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跨考生是否需要報培訓班_考研三跨生的注意事項
考研跨考生是否需要報班
在考研界通常存在一個普遍現象----跨校考研,主要是大多數學弟學妹們都不滿足自己的本科出身,想通過考研來改變命運。但是對于考生來說跨校最大的難點莫過于專業課,由于教育部要求不能限制考生的思路,所以現在很多學校都不再指定參考書,而且網上也搜索不到歷年真題,導致大家只能自己四處打探消息,已經進入暑假黃金備考階段,很多學弟學妹們的專業課復習遲遲未動,主要原因是無從下手。今天我們來說說跨校考研是否有必要報輔導班呢?
我是16年畢業的北京某校馬克思理論畢業生,當年我也是一樣,由于本科是一個二本的新聞專業,想跨考北京的名校但是新聞大家都知道很熱門的專業,沒把握考上。最后經過篩選最后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由于是跨校跨專業更是一頭霧水,幾經周折通過同學的關系找到了學長,但是由于學長是導師的助教,經常要給導師幫忙,因此沒有太多時間管我,給我推薦了幾本參考書和一個大概的復習思路我就自己復習去了,我也不好意思再去麻煩人家,于是只能一點點的看書、劃重點、記筆記、背誦,經過幾個月的煎熬我終于過了復試線,此時又找到了學長給我介紹了導師,在復試環節中也順利通過了,最后成功錄取,在這里我要十分感謝曾經幫助過我的那位學長,如果沒有你我當年很可能會因此找不到方向而放棄考研,那這輩子可能就會與研究生無緣了。
我想說的是無論報不報班都得找到一個能夠真心幫助你的人,如果自己能找到最好,如果找不到或者找到的這個學長不是很幫忙那你可能就要另辟蹊徑,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因為你考不考上對別人來說沒什么影響,但是對你來說這是你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轉折點。現在學弟學妹們都比較排斥輔導班,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應付考試,如果你說有能力應付公共課那我可能會相信,因為政治英語有參考書真題考試大綱,只要有對的復習方法并且堅持下去過線基本沒問題。但是專業課信息封閉,你想看到真題都沒有機會,有句話怎么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專業課報班很有必要。如果我當初沒有找到那位學長我也會找機構幫我找學長輔導,當然現在有些機構不太負責任,給找的輔導老師并非你的目標院校的研究生,這樣對你來說可能付出的費用就沒有那么高的性價比了,因為他不了解你目標學校的情況,更不能幫你介紹導師,在這一點上你會很吃虧。
總結起來就是如果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一個靠譜的機構,幫你找到真心幫助你的學長一次性成功花點錢也是值得的。自己找的話會很困難,浪費時間不說也不可能像付費的學長給你講的那么透,畢竟素不相識能給予指點一二就已經是莫大的恩惠了,沒有人會愿意把時間浪費在陌生人身上的。所以報不報班看個人,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早報,不至于把大量時間都用在搜索信息找資源上耽誤了復習進度。報班相當于花錢去買學長的時間和經驗,貴一點也是值得的。如果你考上了明年這個時候或許你也可以兼職給學弟學妹們代課了,這點報班的費用可能幾個月就賺回來了,豈不是不是兩全其美嘛。
考研報班的好處:
1.有人指導,哪里不懂講哪里,如果課時足夠的話可以從參考書到真題細講。自己復習的話不但沒有指導,根本都抓不住重點,(迷茫臉)
2.有重點有方向,除了將重點內容之外多數還會提供當年的復習筆記,這個最珍貴了,上面積累了學長學姐的大部分成功經驗,對你考試非常有幫助。
3.考前押題準準準,根據經驗押題,并且天天跟著導師混在一起幫導師做事,很容易抓住他的出題思路,針對性的復習會輕松很多,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在比如英語數學等薄弱項上。考研人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如果大家都像高考一樣有三年的時間備考,也不至于每年有那么多人沒學上。
4.提供學校內部信息,比如某個導師今年是否有人內定,提前知道了這些消息不至于在報考的時候搞錯方向,復試時候出現被調劑的麻煩。
5.引薦導師,這個一般在初試之后,不管有沒有人介紹在考前導師是不會理你的,只會告訴你過了初試再說,因為他如果提前接受了你,但是你并沒有過復試線等于浪費了他的招生名額,所以這個只能在初試結束分數公布之后進行,初試過了提前認識一下導師復試基本就沒問題了,等著復試走流程就可以了,但是復試時也要好好表現噢,不能讓其他人感覺到是對你有特殊照顧的。
還有些學弟學妹想過自己找學長付費輔導,直接把費用給學長這樣是能省點錢。方法不是不可行,前提是自己找到的學長有授課能力,并且會認真對待自己,考研機構的老師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的高分研究生,并且機構有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按照教學體系講課,肯定是考研機構專業的輔導老師性價比高很多。另外考研機構里如果自己感到某個學長學姐講課不適合自己,也是可以及時調換。想想自己找的學長付了費用發現講的不好,好意思跟人家換人嘛。何況很多學長礙于自己的身份是不好意思收費的,因此也只能給你指點一點皮毛,這些皮毛根本就不夠你考上你達到專業課240+的程度,無論哪個專業報考名校的話兩門專業課基本要達到240左右,這樣才能在過了復試分數線的同時,給復試也大大增加了砝碼。
導師對跨專業考研考生的評價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有超過半數的考生是跨專業考研。雖然如此,跨專業的考生也心里打鼓,因為跨專業考研相當于把你大學幾年學過的東西推倒了重來,在導師眼里,是不是認為跨專業的學生本質上和高中畢業生沒有區別?
You are never too old to do anything
!這句話廣為流傳,那么在復試中是否依然適用,這是往屆生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1.在每年的復試中,跨專業的考生多嗎?大約能占全部參加復試考生的多少呢?
☆☆:跨專業的比較少,一般都是專業相關的,一點不沾邊或者只沾一點邊的比較少。
2.導師一般喜歡跨專業的學生嗎?鼓勵學生跨專業考研嗎?
☆☆:我們專業(景觀與區域生態學)不太喜歡跨專業的學生。
☆☆:這與導師的研究方向和從事的課題有關,在從事交叉學科或者交叉課題時,學緣結構就不能太單一,會非常希望有急需的相關專業考生跨過來。
3.導師對跨專業的學生的專業基礎,會不會有所顧慮?
☆☆:這幾年,數量分析對經管類的研究越來越重要,學生如果一點都不會肯定會受影響的。不過,出身理工科的學生一般都不會有過大的問題。
☆☆:會有所顧慮,尤其涉及到實驗技能等需要訓練的技能。
4.在什么情況下,學生跨專業考研比較合理?
☆☆:學生對所報考的專業有濃厚的興趣,而且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反面來講,導師比較不喜歡的是原來專業根基都沒有打好,跨專業的專業知識也掌握得非常不好的學生,僅僅是為了短期利益(例如就業)而跨專業報考。
☆☆:用自己的本科基礎和所跨的專業結合起來,這樣會更有優勢,很多物理、化學出身的人,在生物學研究方面獲得諾貝爾獎,就是用本身物理、化學的優勢去做生物。
5.跨專業的學生,他們的專業知識難免不足,可能只是學了考研的幾門課程,導師提問問題的時候會不在這方面“手下留情”和“科班”出身的學生區別對待呢?
☆☆:對跨專業的學生,導師不會問一些偏難怪和比較邊緣的知識,不會問學生沒有學過的專業課知識。
☆☆:對這兩類學生,導師的心理預期不一樣,要求自然會有所不同。同樣一個問題,導師給“科班出身”的學生打60分,若跨專業的學生答成這樣,可能就是85分。
6.在往年的復試中,往屆生多嗎?能占多大的比率呢?
☆☆:有往屆生,但還是應屆多。
7.您喜歡往屆生嗎?
☆☆:不太喜歡。因為我們林學類專業,學生本科畢業之后改行的比較多,時間一長專業基礎就丟掉了,這類考生一般基礎比較差,培養起來難度比較大。另外,可能功利性太強了,很多是為了躲避就業壓力等。
☆☆:喜歡一個學生,不會因為是應屆還是往屆,而是學生讀研的價值取向和追求是否與導師一致。往屆生,因為工作過,可能更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知道工作和學習的差別,表現出來的學習愿望可能更強烈,有時反而更占一些優勢。
☆☆:我喜歡工作了2-4年的學生,至少也要在一個單位工作1年以上的往屆生。這樣的考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和閱歷,知道讀研對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更珍惜讀研的機會。如果一個學生只工作了幾個月甚至幾天就離職來考研,可能只是為了逃避工作甚至社會,而不見得真的喜歡讀研。
注:導師們的回答不盡相同,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導師擔心的是往屆生工作幾年把專業基礎都忘光了,從而不好培養,而不是必然不喜歡往屆生。
8.導師會不會介意往屆生的年齡?
☆☆一般對年齡還是有一些想法的,年齡太大,老師會有一些遲疑的。年輕不怕,15歲大學畢業都沒問題。二十二三歲,二十四五歲,比較正常的年齡,這都不會有問題。但是考生要是三十歲以上,導師還是會有顧慮的,上限還有要考慮一下的。年輕的學生不怕失敗,敢于和導師做一個時間很長的課題,但是年齡偏大的學生在這方面的勇氣就有所欠缺。
不過,不同的專業方向不一樣,因為往屆生有往屆生的有點,工作踏實,比較珍惜機會和時間,不是探索性很強的方向、課題,有些導師也會喜歡年齡大的學生。但探索性強的方向,專業,一般不會招年齡大的學生,年齡小的學生的精力和創新性思維確實普遍好于年齡偏大的往屆生。
考研跨考生必然比本專業考生要付出更多
●學習的時間
很多同學面對跨專業時,不免會有抵觸的心理,這都是正常的想法,但如果已經決定了在研究生階段改變自己的專業,那么我更希望大家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付出在考研課程的學習上,而非一再猶豫,一再追問"跨專業考研難不難"、"考研失敗怎么辦"等這些除了打擊自己的自信心之外,對考試成績的提高不會有任何幫助的問題。
●學會收集資料
當大家確定下目標院校和考研專業時,一定要學會收集資料,學會在學校的官網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比如招生目錄、專業課大綱或參考書目、往年分數線、往年錄取人數和錄取名單、往年的復試時間和安排等等,這些都是在目標院校的官網中可以找到的,多了解一些,就對考研的難度和自己需要達到的分數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專業課學習
當然,專業課的學習也是很多同學感到非常痛苦的一個部分。
會有很多cc考友來咨詢,要什么時間開始學習專業課。對于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專業課要趁早,越早越好。我們對于專業課的學習時間本來就已經比本專業的同學有一定的劣勢了,這時,我們越早開始準備,就為考研的時間安排留出更多的余地,對考研進程的把控也能做到游刃有余。相反,如果專業課開始太晚,在復習過程中,很容易心神不寧,也對考研的信心有很大的影響。
做筆記是一個框架,課堂上所記的筆記,不應該是完整的句子,更不應該是一大段一大段的板書,而是關鍵詞。把關鍵詞轉化為一個框架和體系是我們在課下應該完成的工作。整理筆記的過程是我們復習和回憶的過程,這時亦不應該把老師講過的東西全數搬到筆記本上,而是最好自己總結出一個框架,或是把可以進行比較的內容匯總成表格的形式,這樣在接下來的第二輪第三輪復習中,既一目了然又節省時間。
看過“考研跨考生是否需要報培訓班”的還看了: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