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把握高三政治學習重點
高考政治學科有這樣的特點:題目在書外,觀點在書內。也就是說,高考政治想通過背書來應付,不大可能,因為考試中的題目的背景材料是隨處可取的,千變萬化。高中政治也與初中很不一樣。初中政治,基本上知識點熟悉了,考試就能應付。而高中政治,雖然也有背的成分,但是靈活運用的成分變多。大部分題都是要求運用課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時事。
如何快速把握高三政治學習重點
一、關注“三個”重要信息(方向)
1.密切關注考試說明的條目及其變化
(1)考試說明的條目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沒有“知識掌握程度”要求。這給我們復習帶來了挑戰:我們按什么要求復習,復習到什么程度?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把考試說明和學科指導意見結合起來。學科指導意見是對考試說明的細化,把兩者結合起來便于操作。
(2)新教材的把握
2.密切關注社會時政熱點及本省特色信息
關注社會熱點的目的是要用好熱點,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是創設情境,分析熱點,鞏固知識,提升能力,拓展視野,增強新穎和時效性,讓課堂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高考。
3.密切關注各地后期復習資料的信息
(1)各地復習資料如何獲得
(2)獲取資料后怎么用
獲取資料后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應該有所取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必須選擇試題,分析我們備考的盲點、冷點,捕捉考試的熱點和信息,彌補我們的不足。
二、夯實“三個”重要基礎(根本)
1.夯實基本的主干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1) 堅持點、線、面的統一
① 點要“實”:多角度、全方位準確理解。
如我國政府職能,內部“四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會怎樣。外部“四清”:經濟方面的“宏觀調控”等;政治方面的“黨的領導“、“人大職能”、“政協職能”等;文化方面的“作用”、“任務、“兩個素養”等;哲學方面的“辯證法”、“歷史唯物主義”等。
②線要“清”:清晰鏈接點與點之間關系。
如:《經濟生活》的“(經濟)環節線”;《政治生活》的“(民主)主體線”;《文化生活》的“邏輯(知識)線”;《生活與哲學》的“(唯物)辯證線等。
③面要“廣”:確立寬廣而穩定的知識面。如影響價格的因素。
在點、線、面的基礎上,形成有效的知識體系,從而能得心應手地調動、運用知識。應該形成怎樣的知識體系呢?比如,(1)課程體系: 經濟、政治、文化、哲學;(2)學科體系(生活與哲學模塊):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人生觀與價值觀;(3)單元體系:(哲學第一單元為例)a.日常生活入手:哲學來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b.哲學歷史: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學;c.哲學與時代:哲學還與時代發展密切相關。(4)課文體系:(哲學第四課為例)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物質的;b.物質的世界狀態如何?運動變化的;c.運動變化著的物質世界是否雜亂無章?有規律的。(5)課時體系:以《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第一目為例::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b.什么是運動?c.運動與靜止的關系;d.馬克思主義堅持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2)堅持懂、背 、用的統一
①切實弄懂“一知半解”的基礎知識。比如,在經濟中無限責任和無限連帶責任;流動性與流通性;國民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的關系等。
②擠出時間讓學生背書、整理知識。a.指導學生掌握記憶的方法;b.編寫條目解答、確定朗讀時間;c.主干知識默寫。
③對于生疏而重要的知識要多用。編制“滾動式”的練習,讓重要知識點“像釘子釘在腦子里一樣”
2.培養基本的學科能力
(1)高考題賞析:感悟高考命題答題的基本思路(分三階段)。第一階段:讀懂答案,提出問題;第二階段:讀深答案,提出啟示;第三階段:讀透答案,提出補充。
(2)時政自編練習:學會評析時政熱點(分三階段)。第一階段:一材一問一練。比如,“心暖則經濟暖”的唯物論依據。第二階段:一材多問多練。比如,“分配既要注重效率,更要注重公平”,經濟、政治、哲學角度設問并回答。第三階段:多材一問一練。比如,黨重視大學生就業、重視建立農村基本合作醫療制度、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等,共同體現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3)錯題掃描糾錯行動:第一,編制模板:政治5本書,分18個模塊;第二,整理錯題:月考、期中、期末考試等;第三,繪制圖形:根據錯題與模塊要求,繪制柱形圖;第四,分析原因:知識與能力、習慣、方法等方面;第五,糾正錯誤:在老師指導自主糾正錯誤。
指導學生整理各種練習,發現問題,及時糾錯,彌補“短板”。
(4)從知識體系出發,系統推進。從課程體系、學科體系、單元體系、課體系一直到課時體系,從宏觀到微觀,從微觀到宏觀系統推進學科基本能力。
(5)從主體元素出發,立體推進。a.行為主體角度。經濟:國家、政府、市場、企業、生產經營者、勞動者、消費者等。政治:國家、政府、政黨、公民、民族、國際社會等。b.知識元素角度。“社會再生產的過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政府”:性質、職能、原則、依法行政。
(6)從思維層次出發,步步推進。a.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怎么辦?b.分析與綜合相結合。微觀—中觀—宏觀;宏觀—微觀—宏觀。
3.強化基本的解題方法。
在高三政治備考中一定要加強解法指導,可以在平時解題中穿插解法指導,也可以單獨開設解法指導課。不管怎樣,尤其要關注三類題,圖表類、意義類、措施類和三類問題。注重方法提煉、過程展示、語言規范。在訓練的基礎上,對每一種題型進行概括總結,形成一套便于學生掌握和運用的解題方法和套路。同時在訓練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動手把自己答案寫下來并通過實物投影進行展示和點評,在教學中養成,在訓練中積累,在生活中實踐。以下是對圖表類、意義類、措施類三類重要題型所概括的解題方法和套路。
措施題:解答“怎么辦”問題的“三部曲”:一是根據問材分類型:材料、設問、聯合型;二是根據類型定角度:根據類型綜合考慮;三是根據角度選思路:材問、科內、書政合。
三、優化“三個”基本環節(抓手)
1.備課
(1)備課做到五個有:即腦中有“綱”(課程標準),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學生),心中有“情”(情境),手中有“法”(方法)。
(2)具體措施
集體備課行動:集體備課的流程(定主題、定主備人、集體討論、形成教案、反思)。
開門聽課與推門聽課:老教師的課堂隨時歡迎年輕老師聽課,領導不打招呼直接聽課,巡視聽課。
編制導學案:學案要求精細化,題目要精選。
2.上課:在備課的基礎上,強調一個“動”。(1)讓學生“動起來”:思考、討論、練習等(能力是練出來)。(2)讓講解“精起來”:有趣、精煉、啟發等。強調兩個5分鐘:教師連續授課時間5分鐘,也就是每隔5分鐘,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1次。每節課最后5分鐘,教師留給學生自己思考總結。教師在作業布置和檢查上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最大限度發揮以“訓練為主線”的作用。
四、合理配置三輪復習的內容
一輪,基礎知識;二輪,把握知識的聯系,形成網絡化體系; 三輪,專題與答題技巧與方法。
在教學中養成,在訓練中積累,在生活中實踐。形式突破,內涵提升,對考生而言:心中有底,考其所知,優于他人,能拿高分,交出一張理想的高考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