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偉大事跡作文(10篇)
袁隆平的偉大事跡作文【篇1】
他是一位飽經風霜而消瘦的老人,太陽親吻過他黝黑的皮膚,歲月刻在他臉上一道道皺紋,時光將他的須發染成花白,他卻絲毫顧不上這些,只顧著大步邁向田野,望著收成的水稻,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用粗糙的雙手,輕輕地撫摸著水稻,眼里充滿了喜悅。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在一次實驗中,他所研究的雜交水稻稻谷減少了5%,而稻草卻足足增加了60%,在這時有人就說:"人要是能吃草的話,你這個水稻就大有發展了。”面對無數的譏諷,袁隆平依然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終于將雜交水稻研究成功。每當有記者采訪他時,他總會像個小孩子樂呵呵的,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80歲時是80后,我90歲時就是90后。”他這種樂觀積極的心態,感染了我,對待事情總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看待,所有事情都會變得美好起來。
我喜歡他從不言敗的精神、樂觀積極的態度、純樸而高尚的品德,他就是我的偶像,一個真正能讓我的肚子和頭腦都吃飽飯的男神——袁隆平。
袁隆平的偉大事跡作文【篇2】
袁隆平爺爺,1930年生于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生前居住在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最敬佩的人。
很遺憾,袁隆平爺爺于2021年5月22日13點07分,在長沙去世,享年91歲。這位讓人敬佩的院土從此離開了人世,離開了我們。袁隆平爺爺曾在中學時代就立志成為一名農業專家,所以在高中畢業后,他選擇了農學專業,從此走上研究農業的道路。
袁隆平爺爺他曾經說,他做過一個這樣的夢:田里的水稻產量很高,有高梁那么高,穗子有掃帚那么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就坐在這樣的稻穗下乘涼。這場夢還沒有實現,您為什么就遠行了呢?目睹靈車駛過長沙街頭的場景,我的眼淚在眼睛里不停地打轉,這個為了國人能吃飽飯,而奮斗了一生的袁爺爺,就這樣離開了我們。
現在,袁隆平爺爺的的禾下乘涼夢,還沒有實現,我們這些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應該好好學習,刻苦鉆研,依靠科技,把爺爺的夢想去實現。
袁隆平的偉大事跡作文【篇3】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學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簡樸,不論刮風下雨,天天工作在試驗田里,一心只想著造福全體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讓世界尊重的中國科學家。他首創的雜交水稻不僅為中國的糧食生產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也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國家推廣了3000多萬畝,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獲得了聯合國有關組織和世界許多國家的贊譽。袁隆平在這次世界種子大會上感動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責任、胸襟與貢獻,就象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公民、一個科學工作者閃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頭銜、那么多榮譽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財富積累上更進一步,如果真正重視“身價幾何”,顯然不需要費多大周折,做一些廣告、或者把他的獎金成立一個可以最大程度賺錢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辦法。
但袁隆平呢,已經“滿足于”自己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而且,盡管自己尚有一些“積蓄”,但他卻會穿15元一件的襯衫,100多塊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對于如此節儉的“世界級科學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該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為金錢不惜一切、對金錢揮霍無度的人們應該為此感到臉紅!不僅如此,已經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還給日益功利的社會上了一課,那就是,到100歲他也還想在田里,還想著解決更多的人的吃飯發展問題、為人類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無數相對于袁隆平老人年齡的“年輕人”,是否該以袁隆平老人為榜樣,為著更有意義的人生而不是只考慮更“賺錢”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奮斗不息呢?
袁隆平的偉大事跡作文【篇4】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每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就會想起一個偉人——袁隆平爺爺。
袁隆平爺爺是1930年9月出生的,小時候缺少糧食,袁隆平爺爺有時只能吃糠維持生命,所以袁隆平爺爺發誓他一定要讓中國人吃上一頓頓的飽飯。1949年,19歲的袁隆平爺爺即將報考大學,袁隆平爺爺的家人反對,他卻不顧家人的任何反對,還是執意報考了重慶湘輝學院農學系,23歲時畢業,畢業后袁隆平爺爺來到了偏遠的湘安農學院任教,袁隆平爺爺一待就待了18年。袁隆平爺爺被中國人稱之為“雜交水稻之父。”
“共和國勛章”的獲得者,是中國工程院院的士——袁隆平爺爺。他是湖南省政 協原副主席,袁隆平爺爺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爺爺是偉大的、是無私的……我得知袁隆平爺爺去世這個消息后,眼睛里逐漸冒出了米粒大淚水。心里是多么的痛苦啊!多么的傷心啊!多么的悲哀啊!我正在手機上搜集關于袁隆平爺爺的資料時,我看到了一個視頻——袁隆平爺爺去世的第七天,也就是2021年的5月29日。在醫院袁隆平爺爺老伴的床頭,飛來了一只人們從未見過的很大的蝴蝶。很多人看到后都看哭了。這是多么感人呀!
袁隆平爺爺您養活了半個中國的人民,如今您走了,我怎能不悲傷,怎能不悲痛呢?你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您沒有放棄,您的這種精神,我們永遠銘記在心,永遠不會忘記。
袁隆平爺爺我們永遠愛您!您一路走好!
袁隆平的偉大事跡作文【篇5】
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我漫不經心的翻看著新聞。突然,一盆冷水似乎澆到了我的頭頂,一則新聞出現在我的眼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于2021年5月22日13:07逝世……
看到這么大的黑色標題,我呆若木雞,震驚極了。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心中難過極了。他一個人拯救了全民族全世界的飯碗啊,就連外國人都對他敬佩不已!他曾多次被人邀請出國做演講,他曾多次在嚴寒酷暑中奔波,只為了使人民吃飽飯,吃上香噴噴的米飯。
今天上午,在我們班主任宋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也觀看了關于袁爺爺的事跡。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袁爺爺在大太陽底下只帶領了兩位學員就開始觀察稻谷的生長。
他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于推廣發明三系法優型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的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袁隆平爺爺說過,他一生只有兩個夢。一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水稻的高產,更高產的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爺爺畢生都在努力的使自己的夢想成真。
當他名滿天下時,卻仍專職專注于田疇,饕餮之年,仍堅持在炎熱的夏日搞研究……他的愿望是:我們的飯碗要牢牢的掌握在中國人的手中。
醫科大中顯不得滿天下糧倉,千言萬語道不盡一生的故事。我們要向袁爺爺學習。不浪費碗中的每一粒糧食,不讓袁爺爺在另一個世界中寒心。
袁隆平的偉大事跡作文【篇6】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人。大學學農的袁隆平因親身經歷上世紀六十年代大饑荒,讓他不滿足于在農業學校當了一名教師,于是轉向研究雜交水稻。半個多世紀以來,袁隆平將“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個人夢想與“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幾十年來他披星戴月,寒來暑往,為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產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榮膺“國家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勛章”、“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等多項國家頂尖榮譽。
按理說,袁隆平專注水稻研究已幾十年,早已功成名就,榮譽無數,完全可以光榮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倫之樂。然而,他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為自己的人生設置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這讓我又想起2008年,當時已近七十歲的袁隆平在回應有關他落選中科院院士話題時曾說過一句話:“我沒當上院士,還是說明我水平不夠,所以我今后還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但是有一點,我努力并不是為了當院士,當時我的態度是如此,現在依然如此。”
這些年來,袁隆平不僅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選擇堅守在農業科研一線,每天戴著一頂草帽,卷著兩只褲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著,繼續為實現“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夢想不懈奮斗、辛勤耕耘。這些年來袁隆平以解決世界的糧食問題為己任,在不斷追求的路上,服務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說,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僅向世人詮釋了一個農民科學家對糧食問題的理解,而且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實踐,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意義就在不斷的追求。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里,每個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燦爛的星河也確實令人向往,但若不腳踏實地,鍥而不舍,怎么能到達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處呢?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始終堅守“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敬業精神、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擔當,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業追夢路。
袁隆平的偉大事跡作文【篇7】
2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說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了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于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鉆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職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舍。并弘揚時代精神,樂于服務,甘于奉獻,振興我國電力環保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第三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從大處著眼,從難處著手,從全局著想,所以每次課題的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和單位的合作攻關。
20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野敗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得后續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實現。從這點上,我想作為一名企業中層管理人員更應該需具備這種精神,團結協作,承上啟下,傾聽大家的呼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務員,圍繞公司整體和部門全局決策,加強協調,開拓創新,全力以赴為工程項目服好務。努力加強自身素質修養以樹環保產業龍頭形象。最后還要學習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以自居;他作風純樸,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優秀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宏大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奮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袁隆平院士對事業的執著和奉獻深深地激勵了我,作為普通的企業員工,我們的名聲不算顯赫、我們的地位不算尊貴、我們的收入不算豐厚,但是我們所從事的事業卻是極為崇高的,我要盡自己全力來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可以說,袁隆平院士的這種精神不僅鼓舞了我們,更凈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貫徹各級領導的工作布署,積極開展部門各項工作,認真學習節能環保專業新技術和新知識,努力掌握全球環保領域的新動向,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以適應現代化生產和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環保設備質量,做到建一個項目,樹一座豐碑。同時更好地組織部門員工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開展好員工的文體活動,關心員工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從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進事跡為榜樣和標準來不斷鞭策并提高自己,以爭取更大的進步。
袁隆平的偉大事跡作文【篇8】
金秋時節,秋風習習,迎面送來陣陣禾香,金黃的稻穗,拍打著手掌掀起滾滾金色的稻浪……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了,一粒偉大的種子,悄然降臨人間。那是一個戰亂動蕩的年代,他的童年時光也都是在四處逃難中度過。
高中畢業后,從小熱愛花草與大自然的他,沒有聽從父親的建議,當官發大財,而是義無反顧地報考了農業大學的農學院,并在畢業之后到湖南農校任教。在課堂上,他細心給同學們講解,課后他也會與同學們一起做實驗。
60年代饑荒降臨,大量的人民因饑餓而去世,哀鴻遍野,餓殍滿地。望著此情此景,他下定決心要讓中國人遠離饑荒,于是他邁開雙腿,向田野中奔去,開始了研究雜交水稻的漫長征途……
袁隆平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了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而另一個就是“禾下乘涼夢,高產不封頂”。他說了也這樣做了,一個又一個早晨,他奔向實驗田,一個又一個傍晚,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
“我不在家,就是在實驗田;我不在實驗田,就是在去實驗田的路上”。在他日日夜夜的努力中,他不斷創新,反復實驗,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領先的狀態。
獲得了一次又一次大獎的袁隆平,十年前身價1008億,可他卻獨愛15元的襯衫,他勤勞質樸,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研究水稻的事業。
他也終不負自己的期望,他和他的團隊研究出的雜交水稻畝產量不斷刷新記錄,不僅讓中國人遠離了饑餓,也為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許多國家吃上了中國的雜交水稻,養活了更多的人口。
袁隆平爺爺研究室的種子是偉大的種子,而他本人何嘗不是一顆偉大的種子呢?
袁隆平的偉大事跡作文【篇9】
炎炎夏日,藍藍的天空中點綴著白云,一望無際的稻浪在夏風中翻滾,悠悠傳來淡淡稻香,您就在這稻香里,辛勤地工作,您頭頂著破破的草帽,遮住了艷陽,歲月在您的臉上勾勒出一道道痕跡,您的眼睛深深陷下去。古銅色的皮膚顯得各外年邁,你在稻田里來回走著,觀察著一株株稻子,記錄著數據,您滿目歡欣,只是看著自己的稻田,滿意地笑了,汗水打濕了您的衣衫,衣衫上留下漬水,褲腿上沾滿了泥土,可您絲毫不在意。每天這樣工作著,任憑太陽有多辣,依舊動搖不了您的心,任憑風吹得多悶熱,但卻堅定了您的腳步,遠處望去稻花香里的您多么刻苦啊!
您說過:“我不是在實驗田,就是在去實驗田的路上”你把田里當作自己的畢生心血,解決了無數人的溫飽問題,讓全世界有飯可吃不再饑餓,你想讓雜交水稻覆蓋全世界,在世界培養無數雜交水稻,培養人才,讓他為自己國家解決“吃不飽的問題”對,你就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你不斷朝著一個目標奮進,只要大方向是對的,不是死胡同,只要堅持,就能達到光明的彼岸,不錯,從上世紀開始,您就不斷完成自己夢想,拋開“書本和電腦”種出雜交水稻,那是多大的榮譽。2019年9月17日,您獲得共和國勛章,可您無論自己一顆種子,創出多大森林,一片花瓣造出多少花海,一條小溪繪成多大的海,你也像路燈一樣無聞,如燭一樣無私,把汗水都奉獻給稻浪,“高處不勝寒”您即使是一顆明星,也依舊樸素而不奢華。
您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對中國的看法,您用一粒種子改變了無數人的溫飽,您用一粒種子讓世人銘記,您用一粒種子成為夜空中最明亮但不張揚的星,您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袁隆平的偉大事跡作文【篇10】
昨天一條新聞在各大平臺上傳開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國人民哀悼。
“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一句話感動到內心深處袁老幾乎傾盡所有心血研發了雜交水稻,讓全國人民不再饑餓,都得到了糧食。
反轉又反轉,終究巨星隕落,雜交水稻之父,那個讓中國不再懼怕饑餓的袁隆平爺爺終究還是離開我們了,多希望這依舊是一條假新聞,多希望再辟謠一次。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我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大,顆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則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第二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可以增產一億五千萬噸糧食!”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來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獲得共和國勛章時曾說:“我不能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應該繼續努力!”這樣偉大的科學探求精神多么寶貴,雖已獲得共和國勛章,但已高齡的袁老卻說要繼續努力。
我們也應該學習袁老的不放棄,努力的精神品質,在自己的學業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雜交水稻時一樣。禾下乘夢涼夢,丹心映青田,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發揚這種精神。
神農氏返回了他的天國,留下人間稻米滿倉,永遠懷念您、永遠感恩您,風吹稻花香兩岸,國士無雙,緬懷!
昨天晚上,我看了有關袁隆平的電影。就覺得袁隆平給了我很多啟發。
還記得有一次,天公不作美——外面下著傾盆大雨。袁隆平便急忙穿上衣和鞋跑到田里去。可是,暴雨是無情的。那些被袁隆平細心栽培的水稻瞬間化為烏有,雖然當時受損害的是那些水稻,可是,痛卻痛在袁隆平的心里呀!過了一會兒,袁隆平的心情開始緩緩地平靜了下來,因為他在一污濁中找到一株幼苗,這真是燃燒的希望,生命的奇跡啊!此時的袁隆平心里又充滿了自信與希望,因為他堅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永不放棄,自己的愿望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努力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電影漸漸地接近尾聲,時間在慢慢地流逝。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袁隆平是一位很堅強的偉人。他的堅決感動了我。每當他遇到挫折時他總會從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來,并且吸取給多的教訓與經驗。
袁隆平真偉大,是他讓人們的天敵--饑餓消失;袁隆平真偉大,因為他讓我知道了:做人要堅強,要用盡一切努力去達到目標。袁隆平真偉大因為是他創造出了一個奇跡,讓我們中國人感到無比的興奮與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