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考滿分作文4篇
廣東高考滿分作文4篇范文一:記憶中的微光
我握著奶奶粗糙干瘦的手,她常常會講起當年的艱苦歲月,三年饑荒、十年__,早已失去了往日光澤的眼睛默默地盯著照片,不禁溢出兩行渾濁的淚來。
還有那一張張父母年輕時的照片。
年輕男人自信張揚的笑容,光線里凸起的喉結,背后如浪起伏的稻子。那個青澀質樸,扎著兩根麻花辮的女子,羞答答地抿著嘴笑著。
還有那一張張我不曾觸及過的日子,像是忽然之間被一雙大手擰開了記憶與想象的閥門,不停地沖刷著我的腦海。
廣東高考滿分作文4篇范文二:那些年永不褪色的老照片
是否總有那么一張斑駁的照片,記錄了你的青蔥歲月,讓你每每看到都會想起當時的心動;是否總有那么一張泛黃的照片,留下了你和家人溫馨的畫面,當你為生活的疲憊而變得麻木的時候,每每看到都會倍感溫暖;是否總有那么一張翻看過千萬次的照片,或許還是黑白的膠片,但是卻有著讓你此生都忘不了的斑斕色彩。
我家也有一個老相冊,里面的照片很少,許多還是黑白照片,但是每一張都被翻看過無數次,每一張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翻開相冊,第一張是一個肥嘟嘟的還只有幾個月大的小孩被繩子綁在椅子上的照片。這張照片的主人公是我,那時候的農村,相機還很少,拍照的機會自然不多。一天村里來了個拍照的師傅,父母百般央求,終于老師傅答應幫忙拍照,但是由于價格比較貴,所以那次,家庭成員中只有最小的我留下了這一張珍貴的照片。好多年以后,父母還會“取笑”我當時又黑又丑的小模樣,但更多的時候,他們會感嘆,在時光里,他們的孩子已經長大,開始獨立。他們會失落,失落于自己的小寶貝能在身邊的時候越來越少,生活里不再那么的依賴著自己。
照片中還有一張是父母最寶貝的,照片里,一個小學生一手拿著獎狀,一手比出勝利的手勢。這當然也是我,這是我三年級第一次在全年級拿到一等獎時拍的照片。盡管在以后,我也拿了挺多類似的獎狀,但是這一次來得如此不易。那時候,我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結果在一次課間和同學們在雙杠上嬉戲的時候摔斷了左胳膊,頭也磕出來一個洞。在那段時間,媽媽白天要上班,又要給我送飯,照顧我住院,我經常看到媽媽累得偷偷抹眼淚。我下定決心,這一次的考試,我一定要考得更好,讓媽媽感到欣慰。盡管住院,但是我花了大量的時間來學習,準備期末考試,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我拿到了第一,所以也就有了這張照片。
相冊里還有許多其他照片,有我第一次踏進高園的照片,有過年時拍的全家福,也有媽媽被開水燙傷了就醫的照片。這些照片都被珍藏著,因為它們承載了父母對我的愛,我們家人之間的脈脈溫情。
在黑白膠片的時代,照片很少,只記錄下人生的幾個瞬間,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照片漸漸泛黃,日益模糊。而在數碼技術發達的今天,照片很多,吃飯睡覺也都拍個照片發表一下,日常生活的點滴,可以隨時上傳到網絡和人分享。它從不泛黃,永不模糊,但在快速瀏覽與頻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點滴”也可能被稀釋了。盡管數碼技術越來越發達,我們能用來拍照的電子產品也越來越多,但是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心變得麻木,值得我們珍藏的記憶卻越來越少。你可能還珍藏著出生時那張躺在搖籃里的照片、還沒學會走路只能在地上爬時的樣子、第一次背上書包的情形,卻早已忘記昨天你在社交網上發布的賣萌的照片。
那些年的老照片,盡管早已斑駁、泛黃、褪色,但是在我們的腦海里,那些時刻以及那些時刻里的感動、溫馨、傷心難過都會永不褪色。
廣東高考滿分作文4篇范文三:讓愛雙向流動
中國有句名言說道:“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可見,報答他人的善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被沿襲了下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接受了幫助卻當作理所當然,而不懷感激之心,報答以愛的話,誰還愿意提供幫助呢?因此,為了社會和諧發展,請莫傷好人心,讓愛雙向流動。
令人可喜的是,心懷感激的人在我們的社會是占主流的。當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發財致富時,他必定不會忘記自己以往艱苦的日子,這也就使他有了傳遞愛意給那些還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數人是愿意品嘗到感激的喜悅之情的。當施舍者看到自己幫助的人懂得回報,哪怕不是對自己,而是對社會、他人,他已經看到自己所為的價值,這無疑讓他產生了延續自己善舉的動力。這是愛的付出,是愛的雙向流動,也是愛的獲得,社會因此受益。
也許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會可能受益萬分。還記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場特大暴雨嗎?災情在播報著,但溫情也在上演著。一伙從河北農村趕來的人們救助災民,置個人安危而不顧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贊賞。殊不知,他們都是當年唐山大地震的獲救者,是眾人的無私奉獻讓他們擁有了繼續生存的物資和信心。而現在,不忘回報的他們來幫助另一撥人獲得新生。愛與正能量的流動頂托著社會,站立、前進。我們也忘不了那最美麗的鄉村教師——伍玉錫,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這么多年來從沒落下一節課,從沒少批改一次作業。是社會人士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關懷、幫助他支撐在講臺邊。這種雙向流動的愛比金子更寶貴、更堅硬。
當然也存在著愛的“返回鏈”缺失的現象。看看陜西一位任內幫眾多企業融資,任后卻慘被企業“拋棄”的局長便可知,單向的愛是多么痛苦,社會將會變得不那么和諧。
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廣東高考滿分作文4篇范文四:善行如雨,潤物無聲
如果善行像春雨,自然潤物而無聲,但若善行像暴雨,它帶來的只有破壞。
——題記
富翁善行,可以說是完全發自內心的,君不見,他“為人慷慨”?殊不知,他“熱心于慈善事業”?而且看到他人家境貧寒,就“同情”起來,要捐助那些人,但是,我們也透過材料可以看出,善行若如雨,潤物方無聲。
善行,會帶給人心靈的滋潤,但如果方式不當,不僅達不到想要的目的,甚至會傷害別人,我們行善,不應該只是要獲得心靈的滿足,而是要讓援助者真正得到幫助。行善,不僅是一種愛心,更是一種智慧。
如果善行像春雨,那么它會潤物新無聲。講究方法的行善,會更能打動受捐者。從這點來說,我不由得想起浙江大學的“資助”形式,在浙江大學里一直都保留著資助貧困生的傳統,學校“行善”時,把貧困生聚集在一個房間,統一派發助學金。這樣做雖然資助了貧困生。但也一定程度上傷害了他們的自尊。而后來,學校發現這種做法雖好,卻不能讓受捐者接受,于是從2012年開始,他們改變了資助方式,直接把錢打到學生的卡里。浙江大學這樣做,不僅幫助了貧困生,還維護了他們的自尊,讓他們能更自信地完成學業。這種幫助,顯示出了學校的人文情懷,不失為一種智慧的善行。
具有人文情懷的捐助,能使受捐者愉快地接受。浙江大學改變捐助方式,令人欣喜。我們不禁會想:為什么人們至今仍然對雷鋒稱贊不已?很簡單,就是因為雷鋒能默默地為社會付出,不求回報。這樣的善,更容易打動人心,更會持久。
如果善行像暴雨,它將沖毀一切。中學生譚睿跳江救人后發微博自夸,引來一片指責,陳光標高調行善,被疑作秀;重陽節志愿者扎堆去敬老院,造成老人不堪負重,一天被洗了7次腳。如此等等,這些善行,已經超出了行善的初衷,已經被許多無法言語的因素摻雜進去,所以被援助者是不會真正得到幫助的。試想,平時老人在養老院孤苦伶仃,無人問津,而重陽節卻被一大群人圍著,心中難免會產生落差。養老院負責人也表示,如果真的想獻愛心,不必等到節日才來。為什么富翁捐助貧困家庭,第三家卻不愿意接受呢?是因為他采用了直接捐助的方式,被認為是一種同情,倘若富翁能有智慧地行善,相信就不會造成這樣的結果了。
講究行善的方式,我們都能夠在行善的同時,成為聰明的施善者。善行者成為春雨;就肯定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看了廣東高考滿分作文4篇還看:
1.廣東高考滿分作文范文精選4篇
2.廣東高考滿分作文最新范文4篇
3.廣東高考滿分作文4篇
4.廣東高考滿分作文4篇
5.廣東高考滿分作文活在當下范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