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的區位影響因素是什么
工業的區位影響因素
在選擇工業區位時,主要從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及環境因素等幾個方面考慮:
(1)從經濟因素看,主要從土地成本(城市中心、邊緣、遠郊地區的地價差異很大)、原材料、運輸、消費市場、勞動力價格等因素分析。
電子、紡織、食品、出版印刷等無污染、高利潤的企業一般位于市區;鋼鐵、石化、火電廠等需要大面積地勢平坦的土地,并且要減少對城市的環境污染,一般選擇在郊外;鋼鐵、制糖等制成品重量大為減少,原料及運輸成本比重高的企業應以原材料產地為首要區位因素;
有色金屬冶煉等消耗大量能源,應接近廉價的電力供應可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對于電子裝配、服裝、紡織等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的企業,應接近廉價勞動力;對于高科技產業來講,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是區位選擇的關鍵;啤酒飲料、家具制造一般宜接近消費市場;許多交通樞紐城市往往是工業區位選擇的首選。
(2)從環境因素看,需要考慮風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氣污染嚴重的工廠,布局時要考慮風向,應選擇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或與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或在居民區最小風頻的上風地帶;水污染嚴重的工廠則要考慮污水排放口遠離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體廢棄物污染嚴重的工業則要遠離農田和居民區。
主要工業區位因素
土地:工業需要一定數量、適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數量、質量和價格是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重要因素。
水源:工業生產需要有便利的、豐富而優質的水源,需水量大的工業應考慮靠近河湖分布。
原料:原料的種類、數量、質量及其運輸成本對工業的區位選擇影響較大。
市場:工業靠近市場可以節省運費,及時獲取市場信息。
交通:工業原料、燃料的輸入,產品的輸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鐵路樞紐地區,對工業區位選擇有很大的影響。
勞動力:工業生產需要一定數量和一定技術的勞動力,一個地區的勞動力數量、素質、工資水平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對工業區位的選擇都有影響。
科技:科學技術的進步會使交通條件改善、工業生產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提高,以及工業產業對信息的依賴程度提高。
動力:充足的動力供應室工業生產的必要條件,消耗大量燃料的工業應考慮解決能源供應地。
政策:政府通過政策、法規、稅收、用地、交通、基礎設施等影響工業生產和分布。
工業區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1)原料指向。某些原料消耗量遠大于產品重量的行業(如煉鐵),或原料不易運輸且容易變質的行業(如水果、蔬菜、水產等加工工業),區位盡量靠近原料產地。
(2) 能源導向。某些在單位產品成本中能源費用占很大比重的行業(如電解鋁),區位盡量靠近廉價的能源產地。
(3) 市場導向。某些產品不易運輸的行業(如硫酸),或隨時需根據市場需求變化調整產品的行業(如日用品工業),區位多靠近銷售市場。
(4) 勞動力導向。需占用大量勞動力并在產品成本中工資占較大份額的行業(如采礦、縫紉等),在其他條件相似的情況下,多選擇在勞動力資源充裕和工資水平不高的地區發展。
(5) 技術導向。有些高技術工業,要求靠近科技中心;對技術熟練程度要求較高的行業(如特種手工藝、陶瓷等),多在有生產歷史傳統和熟練工人較多的地區發展。
(6) 環境導向。有些企業要求有優質水源(如釀酒業),或清潔幽靜的環境(如電子工業);有些污染性企業,則往往尋求在環境自凈能力較強的地區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