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常見騙局
高考招生常見七大騙局
他們聲稱,只要愿意出錢,即使考生沒上學校投檔線,甚至沒上錄取控制分數線,也能將其“操作”到相應學校讀書。然而,當家長將余款如數交完后,他們給家長的是偽造的假通知書,或者卷款逃之夭夭。
防范提醒:既不存在所謂的“內部指標”,也沒有人能突破政策規定“操作”高校錄取。
2、藝術類招生只要交錢保證錄取不可信
伎倆:由于藝術類招生種類繁多,投檔排序規則和操作程序復雜,加上省外藝術類招生計劃要根據生源情況在全國范圍進行調整,致使錄取持續的時間較長。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利用錄取持續時間長的特點,聲稱只要交錢就可以從中運作“幫忙搞定”,或以“不交錢就不錄取”、“不交錢就退檔”威脅考生和家長,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
防范提醒:在錄取工作中,考生的正常錄取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希望廣大考生及家長調整好心態,切不可“病急亂投醫”,以免上當受騙。
3、識破辦學類型騙局多驗證
伎倆:高等教育的辦學形式是多樣的。一些招生騙子故意混淆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助學輔導等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蒙騙希望就讀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聲稱只要交錢就可以上大學,甚至上重點大學。家長花錢后,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入學之后方知上當受騙,就讀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專科,而是自學考試、成人教育、網絡教育等形式的教育。
防范提醒: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區別,入學門檻較低,不需要高考分數即可就讀。招生騙子最容易在這個問題上打考生和家長的主意。識破這一欺騙手段的方法就是考生和家長拿到錄取通知書后,一定要通過官方指定的查詢渠道進行錄取信息比照驗證,對招生高校的辦學類型進行確認,避免上當受騙。
4、錄取信息親自查實莫上當
伎倆:每年招生期間,有些騙子住在招生現場附近的賓館,利用家長和考生提供的報名號或準考證,冒充考生家長或親戚,在招生錄取現場咨詢點查詢考生投檔軌跡,鉆家長和考生對錄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本屬于正常投檔和錄取的,卻向考生家長“報功”: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錢疏通關系,考生才被投檔或錄取,并借機向家長收取錢財。
防范提醒:考生不要輕易將自己的身份證號、考生號等信息泄露給別人。在錄取過程中,所有考生都可以通過官方渠道查詢自己的錄取狀態,錄取狀態有“自由可投”、“已投檔”、“院校在閱”、“錄取待審”、“錄取”等狀態。到“錄取待審”狀態時,說明考生已被相應高校錄取,正在辦理錄取手續,因此不必過于擔心,更不要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特別提醒考生,只有在官方指定的查詢渠道查到的錄取結果才是真實可靠的。
5、交錢即可上軍校必有詐
伎倆:一些不法分子冒充軍隊機關或招生部門工作人員詐騙,有的假冒軍校領導、軍隊干部,吹噓有“內部招生指標”、“計劃外招生指標”;更有甚者,編造虛設招生機構,偽造各種公文,誘騙考生和家長。近年來,軍隊保衛部門與地方公安機關連續破獲多起假冒軍隊院校和國防生招生詐騙案件。一些考生家長心存僥幸,希望花錢托人找關系上軍校,讀國防生,結果造成錢財和入學機會雙雙落空。
防范提醒:軍校招生與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樣,有嚴格的程序和規定。軍校招生沒有計劃外名額,軍隊和武警部隊不允許任何個人私自攜帶招生公文,招生過程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長展示公文這一環節。考生收到錄取通知書后,要通過官方指定的查詢渠道進行查詢驗證,分辨真偽。
6、 “自主招生”“定向招生”
政策須弄清
伎倆:一些騙子利用考生和家長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進行欺騙,有的聲稱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數線,花上數萬元即可搞定;有的吹噓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學定向招生計劃,保證錄取,公開叫價,收取高額“定向費”。
防范提醒:經教育部或省教育廳批準可以進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對社會公布,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達到高校自主招生測試合格標準,還要參加高考,并達到高校所在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關規則擇優錄取。
7、營利性志愿填報咨詢輔導別輕信
伎倆:一些社會咨詢機構或個人冒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高校名義搞高考志愿填報現場咨詢、輔導活動,或仿冒官方網站開展網上咨詢、輔導,號稱專家指導,包準包錄,向考生和家長收取高額咨詢費、輔導費,令考生和家長遭受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還可能被誤導,喪失正常錄取機會。
防范提醒:考生參加志愿填報指導咨詢活動一定要認清主辦機構,對于社會舉辦的收費性質的志愿填報咨詢輔導活動要提高警惕。特別提醒廣大考生及家長注意的是,所有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省官方公布的為準。
7月,有這些高考招生熱點要關注
本科征集志愿:盡早上網填報,不要錯失良機
在高考錄取進程中,因為上線生源不足等原因,某些批次某些高校會出現招生計劃未完成的情況。與此同時,一些考生因為發揮失常或志愿不合理,之前的志愿無法被錄取。針對這些情況,一些省市招辦采取了征集志愿的補報方式。我們提醒考生家長一定要重視征集志愿,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不要錯過這趟高考錄取的“末班車”。
根據往年情況,各省各批次征集志愿時間較短,考生家長要密切關注當地省級招辦(考試院)網站或其他權威媒體,及時獲取信息,按時選報。要注意的是,每批次征集志愿的截止時間一到,網上填報志愿系統將自動關閉,考生將無法登錄系統填報。所以,父母要提醒孩子盡早上網填報,不要錯失良機。
有些考生家長誤以為參加征集志愿的高校都很“差”,而放棄了機會。其實,由于生源情況的變化,一些很好的高校和專業也會參加征集志愿。
有部分父母擔心孩子填報征集志愿會影響下一批次的錄取。其實高招錄取是按批次進行的,各批次互不影響,上一批錄取不結束,下一批錄取不開始。征集志愿是包括在某一批次錄取中的,如果考生在上一批次征集志愿中未被錄取,不影響其被下一批次的院校錄取。
填報征集志愿時,父母要與孩子一起謹慎選擇,仔細考慮所報院校有剩余名額的專業能否接受。因為每人只能參加一次錄取,一旦被院校錄取就不能退檔調換或參加下一批次的錄取。
高職(專科)填志愿:三種情況應報考高職
7月起,各省市開始陸續填報高職(專科)批次志愿。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陽光高考“示范性高職招生”專題來了解高職院校招生信息和特色專業等。
錄取通知書:教你6招辨別真假
省級招辦按一定程序對錄取考生進行審核備案后,由招生院校通過郵政特快專遞等給據郵件方式寄送錄取通知書,通知書上加蓋招生院校印章。隨錄取通知書一同寄給考生的,還有入學報到須知、資助政策辦法等相關材料。
批次錄取結束后一周左右,高校寄發通知書,具體郵寄時間視兩地距離而定,一般寄出后10天內可到。若考生半個月后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可向錄取學校電話咨詢。
考生收到錄取通知書后,要通過正規渠道查詢錄取結果。如何識別錄取通知書真假呢,有6招教給你:
第1招:查錄取真假
考生應通過本省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正規渠道查詢自己的錄取信息,如查詢的信息與錄取通知書一致(包括錄取學校名稱、專業和層次),就是經招生考試院辦理了正式錄取手續。
第2招:查學校真假
考生收到的錄取通知書必須是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學校學歷教育資格的并且當年在本省招生的學校。這些學校的名單可在教育部網站、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本省招生考試院網站或本省招辦發放的招生資料上查到。
第3招:查學籍真假
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是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注冊信息查詢的唯一網站。學生可登錄學信網實名注冊后查詢、核實本人身份信息和學籍注冊信息。
第4招:看錄取進程
高考錄取通知書的投送工作隨每批次錄取進程,陸續進行,將在7月中下旬進入高峰期。考生可以根據本省錄取階段的時間進程來判斷錄取通知書的真假。
第5招:看郵件
正規通知書是通過郵政快遞送到考生手中的,使用的是錄取通知書專用的信封,接收此類郵件需要現場出示準考證、身份證、戶口薄等有效證件;而不正規的通知書一般是用平信的方式寄出的。
第6招:看簽章
根據教育部的規定,各普通高校錄取通知書除加蓋高校章外,還由校長簽發錄取通知書,并對錄取結果負責。考生在收到錄取通知書后,可以查看校長的簽名對不對。
猜你感興趣:
1.2016年高考錄取通知書時間
2.2016高考平行志愿錄取規則
3.2016年高考志愿填報指南
4.調檔線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