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一學習方法 > 高一地理 >

高一上冊地理第一章單元測試題

時間: 欣欣2 高一地理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有關高一第一學期的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的單元測試題合部分答案解析,歡迎大家參閱!

高一上冊地理第一章單元測試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2014•天津高一檢測)百年最亮彗星——“世紀彗星”ISON在2013年11月28日抵達近日點,而且北半球適合觀測。讀下圖回答1~3題。

  1.該圖所示的天體系統是(  )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總星系

  2.由圖中可以看出,日地距離適中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日地距離決定了(  )

  A.地球有適宜的溫度 B.地球有適宜的大氣

  C.地球有巖石存在 D.地球上有海洋存在

  3.圖中彗星于2013年11月28日抵達近日點附近,此日地球公轉的速度(  )

  A.地球的公轉速度在逐漸減慢

  B.地球的公轉速度在逐漸加快

  C.地球公轉的速度達到最快

  D.地球公轉的速度達到最慢

  【解析】1選B,2選A,3選B。解答該題關鍵是抓住材料的兩大信息:一是太陽系信息;二是時間信息2013年11月28日。第1題,圖示為太陽系局部圖。第2題,日地距離適中使得地球的溫度適宜。第3題,11月28日地球正向近日點運動,公轉速度加快。

  【知識拓展】列表比較天體的分類

  天體類型 主要特點

  恒 星 由熾熱氣體組成,能自己發光的球狀或類球狀天體,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行星 在橢圓形軌道上圍繞恒星運行的近似球狀的天體,質量較小,不發光,表面通過反射太陽光而發亮

  衛星 圍繞行星運行的質量不大的天體

  星云 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呈云霧狀外表的天體,主要組成物質是氫

  流星體 行星際空間的塵粒和固體小塊,數量眾多

  彗星 在扁長形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一種質量較小的天體,呈云霧狀獨特外貌

  星際物質 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極其稀薄

  2012年俄羅斯航天署同意替代美國與歐洲航天局共同實施Exomars火星探測項目。根據雙方初步協商結果,俄將負責航天器發射工作。計劃在2016年發射一顆火星軌道探測器觀測火星大氣,然后在2018年發射火星車考察火星表面。據此回答4、5題。

  4.關于火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火星軌道位于土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

  B.火星是距太陽最近的行星

  C.火星是類地行星中距太陽最遠的行星

  D.火星的環境適合生命物質的存在

  5.關于火星表面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有充足的液態水 B.厚厚的大氣層

  C.生物能資源豐富 D.表面溫差較大

  【解析】4選C,5選D。第4題,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在類地行星中,火星是距太陽最遠的行星,故選項C正確。火星軌道位于地球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目前火星的環境不適合生命物質的存在。第5題,火星上大氣稀薄,表面晝夜溫差大,故選項D正確。

  【方法技巧】存在生命問題的思路分析

  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質存在時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分析:

  (1)看行星與恒 星的距離是否適中。只有這樣才能有適宜的溫度。

  (2)看行星的體積、質量是否適當。適當的體積和質量能保證該行星周圍有可以活動的大氣層。

  (3)看行星的自轉、公轉周期是否適中。它能保證行星表面有適宜的溫度。

  (4)確定是否有液態水存在。

  綜上所述,某行星只要具有適宜的溫度、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液態水這三個基本條件,該行星上就可能有生命物質存在。

  讀圖,回答6、7題。

  6.圖中A地年太陽總輻射量和年日照時數可能是(  )

  A.155 3 300 B.170 3 550

  C.190 2 900 D.210 2 800

  7.造成該大洲年太陽總輻射量和年日照時數地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緯度高低 B.海拔高低

  C.植被好壞 D.云量多少

  【解析】6選C,7選D。本題組主要考查年太陽總輻射量和年日照時數的分布及影響因素。第6題,由圖可知,A地年太陽總輻射量在180~200之間,年日照時數介于2 600小時~3 000小時之間。第7題,由該大洲的海陸輪廓可知,該大洲為非洲,由圖中年太陽總輻射量和年日照時數的分布規律,結合非洲的氣候和地形狀況可知,影響的主要因素是云量的多少。

  【互動探究】

  (1)圖中C點的年太陽總輻射量和年日照時數的取值范圍分別是多少?

  提示:C地的年太陽總輻射量在200~220之間,年日照時數在3 400~3 800小時之間。

  (2)圖中C地的年太陽總輻射量和年日照時數為什 么均較大?

  提示:C地是撒哈拉沙漠,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少雨,光照強。

  (2014•開封高一檢測)云南太陽能光伏并網實驗示范電站項目在昆明石林縣(約24°N,103°E)正式投產發電已經4年。據此完成8、9題。

  8.下列屬于該地區開發利用太陽能的不利條件的是(  )

  A.雨天較少,日照時間長

  B.石漠化土地面積廣大

  C.全年正午太陽高度角較大

  D.山地、丘陵面積廣大

  9.若太陽能集熱板可靈活調整朝向和傾角,以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一天中,該電站太陽能集熱板的朝向變化正確的是(  )

  A.春分日——先朝東,后朝南,再朝西

  B.夏至日——先朝東南,后朝南,再朝西南

  C.秋分日——先朝東,后朝北,再朝西

  D.冬至日——先朝東北,后朝北,再朝西北

  【解析】8選D,9選A。第8題,全年正午太陽高度角較大,雨天較少,日照時間長,石漠化土地面積廣大,使該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第9題,夏至日

  ——先朝東北,后朝南,再朝西北;秋分日——先朝東,后朝南,再朝西;冬至日——先朝東南,后朝南,再朝西南。A項正確。

  (2013•天津文綜)圖中所示照片是攝影師在夜晚采用連續曝光技術拍攝的。照片中的弧線為恒星視運動軌跡。讀圖回答10、11題。

  10.據圖判斷,攝影師拍攝的地點位于(  )

  A.低緯地區 B.中緯地區

  C.北極附近 D.南極附近

  11.圖中a恒星視運動轉過的角度約為50°,據此判斷攝影師連續拍攝的時間為

  (  )

  A.1個多小時 B.3個多小時

  C.5個多小時 D.7個多小時

  【解析】10選A,11選B。第10題,地軸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因此在北半球,北極星的高度就等于觀察者所在地的地理緯度,南半球看 不到北極星。圖中顯示北極星高度較小,因此攝影師拍攝的地點應該位于北半球較低緯度。第11題,圖中恒星的視運動是由于地球自轉造成的,地球自轉角速度為15°/h,圖中a恒星視運動轉過的角度約為50°,因此判斷攝影師連續拍攝的時間為3個多小時。

  (2014•淮陰高一檢測)讀中央電視臺某日在北京時間6時30分“體育晨報”欄目的兩幅截圖畫面(當時天氣狀況是晴朗,下圖 中有北京央視大樓),完成12、13題。

  12.此時埃及開羅(東二區)時間是(  )

  A.12時30分 B.0時30分

  C.6時30分 D.9時30分

  13.這一天北京的晝夜情況是(  )

  A.晝短夜長 B.晝長夜短

  C.晝夜等長 D.無法判斷

  【解析】12選B,13選A。第12題,東八區6時30分時,東二區為0時30分。第13題,北京時間6時30 分北京仍處于黑夜,說明北半球晝短夜長。

  14.(2014•包頭高一檢測)下圖為北半球河流某河段的剖面圖,由于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造成平直河道兩岸沖刷與堆積的差異(陰影部分為堆積物),若某河流由西向東流,則下 圖中正確的圖示是(  )

  【解析】選C。根據地轉偏向力的規律,北半球向右偏,該河流右岸侵蝕,左岸沉積,所以堆積物在左岸。

  (2014•商南高一檢測)下圖表示12月22日a、b、c、d四城市晝夜長短情況示意圖(陰影部分為黑夜),據圖回答15、16題。

  15.四城市中地球自轉線速度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16.由南向北排出a、b、c、d四城市的順序(  )

  A.acbd B.acdb C.cadb D.dcab

  【解析】15選A,16選C。第15題,由題意可知,12月22日時,只有赤道上會出現晝夜平分現象,故a城市位于赤道上,自轉線速度最大。第16題,圖中a城市晝夜平分,位于赤道上;b城市出現極夜現象,應位于北極圈內,是四城市中位置最北的;c城市晝長夜短,應屬于赤道與南極圈之間的城市,是四城市中位置最南的;d城市晝短夜長,應位于赤道與北極圈之間。

  (2013•浙江學業水平測試)下圖為浙江省某地的汽車停車場示意圖,箭頭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陽光線。讀圖完成17、18題。

  17.下列節氣,正午時遮陽棚的影子最大的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8.當太陽光線為②時,該日浙江(  )

  A.正處梅雨季節 B.全省冰雪覆蓋

  C.盛行東南信風 D.各地晝夜等長

  【解析】17選D,18選D。第17題,由圖中信息可知,①②③分別代表北半球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的正午太陽光線。很明顯③位置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物體影子最大。第18題,由上題可知,太陽光線處于②(二分日)位置時,太陽直射赤道,全球任何地點都出現晝夜平分。梅雨季節出現在6月份,浙江不會出現冰雪覆蓋,夏季盛行的是東南季風。

  下圖為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局部圖,讀圖回答19、20題。

  19.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地殼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橫波在②層傳播速度比③層快

  C.②是軟流層

  D.①層和②層屬于地殼

  20.在地球內部,地震波傳播速度變化最快的地方是(  )

  A.莫霍界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間

  C.古登堡界面 D.內外核之間

  【解析】19選D,20選C。第19題,地殼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體外殼。由圖中看①層和②層屬于地殼。第20題,地下將近2 900千米處,縱波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完全消失,這個深度被稱為古登堡界面。

  二、非選擇題(共60分)

  21.(2013•淮陰模擬)讀銀河系簡圖和地球公轉二分二至日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8分)

  (1)圖中共包含有____ __________級天體系統,其中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

  (2)在ABCD四個位置中,淮陰晝夜長短變化最快是在________位置,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題,此圖中天體系統包括地月系、太陽系和銀河系。第(2)題,公轉速度越快,晝夜長短變化越快。

  答案:(1)3 地月系

  (2)D 在ABCD四個位置中,D點公轉速度最快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記錄,但人類系統觀測黑子的歷史不足300年。黑子數量高峰年稱為太陽活動峰年,預測第2 5個太陽活動周期于2018年開始。

  材料二 太陽活動周期預報圖。

  (1)黑子發生在太陽大氣的___________ _層,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結合圖中信息求出第25周期太陽活動高峰年是________年。

  (3)與黑子活動同步的太陽活動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

  (4)太陽活動是太陽風暴的誘發因素。請舉例說明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解析】本題以太陽活動周期預報圖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太陽活動的類型及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第(1)題,黑子發生在太陽大氣的光球層,由于黑子的溫度比周圍低而顯得較暗。第(2)題,可直接從圖中讀出。第(3)題,耀斑往往與太陽黑子同步發生,太陽黑子的多少、大小可以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第(4)題,太陽活動對地球電離層、磁場等都有影響,同時還可能在兩極地區出現極光現象。

  答案:(1)光球 由于黑子的溫度比周圍低,所以看起來比較黑,其實僅是暗一些。

  (2)2022 (3)耀斑 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4)耀斑爆發會發射強烈的電磁波,會強烈干擾地球高空的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甚至使各類無線電通信發生短暫的中斷。電磁遙感測量在磁暴期間常常發生錯誤;電波路徑發生位移,全球定位系統(GPS)定位、導航產生誤差。高能帶電粒子流沖進兩極地區的高空大氣,產生“極光”現象。(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知識拓展】太陽輻射與太陽活動的區別

  太陽輻射 太陽活動

  概念 太陽源源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陽大氣經常發生大規模的運動

  產生 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 太陽表面

  形式或

  類型 太陽輻射能 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耀斑爆發是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

  變化規律 季節變化、緯度變化 周期約為11年

  對地球

  的影響 ①為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②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③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產所用的主要的能量來源 ①對地球電離層的影響;②對地球磁場的影響;③對氣候的影響

  23.(2014•通州高一檢測)讀某日太陽光照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這一天是北京時間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

  (2)在圖中畫出晨昏線,用陰影表示夜半球。

  (3)這一天,正午太陽高度角從________分別向南北兩側遞減,北極圈與赤道的晝長相差________小時。

  (4)該圖所示日期過后,太陽直射點向________(方向)移動,正午天安門廣場的旗桿影長漸_____ _____。

  (5)A、B、C三地中,最先見到日出的是________地,水平運動的物體向左偏的是________地。

  【解析】第(1)題,結合圖中太陽光線的位置可知,此時北極圈正好發生極夜現象,應是北半球的冬至日。第(2)題,注意晨昏線應過地心且與太陽光線垂直。然后用斜線表示出夜半球。第(3)題,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此時正午太陽高度從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北極圈發生極夜現象,赤道上晝夜平分,它們的晝長差是12小時。第(4)題,冬至日后,太陽直射點從南回歸線開始向北移動,正午天安門廣場的太陽高度角逐漸增大,旗桿影長漸短。第(5)題,圖中A、B、C三地中B地位置最東,日出最早;水平運動的物體向左偏的地點應位于南半球。

  答案:(1)12 22

  (2)(見下圖)

  (3)南回歸線(23°26′S) 12

  (4)北 短

  (5)B C

  24.(2014•福州高一檢測)下面圖1為太陽直射點南北回歸運動軌跡示意圖、圖2為地球公轉示意圖、圖3為地球光照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戊的日期是______________前后,此時在圖2中的位置為________(填代號),地球上的光照情況可能是__________(填圖3中①②③④代號)。

  (2)2014年春節是1月31日,當日陽光直射點位于圖1中(  )

  A.甲乙之間 B.乙丙之間

  C.丙丁之間 D.丁戊之間

  我國的科考隊員正在南極大陸上建泰山站(南緯73°51′,東經76°58′),他們很想看到美麗的極光,是否能如愿?__________,簡要說明原因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泰山站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陽高度角大約為(  )

  A.50° B.60° C.70° D.40°

  (3)福州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和白晝時間都達到最大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為圖2中的________。(填a、b、c、d代號),隨后一個月地球的公轉速度變化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

  (4)期末考試三天(1月),北半球晝夜長短如何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地球公轉運動的地理意義。第(1)題,戊為冬至后太陽 直射赤道的時間,為春分日,對應圖2的a圖,圖3中①④表示太陽直 射赤道。第(2)題,1月31日陽光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至赤道之間,對應丁戊時段。1月31日南極大陸處于極晝期,是看不到極光的。泰山站(南緯73°51′)在冬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其值為39°35′。第(3)題,福州位于北回歸線以北,正午太陽高度角和白晝時間都達到最大的時間為夏至日,地球位于圖2 b位置,此后地球公轉速度先變慢(7月初最慢),后變快。第(4)題,1月太陽直射點北移,北半球晝變長,夜變短。

  答案:(1)3月21日 a ①④

  (2)D 不能 此時南極大陸(泰山站)出現極晝 D

  (3)b 先變慢、后變快

  (4)晝變長、夜變短

  25.(2014•聊城高一檢測)下圖為圓柱投影圖,陰影部分為黑夜。據圖回答問題。(10分)

  (1)此刻太陽直射點的坐標為______________。P點的緯度是________。

  (2)A、B、C三點中,白晝時間最長的是________。

  (3)這一天地球上極夜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點的時間為19點20分,B點所屬時區是________。

  (5)此日以后太陽直射點將向________(方向)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怎樣變化?

  (6)此時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分布規律是什么?

  【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知135°E為0時,由此可知直射點的經度為

  45°W;由晨線與經線夾角為20°,結合晝夜分布可知,太陽直射點緯度為

  20°N。P點位于晨昏線與緯線的切點處,其緯度為70°N。第(2)題,C點所在緯線的晝弧明顯長于AB所在晝弧,故C點晝長最長。第(3)題,從圖中提供的信息可知,70°S以南出現極夜現象。第(4)題,由圖可知135°E為0時或24時,A點地方時為19點20分,由此可計算出A點與135°E的經度差為70°,由此可知B點在135°E以東且相差70°,計算可知B點經度為155°W,屬于西十區。第(5)題,此日以后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有兩種可能,即向北或向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將有變長或變短兩種情況。第(6)題,此時正午太陽高度分布規律是從20°N向南北兩側遞減。

  答案:(1)(20°N,45°W) 70°N

  (2)C

  (3)70°S及其以南地區

  (4)西十區

  (5)第一種情況:南 北半球白晝將變短。 第二種情況:北 北半球白晝將變長。

  (6)由20°N向南北兩側遞減。

  26.(2014•商洛高一檢測)讀北美地殼厚度等值線(單位:千米)圖,完成下列問題。(12分)

  (1)根據所學知識,世界大陸地殼的 平均厚度約為________千米。大陸地殼厚度與大洋地殼厚度有何差異?

  (2)圖中A處的地殼厚度約為______________,B處地殼的厚度約為________________。

  (3)北美大陸地殼厚度的分布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通過等值線的形式考查地殼的厚度及其在北美大陸的分布規律。第(1)題,世界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33千米,大陸地殼的厚度要大于大洋地殼。第(2)題,圖中等值線的間距為5千米,A位于45千米等值線內,B位于35千米等值線內,故A處數值應大于45小于50,B應大于30小于35。第(3)題,由等值線圖可知西部、東部數值較大,中部數值較小,整體上由大陸向海洋等值線變小。

  答案:(1)33 大陸地殼較厚,大洋地殼較薄。

  (2)45~50千米 30~35千米

  (3)西部、東部山地比較厚,中部較薄,大陸向海洋的過渡地區較薄

1997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来北往电视剧剧情介绍| 刀客家族| 杨剑锋个人资料简介| 灰姑娘电影| 香港九龙图库精选资料| 影楼ps后期修片的软件| 净三业真言| 天堂av| 北京卫视今晚的电视剧是什么 | 老男人电影完整版高清在线观看| 云月之恋简谱| 折叠画| 韩国电影《密爱》观看| 迷宫法国电影| 团结就是力量歌词完整版图片| 黄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小舞泳装比基尼套装图片| 舞法天女第三季| 吻激情| 白雪公主国语免费观看中文版| 王瑞儿视频| 乔治娅·格洛梅|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答案| 电影《大突围》完整版| 琪琪色影院| 电视剧瞧这一家子演员表| 未删减视频| 艾娜| 电影《皮埃里诺》免费观看| 夜电影| 迅雷 电影| 我的公主| 三年片大全电影| 流浪地球海报| 张柏芝艳照视频| 朱莉娅安| 福禄寿|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答案| 电影在线观看网址| 日本电影幻想| 进击的巨人最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