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作文素材
平凡與不平凡,就在他的人生中交織閃耀著光輝。
報告提出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新的歷史方位下,需要我們每一個社會主義建設的參與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在這項偉大的事業中,我們每一個人,不都正是需要張富清老人這種甘于平凡,奉獻自己的精神么!
作為一名教師,也正是從事著是一份既平凡又神圣的職業。開啟蒙昧,傳播文明,為學生插上騰飛的翅膀,是教師人生的主旋律;“一身粉筆灰,兩袖清清風,三寸不爛舌,四只亮眼睛”是教師的簡筆畫,沒有顯赫一時,更沒有流芳百世。平凡中卻又有著不平凡的意義,當時代選擇了我們,我們也就選擇了一種幸運,一種付出,一種無私和崇高。投身教壇,肩挽時代的犁,耕耘那“三尺”講壇,我們就在這平凡中奉獻著。
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耀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又是否會永遠的堅守崗位?雖然我只是千萬教師之一,但我會揮灑自己的汗水,用愛與責任去灌溉每一位學子!把付出當作一種快樂,在愛與奉獻中成就自己的幸福。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作文素材篇2
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
張富清,1924年12月出生,1948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西北解放戰爭中,他英勇戰斗、舍生忘死,先后獲得1次特等功、3次一等功、1次二等功,兩次“戰斗英雄”稱號。1955年1月轉業,他堅決服從組織安排赴偏遠的鄂西恩施地區工作,1985年1月離休。他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最美奮斗者”“時代楷模”等榮譽稱號,并被授予“共和國勛章”。
清晨,雨點敲打著窗戶,張富清摸索著起了床。
穿好舊軍裝,輕輕撫平衣角皺褶,笑容洋溢在老兵滄桑的臉上。
這一天,是黨的百年華誕。當初升的朝陽灑滿天安門廣場,投向繁花似錦的十里長街時,距首都北京千里之外的一間普通病房里,96歲的張富清,早早端坐在電視機前。
目睹神州大地舉國歡慶,作為一名為了建立新中國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的老兵,作為一名為了建設新中國默默奉獻、鞠躬盡瘁的勞模,作為一名黨齡72年的優秀共產黨員,張富清老人心潮澎湃——
今日中華之盛世,不正是他和戰友舍生忘死為之奮斗的夢想嗎?!
這一刻,帶著笑的淚,在老兵眼中涌出。
這一刻,幸福襲來,老兵覺得“自己這輩子的愿望實現了”……
“期盼有生之年,我還能穿著軍裝站在天安門廣場上”
對張富清來說,這是無法彌補的人生遺憾——
喜迎建黨____年華誕,因為身體健康原因,他沒能前往天安門廣場,親身感受現場歡慶的氣氛,沒有和大家一起,匯入黨旗、國旗組成的紅色海洋。
望著窗外的雨,張富清喃喃地對兒子說:“期盼有生之年,我還能穿著軍裝站在天安門廣場上。”
天安門廣場,像磁石一般吸引著張富清——“那里是祖國的心臟,離黨中央最近。”
2019年7月26日,張富清老人到北京參加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
國家領導緊握張富清老人的手,張富清心潮澎湃:“我是黨培養的,我要緊跟黨走,做一名黨的好戰士。”
他飽含深情地說:“你都做到了,你是全黨全國人民的楷模,保重身體,健康長壽。”
都做到了——這是黨中央和國家領導人對一位共產黨員最高的褒獎!
幾十年來,每次崗位調整、身份變化,張富清從不考慮個人利益得失,心中只有一條:“黨叫干啥就干啥。”
參加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后第二天,張富清在家人陪伴下,來到天安門廣場。他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獻上一束花,莊嚴敬禮,久久凝望。
這是一個時隔66載的軍禮。66年前,張富清第一次到北京,組織上安排他們這批戰斗骨干來到天安門,他不由得想起犧牲的戰友。當年,他的連長、指導員、排長、班長,犧牲了一個又一個。
他挺直腰身,舉起右手,向先烈致敬,鄭重許下諾言:唯有勉力,唯有奉獻,唯有繼續向前,今生不渝。
當年夜襲永豐。作為突擊隊員,張富清裝滿手榴彈,背起炸藥包,拎起沖鋒槍,沿城墻磚縫攀登而上。新中國成立初期,百業待興,他服從命令,毅然轉業。位于鄂西南最遠端的來鳳縣條件艱苦,需要干部,他聽從召喚:“我去!”
從人民功臣到人民公仆,從硝煙戰場到人生考場,張富清在貧瘠之地,向偏遠與艱苦發起突擊。從糧油所到三胡區,從高洞村到縣建行,處處留下了他沖鋒的身影。
88歲左腿截肢那年,老兵決心再當一次“突擊隊員”。扶著床邊,扶著墻邊,他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終于,他憑著難以想象的毅力,一點點用單腿站了起來。
老兵,從不會向生活認輸。
今年2月,張富清因身體不適住進醫院。
身體剛好一點,他就下床鍛煉,誰勸都沒用。“每次都是一身汗。”一直陪伴在身邊的兒子張健全說。
這半年,病房成了老兵新的“戰場”。從一個醫院輾轉到另一個醫院,這位老兵面對病痛時展現出來的堅強和毅力,感動了照顧他的醫護人員。
初心不渝,老兵本色。這些年,張富清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一個接一個,但他始終保持昔日戰場上當“突擊隊員”的戰斗精神,沖鋒向前。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作為老兵,“七一”那天,目睹在天安門上空組成“100”字樣的陸航戰機方陣氣勢磅礴,張富清禁不住哼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建黨____年到了,建軍百年也不遠了。“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必須全力以赴去奮斗,才能不負人民不負使命。”那天,張富清語重心長地對來看望他的年輕官兵說。
“祝愿我們的黨越來越好,也相信我們的黨能越來越好”
病房里,電視機的音量被調到最大。
盯著屏幕,側著右耳,張富清老人認真聆聽國家領導人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跨越時代,何其有幸!這偉大復興的壯美篇章,張富清是親歷者、見證者,也是參與者、創造者。
解放戰爭中,他和西北野戰軍第359旅第718團的戰友們,聽到過追擊敵人時的呼呼風聲,聽到過子彈在身邊“嗖嗖”掠過,也聽到過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他的左耳,就是在一次爆破中被震壞了。
到后來,他越來越多聽到的,是沖鋒的軍號聲,是奔跑的腳步聲,是勝利的歡呼聲。
新中國成立時,張富清正跋涉在進軍大西北的路上,喜訊兩天后才傳到他們身邊。他和戰友們格外高興,舉槍歡呼!
那一刻,被燃燒彈燒焦的皮膚,被子彈劃開的頭皮,被炮彈沖擊波震落的牙齒——這些戰斗中遭受的傷痛,通通被他拋到了腦后。他說:“和犧牲的戰友相比,我太幸運了,能親眼見到新中國的建立。”
山河依舊,換了人間。
因為相信,所以堅持;因為相信,才會付出。
張富清相信什么?又付出了多少?戰爭結束后,肩上扛著的槍和炸藥包被放下了,他脫下了心愛的軍裝,投入到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設中——他那副鐵打的肩膀,進疆之后拉過犁開過荒,山區駐村時挑過糞筐稻秧,修路時扛過石頭和鐵釬。
不忘初心,深藏功名。昔日的戰斗英雄,成了平凡的勞動者。
身邊的人們也都“忽略”了張富清身上的英雄本色,只記得他在各個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默默奉獻的平凡身影。
從“一五”計劃到困難時期,從改革潮起到開放搞活,張富清經歷了篳路藍縷的艱苦奮斗,更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翻天覆地的變化。
1985年1月,張富清從湖北來鳳縣建行離休。英雄卸甲,他藏在心底的赤膽忠誠,卻從未改變過。
香港回歸那一天,很少熬夜的張富清,守著電視機等到午夜。看到五星紅旗在維多利亞港灣上空升起,張富清熱淚盈眶。兩年后,澳門回到祖國懷抱,張富清再一次激動得淚濕衣襟。
這,是老兵張富清生命中最自豪的時刻——201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老兵張富清佩戴著“共和國勛章”,在家人攙扶下登上天安門城樓。
戰機翱翔,長劍昂首,鐵流滾滾。他目不轉睛地盯著閱兵式上人民軍隊時代之變的“每一個細節”。那一刻,他想告訴犧牲的戰友們:“今天我們的裝備好了,沒有人再敢欺負我們。”
兩年后的今天,喜迎黨的百年華誕,國家領導人“七一”重要講話讓張富清再一次心潮起伏。
曾經,為了新中國站起來,他不怕流血犧牲;曾經,為了國家富起來,他不怕吃苦受累;如今,見證偉大祖國日益強盛,張富清說:“祝愿我們的黨越來越好,也相信我們的黨能越來越好!”
這,是一名老兵不變的心愿。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作文素材篇3
張富清出生于陜西漢中洋縣馬暢鎮雙廟村一個貧農家庭,1948年3月,張富清參加革命。從此,他找到了一生的奮斗方向。
第一次參加戰斗時,張富清就請求作為突擊隊員去炸敵人的碉堡。炸毀碉堡后,張富清的右腋大片皮膚被燒傷,指導員要他退出戰斗,等待治療。他卻忍著傷口撕裂的疼痛,繼續戰斗。經過這次戰斗,張富清被師部授予“戰斗英雄”的稱號。后來,張富清對連隊提出了唯一的要求——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8年8月,張富清正式入黨。沒多久,永豐戰役打響,張富清申請成為突擊連里的突擊隊員。在一次戰斗中,張富清的頭皮被一顆子彈擊中,血流不止。他顧不得疼痛,接著往前沖……“當一次突擊隊員還能理解,每次都當,你為什么就不怕?”面對別人的疑問,張富清回答說:“如果每個人都怕,都不愿意在困難面前沖鋒,那我們就換不來全中國的解放。”
新中國成立之后,轉業時,張富清沒有選擇留在大城市,也沒有回陜西老家。“當時國家號召我們去最艱苦、最缺干部的地方支援建設。”身在武昌學習的張富清,得知湖北恩施地區生活水平、地理環境、交通條件很差,就選擇來了這里。“黨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離開前,張富清這樣說。
到恩施后,張富清聽說來鳳縣是這里最偏遠、最困難、最缺干部的地方,他又再次提出要到來鳳縣工作。剛到縣里時,各項條件很差,連床都是用木板和木凳搭起來的。張富清沒有一絲抱怨。
越是艱苦,張富清的工作熱情越高。后來,當組織決定派張富清去三胡區工作時,一接到通知,他毫不猶豫地扛著行李就去上任了。剛到三胡區時,這里的村民一年四季只能喝稀飯,張富清就帶領大家修水渠、建水壩,慢慢改善了區里的農業設施,老百姓的生活也改善了許多。
當時,區里最窮的卯洞公社一直沒有通公路,住在高山上的村民去最近的集市得走15公里路,稍有不慎就會跌下懸崖,張富清了解情況后很揪心。
于是,縣里提出社社通公路的目標,張富清決定帶著工程技術人員在這里修出一條公路來。修路時,他總是主動將最難的活兒攬在自己身上。需要在懸崖上打炮眼,他就帶頭綁著繩子在崖壁上掄著大錘敲打;需要放炸藥,他又主動上前去放。在他的帶領下,經過120天,一條7.5公里長的公路終于修通了。
如今,張富清很少提及自己的事跡:“我的好多戰友都為國家犧牲了,而我還活著。我活著一天就要奉獻一天,用我的奉獻去告慰犧牲的戰友……”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作文素材篇4
張富清本以為自己的一生就應該像前幾十年一樣,在默默付出中安詳離世,可隨著2018年的退役軍人信息采集的大肆展開,他的事跡也逐漸被眾人所知,他的光輝歲月和默默奉獻也受到了許許多多的人的贊揚。
2019年5月,張富清入選了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好人。
同年6月,他又被中央宣傳部授予了“時代楷模”的稱號,他的事跡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
在2019年9月17日,經過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17日下午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張富清獲得“共和國勛章”。
共和國勛章可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榮譽勛章,時至今日獲得者也不足十位,其中就有“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袁老先生,可見其分量之重。
2020年,張富清入選了“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當時的人們是這樣評價他的:“都知道你樸實勤勉,卻不知你曾戰功赫赫。你把獎章深藏在箱底,對戰友的懷念深藏心底。從不居功索取,只為堅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獻。于國于民,你是忠誠偉大的士兵。”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作文素材篇5
95歲人生,71年黨齡,深藏戰功63年,每一個數字,都是不平凡的歲月刻度,都是實實在在的寒來暑往,風雨陰晴。張富清選擇扎根苦境,艱苦奮斗,始終以突出隊員的姿態,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樹立起一段讓普通人無法企及的英雄高度。“藏”起來的是功名,“露”出來的是初心。張富清的堅強黨性和光輝品質,正是新時代“絕對忠誠”的鮮活教材,引導并教育我們,在走向民族復興的光輝征程時,攻堅克難、甘于淡泊、克己奉公,仍然是一名共產黨員應當堅守的黨性本色、精神底色和境界特色。
只有對黨絕對忠誠,才有“哪里最困難,我就到哪里去”的決心和勇氣。與張富清的軍功一同“重見天日”的,是他參加“突擊隊”“敢死隊”浴血奮戰的英雄經歷。祖國從戰爭走向和平,張富清也從部隊轉業到地方。無論環境怎樣變化,張富清從來都是用行動來回應黨的號召:“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設祖國”。他之所以把工作地選擇在來鳳,是因為“湖北最艱苦的地方是恩施,恩施最偏遠的地方是來鳳”。這種不怕苦、不畏懼、不懈怠的奮斗品質,見證了他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詮釋著他全心全意聽黨話跟黨走的絕對忠誠。黨性的光輝,從不閃現在響亮清脆的政治表態里,而是悄悄綻放在腳踏實地的執著堅守中。張富清的黨性,在平凡的歲月中始終閃耀著對黨絕對忠誠的金色光芒。當下,黨員干部選擇到艱苦崗位任職鍛煉,也是響應黨的號召、對黨絕對忠誠的精神傳承,有了這個傳承,就能從心底養一股不怕困難、艱苦奮斗、擔當作為的決心和勇氣。
只有對黨絕對忠誠,才有“從沒提過軍功,也從沒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的淡泊和滿足。轉業之后,張富清“藏”起了軍功,但“突擊隊員”的本色沒有藏,不僅選擇最偏遠最困難最艱苦的工作,而且“從沒向集體借過一分錢,也從沒享受過組織對困難干部的補貼”。我們常講“先苦后甜”“有困難找組織”,但真正的共產黨員都是在悄無聲息地履行著吃苦耐勞的天然義務,戰爭時“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和平時期自覺踐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張富清老人說過:“因為我是共產黨員,在黨需要的時候,越是艱險,越要向前!為了黨和人民,就是犧牲了,也是無比光榮!”一個經歷過戰火錘煉、生死考驗的共產黨員,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生死都看淡了,還有什么不滿足,或者看不淡呢?而我們當下有些黨員干部,竟然以功自居,或者跟組織討價還價,面對“張富清”這面鏡子,應當羞赧、反省,知恥后勇地砥礪品格,修養黨性,見賢思齊,安于本職,艱苦奮斗。
只有對黨絕對忠誠,才有“我不讓你下崗,怎么好去做別人工作”的克己和奉公。“孫玉蘭原本在三胡供銷社上班;國家開展精簡退職工作,張富清竟首先動員妻子離職”“張富清的大兒子遇到一個到恩施市工作的機會,但身為公社革委會副主任的張富清卻讓兒子放棄機會,下鄉當知青”,兩個細節,我們不難讀出張富清妻子及其兒子的委屈、不解甚至抱怨,但從來不考慮自己得失、家庭得失的張富清,在他的內心有一個極高的胸懷和格局:“我是共產黨員,是黨的干部,如果我照顧親屬,群眾對黨怎么想?”與“小我”“小家”的得失相比,張富清更在意于“大我”“大家”。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領導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豐功偉績,就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像張富清這樣純粹的黨員干部,他們默默地奉獻青春、奉獻自己、奉獻家庭,以“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奉獻奏響了新時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奮進壯歌。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作文素材篇6
5月25日晚上的新聞聯播,講述了一名深藏功名、堅守初心的老英雄張富清的故事。我認真的聽完新聞,終究忍不住潸然淚下。很久以來,看電視已經沒有過這樣的感覺了。今日回到黨校,我在報紙上找到關于張富清同志的所有報道,夜深人靜時,細細讀來,眼眶再度濕潤。真正的英雄是什么?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在我的心里。今夜,多年的疑問在心中有了答案:“平凡處見初心,淡然中顯英雄”。
作為戰斗英雄、特等功臣,在革命戰爭年代,張富清同志不怕犧牲、浴血奮戰,為國家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戰功,崢嶸歲月之后,服從大局扎根貧困山區,深藏功與名,艱苦奮斗一輩子。
參加工作以來,我看過、聽過許多的優秀黨員事跡,也參加過不少的典型英模報告會。但是我才覺得,那些高亢入心的播報、那些抑揚頓挫的講述,那些動情的渲染、那些煽情的鏡頭,這個年代發生的各種感人故事,卻都不及張福清老人樸實、淡然而純粹的語言,讓我的心跳加速、淚眼迷蒙。革命年代不怕死,和平時期不伸手。這才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本色!這才是一名英雄的選擇。
張富清同志的生活其實并非一帆風順。戰斗留下的頭部創傷一變天就痛,88歲高齡截肢后裝上假肢,女兒從小有腦膜炎長期患病在家,貧困縣的工作條件也不好。我覺得,他只要亮出軍功章、表明戰斗英雄的身份,是完全可以名正言順……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作文素材篇7
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
部隊軍營,戰功赫赫。1948年,24歲的張富清離開陜西漢中洋縣的家,光榮入伍,成為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三五九旅七一八團二營六連的一名戰士。先后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子戰場冒著槍林彈雨,不顧自身安危保家衛國,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
他正是時代最可愛的人,可歌可泣,可愛可敬。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時代需要凝心聚力,需要奮勇當前的開拓者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離不開老革命們的流血犧牲,現在是我們這代人奮斗的時刻,每個人都應,,傳承紅色基因,做時代弄潮兒。
退役轉業,低調奉獻。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他克己為國,國家開展精簡退職工作,張富清首先動員的,竟是自己的妻子;
他輾轉多個崗位,一直默默地做著一顆螺絲釘;
他年逾八旬截肢,自己鍛煉用義肢走路,沒給國家添過一份負擔。
他正是時代最需要的人,克己奉公,兢兢業業。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全體黨員干部要奮勇朝前,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將政策做細、做小、做實,做到真扶貧,扶真貧;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的開局之年,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我們呼喚更多的改革先鋒、匯聚更多改革力量,接棒繼續跑好偉大復興的接力賽,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學習張富清事跡心得體會,張富清事跡學習感悟。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他是時代最可愛的人,謙遜,務實。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向老英雄張富清學習,立足當下,充滿斗爭精神,永懷愛國情懷,為國家披肝瀝膽,奉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