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日歷教學反思
天氣日歷教學反思篇一
天氣日歷教學反思篇二
初步認識。但是他們還不清楚天氣的基本特征,不知從那些方面描述天氣,當問及“今天天氣怎么樣?”的
時候,他們往往回答“秋天來了”“今天好冷”等等。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用云量、降雨量、氣溫、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特征描述天氣,并且意識到天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提高關心天氣的意識。由此開始“天氣日歷”的學習,使得他們的興趣更加濃厚。
通過天氣符號的認識和學習,讓學生具體去制作天氣日歷表。最高溫度、最低溫度、平均溫度、東南風、西北風、無風、微風、大風、小風、0級、1級、2級、小雨、中雨、大雨、晴天、多云、陰天等術語及天氣符號反映在天氣日歷表中,并根據日歷表統計一季度、一個月、一周的天氣情況,以后分析“天氣日歷表”搜集到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對天氣情況進行解釋,讓學生了解天氣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我們該如何去做,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只是學生能否持之以恒地進行觀察并記錄,還有待于老師的督促指導。
天氣日歷教學反思篇三
《天氣日歷》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第2課的內容,教學目標是通過本章的學習幫助學生像氣象學家那樣去觀察和記錄每天的氣象,“天氣日歷”為學生提供了簡單易行的方法,和學生一起參與一段較長時期的天氣觀察,記錄和數據分析。通過學習,幫助學生理解天氣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的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共兩部分:1、認識一些天氣符號,2、制作天氣日歷
為了完成以上的教學內容,在備課的時候,我做了如下準備:
1、在認識一些天氣符號的教學設計中。上課時,我先提問,兩周前的今天,是什么天氣?學生很難回答出來,接下來提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學生一般會回答用記錄的方法幫助我們記憶。于是引出了這節課的另一個內容:制作“天氣日歷”。接著又提出一個問題,制作“天氣日歷”我們都需要填寫哪些素材呢?
2、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做簡單的歸納,于是引出了需要了解一些天氣符號,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本節課的內容,而且把兩方面的教學任務很自然地都聯系起來,認識天氣符號主要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畫來完成的,并且在畫的過程中理解溫度、云量、降水量、風向、風速的概念,課堂上氣氛熱烈,同學很認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學生理解了天氣符號的概念和掌握了天氣符號的含義后,接下來是制作天氣日歷的環節,在這個環節的設計,我采用了分組的方法,以組為單位,推選出一名負責人,大家共同制作一張大的天氣日歷,共同完成歷時一個月的天氣記錄工作,完成后各組之間進行比賽。在完成天氣日歷的制作后,指導學生如何填寫日歷。
反思:
一、由于這節課安排在本單元的第2節課,學生對一些天氣術語還不是很了解,雖然通過教學理解了一些,而且在學習這方面知識前也感受過大自然的天氣變化,卻還不能和現有的知識聯系在一起,學生問我,到底多大的雨是小雨,多大的雨是大雨,或者是暴雨,因為還沒有學關于降水的知識,所以在學生的心中是有疑問的,如果把這節課安排在本單元的最后一節課,學生學過了本單元的知識,填寫天氣日歷就簡單多了,理解的也就更深了。
二、本節課高估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制作天氣日歷的時候,用了較多的時間,本節課計劃還要帶學生到操場上,具體指導學生在什么地方測風速和風向,由于時間的關系沒有完成,同時更加感到這節課應該安排在本單元的后面講,因為接下來的學習的內容是溫度與氣溫,風向和風速,降水量的測量,云的觀測等內容,而這些內容都是天氣日歷所涉及到的內容,在學生不理解的情況下填寫天氣日歷,可以想象這個日歷的質量會是怎么樣。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學生完成的情況并不好。
三、課堂環節設計上沒有問題,以后還是按照這個環節來上課,只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動態,很多學生對科學很感興趣,發言也很積極,但是總是問一些與課堂內容無關的問題,但這些問題與科學有關,只是在課堂上沒有辦法解釋,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是否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教學和知識拓展的平衡點在哪里,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多研究。
看了“天氣日歷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