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語文模擬題(2)
三、( 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武王問太公曰:“立將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國有難,君避正殿,召將而詔之曰:‘社稷安危,一在,今某國不臣,愿帥師應之也。’”
“將既受命乃命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鉆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君人廟門,西面而立;將人廟門,北面而立。君親操鉞持首,授將其柄,曰:‘從此上至天者,制之’。復操斧持柄,授將其刃,曰:‘從此下至淵者,制之。’‘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止,勿以三軍為眾而輕敵,勿以受命為重而必死,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以辯說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則士眾必盡死力。’
“將己受命,拜而報君曰:‘臣聞國不可從外治,軍不可從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敵。臣既受命專斧鉞之威,臣不敢生還。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許臣,臣不敢將。’“君許之,乃辭而行。軍中之事,不聞君命,皆由將出。臨敵決戰,無有二心。若此則無天于上,無地于下,無敵于前,無君于后。是故智者為之謀,勇者為之斗,氣厲青云,疾若馳騖⑤,兵不接刃,而敵降服。戰勝于外,功立于內,吏遷士賞,百姓歡悅,將無咎殃。是故風雨時節,五谷豐熟,社稷安寧。”
武王曰:“善哉!”
武王問 太公曰:“吾欲令三軍之眾,攻城爭先登,野戰爭先赴,聞金聲而怒,聞鼓聲而喜,為之奈何?”太公曰:“將有三勝。”武王曰:“敢問其目?”
太公曰:“將,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名曰禮將;將不身服禮,無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將必先下步,名曰力將;將不身服力,無以知士卒之勞苦。軍皆定次,將乃就舍。炊者皆熟,將乃就食。軍不舉火,將亦不舉,名曰止欲將;將不身服止欲,無以知士卒之饑飽。將與士卒共寒暑、勞苦、饑飽,故三軍之眾聞鼓聲則喜,聞金聲則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爭先登。白刃始合,士爭先赴。士非好死而樂傷也,為其將知寒暑、饑飽之審,而見勞苦之明也。”
(節選自漢墓竹簡校本《六韜》,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刪改)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既受命專斧鉞之威 專:獨掌B敢為其目 目:條目C軍皆定次,將乃就舍 次:次序D白刃始合 合:交鋒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見其虛則進 B 是故智者為之謀 C 無以知士卒之寒暑 D 炊者皆熟,將乃就食
置杯焉則膠且君嘗為晉君賜 蚓無爪牙之利項伯乃夜弛之沛公軍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將既受命/乃命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鉆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
B.將既受命/乃命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鉆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
C.將既受命/乃命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鉆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
D.將既受命/乃命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鉆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王任命時,應該在太廟親執象征兵權的鉞和斧,鄭重地授給,賦予他處理一切軍務的權力。
B.接受任命后,將再次請求君王給予充分信任,并標明戰勝敵人還需要智者出謀劃策、勇士英勇戰斗。
C.如果能做到“三禮”,那么無論攻城時還是野戰時,士兵們都會奮勇爭先,只想沖鋒,不愿后退。
D.本文通過武王與太公問答,闡明了君王的立將之道和的領軍之策,充分體現了太公高超的軍事智慧。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社稷安危,一在,今某國不臣,愿帥師應之也。(5分)
(2)士非好死而樂傷也,為其將知寒暑、饑飽之審,而見勞苦之明也。(5分)
14、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8分)
卜算子
張元翰(注)
風露濕行云,沙水迷歸艇。臥看明河月滿空,斗掛蒼山頂。萬古只青天,多事悲人靜。起舞聞雞酒未醒,潮落秋江嶺。
【注】張元翰,宋代愛國詞人。
(1)請對上片前兩句中的“濕”“迷”二字分別作簡要分析。(4分)
(2)“起舞聞雞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分析。(4分)
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論語》記載的孔子言論中,用星辰比喻,形象地表述為“為政以德”社會效果的句子是“ , 。”
(2)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描寫歸鄉途中輕舟快風的兩句““ , ”。,表達了作者棄官歸鄉的暢快心情。
(3)杜甫五律《旅夜書懷》的頷聯““ , ”,描繪的景象雄渾闊大,反襯了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愴心情。
五、(12分)
16.閱讀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務”的服務。要求:①要點全面;②不超過50字。(4分)
志愿服務是一項以自愿且不圖物質報酬為參與前提的社會事業,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錢,致力于彌補政府服務和市場服務的不足。這項事業有上百年的歷史,在世界各地廣泛開展,是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人的內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實現個人的美好價值,志愿服務是把這種期望變為現實的一種途徑。志愿者在從事服務的過程中,會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17.用排比的修辭方式,改寫下面畫線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數相等;③與上文語意連貫;④不改變愿意。(4分)
長途跋涉后,我終于在林中尋到這幽深澄碧的水潭。這潭水,可以將我的容顏映照在它明鏡一般的水面上;我把這潭水當作激發我詩興的佳釀;這潭水還可以成為我的墨池,供我筆走龍蛇。
18.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4分)
中國的茶俗以大眾化為主流,茶館茶客盈門,就完全①足以說明這一點;而文人雅士在飲茶上另有講究。歷來的研究者在飲茶著述中,他們②試圖 教給人們一種優雅的飲茶方式:③即茶舍要雅致,茶葉需上品,入茶之④水最好是甘冽的泉水;⑤主賓身份情趣要相宜,或詩文唱和、書畫助興;⑥或會心賞鑒;切忌⑦主賓不解茶道和飲茶時佐以葷食;茶舍布置混亂,⑧茶具粗劣,也是犯忌之事⑨。
(1)為了表達簡明,畫線的詞語有兩處應該刪除,序號分別是 和 。
(2)畫線的標點有兩處錯誤,序號分別是 和 。
六、(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四堡雕版
馮驥才
?、傩睦镆粓F如花似錦的猜想,在四堡灰飛煙滅。
?、谠谒未拇蟮癜嬗∷⒒刂?,福建的建陽一直承擔著那片大地上文明的傳播。其它幾個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總是隨著戰亂與京都變遷或興或衰,唯有這“天高皇帝遠”的建陽從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歡建安圖書的民間感。它自始就服務于平民大眾,也就將先民們的閱讀興趣與審美觀念融入坊間。明代以來,杭州、蘇州,以及相繼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圖書,一窩蜂地趨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圖書卻始終執拗地固守著它的平民性。大眾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話、野史、農家應用的醫書、藥書、占卜以及專供孩童啟蒙的讀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熱銷的圖書。今天看來,這種民間印坊養育出來的淳樸的氣質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審美品格了。
?、廴欢?,建安圖書真正的福氣,是它至今還保存著一個雕版印刷之鄉——四堡。中國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無一物,只剩下建安的這個“活化石”。它猶然散發著書香墨香文明之香嗎?
?、芩谋ど碓陂}西,肩倚武夷山脈,地遠天偏,這種地方正是歷史藏身之處。但現代化法力無邊,近幾年古鎮也熱鬧起來了。不過令我吃驚的是,這里居然還完整地保留著二百年來聲震閩西的印書世家鄒氏的坊間與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間房子,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廳十八井”。在四堡,這種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書。可是,無論陪同我的主人怎樣指指點點地講述,我也無法想象出往日那種奇異又儒雅的景象來。
?、萏热袅粢猓怯旨氂謴澑吒呗N起的椽角,鳥兒一樣輕靈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磚雕,帶著畫痕的粉墻,還殘存一些歷史的優雅。但擠在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們,對此早已視而不見。歷史走得太遠了,連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墻體全都糟朽,表面剝落,磚塊粉化;地面的磚板至少在半個世紀前就全被踩碎了;門窗支離破碎,或者早已不倫不類地更換一新;雜物堆滿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糾纏其間。唯一可以見證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擺著的一種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塊青石雕出,歲月把它磨光。當年的印房用它來貯墨,如今里邊堆著煤塊或菜,上邊蓋著木板;有的棄而不用,積著半缸發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這擁擠的黏濕的腐朽的空間里,是一種煎熬。特別是電視屏幕上閃現著各種華屋和豪宅的時候,人們會巴望著逃脫出去,切盼現代化早日來到,把它們作為垃圾處理掉。這就是發明了印刷術的古國最后一個“活化石”必然的命運么?
⑦應該說的當地還是有些有心人的。他們將鄒氏家族的祠堂改造為一座小型博物館,展示著從四堡收集來的古版古書,以及裁紙、印書、切書、裝訂等種種工具。還將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歷代作坊與相關人物、都做了調查和梳理,并在這小展館中略述大概??墒钱斘覇柤艾F存書版的狀況時,回答竟使我十分震驚——只有一套完整的書版!難道這塊生育出千千萬萬圖書的沃土已然資源耗盡,貧瘠的連幾套書版也找不出來?
?、嗥鋵嵅⒎侨绱?,直到今天,無孔不入的古董販子還在閩北和閩西各地進村人鄉、走街串巷去搜羅古書古版。四堡人窮,自然就拿它們換錢。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輕視才是真正的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時,仍是一個謎。但它作為建安版的一個產地,自然屬于中華雕版印刷史源頭的范疇。特別是宋代汴京淪落,國都南遷,文化中心隨之南移,印刷業便在福建西北這一片南國紙張的產地如魚得水地遍地開花。明清兩代,建安圖書覆蓋江南大地,這也正是四堡的極盛時代??墒堑搅耸攀兰o,西方的石印與鉛印技術相繼傳人,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從大文明的系統上說,中華文明傳承未斷;但在許許多多具體的文化脈絡上,我們卻常常感受到一種失落!
?、庠谶B城、龍巖、泉州和廈門,我都刻意去古董店來觀察建安書版的流散狀況。很不幸,在四堡見不到的書版,在這些商店里很容易地見到。不過一位販子對我說:“你出大價錢也買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話。受制于經費的拮據。在這些文化沃土上,到處是古董販子,反倒很少看到專家的身影。
?、纤谋がF有的書坊不會堅持太久,殘剩在民間的古版又會很快地滅絕。照此說來,最終的結果是,我們這個曾經發明了印刷術的古國就不再有 “活態的見證”可言了?
⑿那么,誰救四堡呢?
(節選自《葵 未手記》,有刪改)
【注】歷史上,建安,建陽二縣多次分和,印刷業興盛時,建陽等地的印刷坊多沿用建安之名。
19.簡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賞析文中劃線句子的變現手法和表達效果。(4分)
(1)心中一團如花似錦的猜想,在四堡灰飛煙滅。(2分)
(2)歷史走的太遠了,連背影都看不到。 (2分)
21.請根據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
22. 文中的五個問句,意蘊豐富,設置巧妙,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認識。(6分)
七、(60分)
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鄉間有諺語:“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意思是絲瓜的藤蔓與肉豆的莖須一旦糾纏在一起,是很難分辨的。
有個小孩想分辨兩者的不同,結果把自家庭院里絲瓜和肉豆的那些糾結錯綜的莖葉都扯斷了。
父親看了好笑,就說:“種它們是用來吃的,不是用來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顧它們長大,摘下瓜和豆來吃就好了。”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最新高考語文模擬題全部內容,希望對你的考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