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考試中國古代盛世常識
公務員行測考試中國古代盛世常識篇1
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立的。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這些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于1901年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
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1969年首次頒發,人們習慣上稱這個額外的獎項為諾貝爾經濟學獎。
除了和平獎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頒發以外,其他獎項都在斯德哥摩頒發。
中國的獲獎者:
1、文學獎準備題名魯迅先生,但被本人拒絕
2、老舍與沈從文先生曾獲得題名,遺憾的是文學獎的授獎原則是不授予逝者,未能得獎
3、李政道與楊振寧兩位美籍華裔人,于1957年共同獲得物理學獎
4、丁肇中美籍華裔人,于1976年獲得物理學獎
5、李遠哲中國臺灣人,于1986年獲得化學獎
6、朱棣文美籍華裔人,于1997年獲得物理學獎
7、崔琦美籍華裔人,于1998年獲得物理學獎
8、高行健法籍華裔人,于獲得文學獎
9、莫言獲得的文學獎
10、屠呦呦于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獎獲得者:
化學獎:雅克·杜波·切特(瑞士)、阿希姆·弗蘭克(德國)、理查德·亨德森(英國),理由: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
物理獎:雷納·韋斯、巴里·巴里什、基普·索恩,均為美國人,理由: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
文學獎:石黑一雄(日裔英國籍),理由:富有激情的力量,他展現了一道深淵。
生理學或醫學獎:杰弗理·霍爾、邁克爾·羅斯巴殊、邁克爾·楊,均為美國人。理由:發現了控制晝夜節律分子機制。
和平獎: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非政府組織),理由:122國簽署禁止核子擴散條約(NPT)。
經濟學獎:理查德·塞勒。理由:在行為金融學方面,塞勒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為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并作出了很多重要貢獻。
公務員行測考試中國古代盛世常識篇2
首先,華圖教育專家建議大家先掐著時間做一份真題,了解一下自己的水平。不光要看總分,還要計算一下每一部分的得分率,看看自己每一部分的水平怎么樣,哪幾部分的提分空間比較高。后期備考的時候就可以重點攻克這幾部分。
其次,針對自己較為薄弱的環節,要結合知識點做一些專項練習。先學習知識點,再通過大量練習鞏固知識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熟練掌握。自學能力較強的同學可以選擇自己看書,自己學不明白的也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課程進行學習。總之,前期要注重知識的積累。
再次,做好積累,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行測中最需要積累的就是言語理解與表達和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側重于成語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華圖教育專家建議大家每天都背五到十個成語,并且多閱讀一些政評類的文章。常識的考察范圍非常廣,涉及法律、管理、政治、經濟、社會等等。雖說復習了不一定考得好,但是不復習是一定考不好的,所以平時也要多積累各方面的知識,厚積方能薄發。這一過程可能是漫長的,但是只要堅持,總會看到成績,道路是坎坷的,前途是光明的。
最后,在整個過程中也要定時地穿插模擬考試,找找現場考試的感覺。行測考試不光要練準確率,做題速度也很重要。很多考生本身做題的準確率很高,但是由于做題速度慢,所以導致實際考試中很多明明會做的題目都只能隨機蒙一個答案了,這是非常可惜的。因此,做題速度非常重要。
公務員行測考試中國古代盛世常識篇3
一、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
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漢廷推崇黃老治術,采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并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后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后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
二、漢武盛世
漢武帝劉徹即位之后,繼續推行景帝各項政策的同時,采取了一系列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加強監察制度等。漢武帝還變古創制,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制,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政治制度。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后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范式。史稱“漢武盛世”。
三、光武中興
光武中興指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
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發展社會生產,緩和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危機。
四、開皇之治
開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楊堅在北周的基礎上開創的政治穩固、社會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榮的盛世局面。史學家稱之為"開皇之治"。
五、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蘇,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為后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六、開元盛世
開元之治又稱開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所出現的盛世。開元年間政治清明,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經濟迅速發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開元盛世"。
七、永樂盛世
明成祖朱棣雄才大略,即位后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采取了許多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天下大治,國家富強,疆域遼闊。明成祖年號為"永樂",后世的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以至稱贊該時期"遠邁漢唐"。
八、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又稱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寬松治國和息兵養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國家出現盛世的局面,后人將永樂盛世和宣德時的太平合稱為"永宣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