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順序志愿填報策略
高考順序志愿填報指南
1.順序志愿投檔原則
采用順序志愿的投放方式,在進行投檔時,遵循的原則為“志愿+分數”,即“志愿優先、成績排序”。
2.順序志愿的投檔與錄取流程
在同科類,同一批次中,投檔前,先提取出所有達到本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所有考生名單,按照考生填報的院校志愿進行分類,再按照成績高低排序,劃定投檔分數線,實施多倫投檔,由高校進行錄取。
以同批次第一志愿投檔過程為例,分四個步驟完成:
第一步,根據考生第一志愿,按所報院校進行歸類,將第一志愿填報同一院校的所有考生歸在一起,并按照成績高低進行排序,舉例如下:
分文科和理科對一志愿考生排序
(理科) 北大清華院校3 ……院校n
劉海王明張軍
張平李其劉曉
李明黃云趙鵬
第二步,將考生按成績排序之后,按院校招生計劃數1:1.2的比例,劃出院校的錄取投檔分數線(也可以按招生院校預先公布的招生辦法,以小于1:1.2 的投檔比例,劃出錄取投檔分數線);
第三步,將達到院校錄取投檔分數線的考生檔案投放給該院校;
例如,某省(市、區)理科有100個考生第一志愿填報了北京大學,150個考生填報了清華大學。若北京大學在該省(市、區)招生計劃為30人,就把這100人的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隊,計算機按1:1.2的比例將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檔案投給北京大學;若清華大學招生計劃為40人,則把填報清華這150人的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隊,計算機按1:1.2 的比例將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檔案投放給清華大學。
第四步,院校根據招生專業的計劃數及考生專業志愿確定錄取名單,將沒有錄取的考生作退檔處理。
第一志愿錄取結束后,被退檔考生進行第二志愿投檔,如果該考生所填報的第二志愿院校未錄滿或尚有剩余計劃,則將該被退檔考生按其所填的第二志愿院校進行投檔,流程同第一志愿,同批次所有志愿均未被錄取的,進入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
3.順序志愿的風險
高校在錄取過程中優先錄取第一志愿報該校的考生,只要第一志愿生源充足,就只錄取第一志愿報考的考生,即使第二志愿考生的成績再高,除非該校有二志愿級差規定或專門留有二志愿計劃,原則上不予錄取。
當然,當第一志愿錄取不滿額時,高校一般要錄取第二志愿報考該校的考生。
所以,對于很多高分考生來說,一旦第一志愿院校選擇不當,就意味著填報失敗。
4.順序志愿填報技巧
首先:需要選好第一志愿院校。
選好第一志愿對于實行順序志愿地區的考生來說非常重要。在實行順序志愿的省(區、市),絕大多數考生是通過第一志愿被錄取的。選擇第一志愿目標學校可用前三年高校錄取平均分線與省控線差平均值作為參考標準,將自己的分數線差與目標院校平均分線差對照,這樣能夠較好地留出分數余量,增加錄取的可靠性。
連續觀察三至五年高校錄取線走勢,會發現每所院校的錄取分數線大多是上下波動,有的年份報考人數特別多,錄取分數線會水 漲船高,俗稱"大年";有的年份報考人數特別少,分數線顯著降低,有的甚至跌落到批次控制線附近,俗稱"小年"。“大小年”現象明顯的高校多數,考生可以根據分析結果,在填報時作為參考。
第一志愿目標院校要多考查幾所,深入地了解大學的層次、隸屬關系、歷史沿革、師資力量、重點學科、特色專業、畢業生深造途徑和概率、就業率、就讀校區和學費等內容,在了解的基礎上,做好目標定位。
其次:第二志愿拉開梯度
雖然順序志愿下,絕大多數考生是通過第一志愿被錄取,但并不是第二志愿完全沒有機會。
在進行第二志愿選擇時,考生需要分析“什么樣的院校會進行二志愿招生”,這時需要根據過去至少三年的錄取數據,篩選出常常第一志愿錄不滿的院校、偏遠省(區、市)的部分院校、部分偏冷的行業特色明顯的大學、處于地級市以下城市的院校、民辦院校、中外合作院校、初次進入某批次招生的知名度低的院校等。
例外要關注只針對本省市考生的第二志愿計劃,比如北京工業大學會在北京留出一定比例的第二志愿計劃。
隨著高考制度改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省份實行平行志愿,順序志愿由于其具有“博弈”性質的填報風險,逐漸會被淘汰,目前只有少數省市在提前批次實行順序志愿投檔方式,或者在本科批次實行順序與實行平行志愿混合的方式,所以是否需要掌握順序志愿填報策略,可以根據考生所在地區有選擇性學習。
猜你感興趣:
1.高考志愿填報的5大策略與技巧
2.高考志愿填報技巧
3.2015年高考報考平行志愿技巧及錄取規則
4.高考志愿填報技巧方法
5.2016年高考平行志愿錄取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