世卿世祿”( 貴族不僅世襲土地和人口,而且還世襲職務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與原始筆記有所改動)

  (3)禮樂制度 是西周的等級名分制度,是維護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高中歷史復習知識點總結: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一、春秋時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壞,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現: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現象發生 ②諸侯不斷擅自進行分封 ③強大諸侯國發動兼并戰爭

  二、戰國時期

  1、各國紛紛進行變法

  2、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為統一創造了條件

  3、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

  三、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在秦朝確立,以后中國的封建社會就是中央集權制度的強化過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權制度

  (一)中央集權制度的內容:

  1、皇帝制度

  特點:①皇權至上(皇帝將立法、司法、行政、軍事權力全部攬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終身制和皇位世襲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職)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職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太尉協助皇帝管理軍務。

  ②相互關系:互相配合、互相牽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職

  3、郡縣制(地方)

  特征:①郡縣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襲(與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區別)

  ②縣以下設鄉、里、什伍

  (二)中央集權制度的根本特征:權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制度的基礎,

  對此后2000多年的中國政治和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

  高中歷史復習知識點總結: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

  (貫穿中國古代史上的第一條主線索:中央和地方的斗爭)

  一、西漢

  (一)七國之亂

  1、原因:①歷史原因:漢高祖劉邦推行郡縣制的同時,又分封同姓諸侯王

  (郡國并行,上次青島市摸底考試有一個郡國并行的看圖題)

  ②直接原因:面對諸侯國尾大不掉之勢,賈誼、晁錯等人上書,主張消減封國

  2、過程: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接受建議,開始著手削奪諸侯國的封地,七個諸侯王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二)漢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為了加強皇權,鞏固國家統一

  2、措施:

  ①建中朝(“中朝”(內朝)是決策機構,由皇帝左右親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書令、侍中、常侍等職。

  原先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機構,逐漸成為執行機構“外朝”。)

  【要點解析】

  ②設刺史(刺史是一種監察官員,負責監察地方)

  ③推恩令(解析:諸侯王死后,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余兒子也可以獲得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

  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轄。通過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實力,使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逐漸加強)

  3、作用:

  ①積極:鞏固、發展了大一統局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②消極:皇帝權力過于集中,造成后來外戚和宦官專權。

  (注意與經濟和文化相聯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

  所決定的;而經濟上“重農抑商”也是政治對經濟的反作用產生的。)

  二、唐代

  經過東漢末年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大動蕩之后,隋唐實現了統一。

  唐中葉發生了安史之亂,參與平叛安史之亂的唐朝大將和安史降將被封為節度使,他們擁兵自重,

  使唐中葉后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

  三、五代十國

  1、實質: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和擴大

  2、特點:政權更迭頻繁,南方相對穩定

  3、后周世宗改革為北宋統一奠定了基礎。

  四、宋太祖改革(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

  1、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收精兵

  統兵權 歸“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衛步軍司和侍衛馬軍司三部分組成)

  調兵權 歸樞密院掌管

  使統兵權和調兵權分離,兵權最終由皇帝掌握。

  (2)削實權

  兵權——樞密院

  中央: 削弱了宰相權力 財權——三司使

  行政權——中樞門下 (宰相權力被一分為三)

  地方:規定所有州郡直屬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州郡長官下設通判,負責監察。

  (3)制錢谷

  規定各州郡的財賦,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運往指定地點,由中央掌握。從而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物質基礎。

  2、影響

  積極: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

  消極: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費”的國家財政危機。

  (到北宋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爭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勝利而結束。)

416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24年血糖标准| 宋小莹| 2025年最旺财聚财壁纸| 布莱德·德尔森| 夫人电影| 1988田螺姑娘| 电影偿还| 九龙虫粪便的功效与吃法| 洪熙| 第八种爱情演员表| 李美凤三级| 黄色网址视频| 黑龙江省地图高清全图| 永不瞑目演员表| 电影电车| 莫斯科保卫战电影| 二年级写玩具的作文| 张柏芝照片| 金刚狼1| 光棍电影| 两人生猴子免费观看完整版视频| 麦子叔| 吻胸亲乳激情大尺度| 电影《武状元苏乞儿》| www.douyin.com/pay| 1988年英国的白蛇传说| 喜羊羊第一部全集免费| 电影《七天》| 冲锋衣品牌排行榜| 德鲁| 退社申请书800字| 手绢舞蹈视频大全| 电影周处除三害| 回魂夜 电影| 一级片黄色录像免费看| 电视剧狙击手免费全集播放| 北京卫视节目单全天| 苏捷斯卡战役 电影| 儿童视力| 雪中悍刀行第一季电视剧免费观看| 《致命弯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