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省份考研咨詢電話及郵箱
從教育部獲悉,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于12月24日至26日舉行。教育部指導各省(區、市)教育招生考試機構進一步優化考生服務,完善研考信息發布機制,開通咨詢電話和郵箱,及時解答考生關切的問題。
教育部指出,現將各省(區、市)教育招生考試機構網站、公眾號和咨詢方式公布如下,請考生密切關注報考點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發布的信息,做好考前準備和安排,如有疑問,可通過電話、郵箱等方式進行咨詢。
2023考研科目
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一般設置四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業務課一和業務課二,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教育學、歷史學、醫學門類初試設置三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基礎綜合,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300分。
體育、應用心理、文物與博物館、藥學、中藥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公共衛生、護理等專業學位碩士初試設置三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基礎綜合,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300分。
會計、圖書情報、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審計等專業學位碩士初試設置兩個單元考試科目,即外國語、管理類綜合能力,滿分分別為100分、200分。
金融、應用統計、稅務、國際商務、保險、資產評估等專業學位碩士初試第三單元業務課一設置經濟類綜合能力考試科目,滿分為150分。
考研要需要做什么準備
準備流程:
1、確定學校和專業:建議先專業再學校,可以跨專業或者本專業,專業確定之后,選學校;選學校有幾個關鍵點,一是學校名氣,二是學校位置,三是該學校這個專業的實力,四是專業報錄比,也就是報考多少人,最后錄取多少人。綜合考慮自身實力,做出選擇。
2、確定了學校各專業之后,就要查找參考書目,準備資料了,可以詢問之前考過的學長學姐,或者去學校官網上查,或者去考研幫貼吧論壇上找,先參考去年的,一般不會有太大變動,最終以官方公布為準。
3、準備好參考書之后,還需要,歷年真題,這個也很重要,如果能找到親學長學姐就會送給你了,如果不能可能要自己花錢買了但是一定一定小心,不要買到假的,或者不全的資料,到時候花了錢還耽誤復習。
4、除了專業課,還有英語和政治的資料,政治不用太早,等到9月份大綱公布以后,在準備不遲。一般學碩考英一,專碩英二也有專碩要求一的,像中山的法學。英語需要準備單詞書,基礎差的小伙伴可以從單詞背起,不喜歡背單詞的寶寶,有自己的學習方法也可以不背。單詞書用的多的有新東方綠皮書,紅寶書,或者戀戀有詞,根據自己習慣選擇。對于真題,用黃皮書的多一些,何凱文的也可以。前期單詞至少過個兩遍,再做真題,不然單詞不認識,錯一片也打擊人,也沒效果。
備考內容:前期主要是英語單詞,做前幾年真題,近期真題放到提高階段做,反復做。專業課適當翻閱,瀏覽框架即可。
考研最后階段復習
理清知識框架,抓住主干知識。考研知識點多而雜,這時候如何將知識全部串聯起來,有一個清晰的知識結構很重要。通過知識框架,我們可以知識每門課有哪些要考的,每個知識單元都在講什么,可以用哪幾個關鍵詞或者關鍵句來總結概括,有哪些內容需要重點掌握。
比如每本書的目錄,這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值得我們學習的知識框架。當然,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知識框架是很重要的,這時可以參考書上的目錄,結合自己的學習習慣將知識“分門別類”,這樣當你遇到一道題的時候,你就可以在你的知識框架中進行檢索這是考的哪個知識點,如此“心中有數”你的復習將會事半功倍。注意,自己總結的知識大綱不要“大而全”,“大而全”反而更加沒有效率。在最后的階段,我們要學會把書本越讀越薄。自己總結概括,濃縮提煉成自己的知識框架的同時也是在復習。
在理清知識框架的時候,推薦思維導圖,人腦思維是發散式的,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更貼合人腦處理信息的方式。思維導圖在進行知識梳理的時候非常好用,有助于快速理解一本書或者一個科目的框架邏輯。
考研最后時間要注意什么
1.憧憬一下未來的計劃
給自己一個好的憧憬,比如安排一下考完試如何放松瀟灑。或者是考試完什么時候開始準備復試的學習計劃。不要太計較最后時期學習效率的高低了,設法平穩自己的心態就好。
2.心態調整到最佳
在最后這段時間里什么最重要?是心態,要保持心態的平穩。只有保持好的心情,才能夠按部就班地走完最后這段路。
考研不僅僅考察一個人的能力,同時更考驗一個人的信心和毅力。準備、報名、備考、初試、復試等等,都需要我們投入相當大的精力。就考研本身而言,與其說考研是在跟別人競爭,還不如說是對自己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