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高考 > 高考輔導 >

高三下冊歷史必備知識點

時間: 小龍 高考輔導

高三下冊歷史必備知識點(篇1)

古代中國政治

1.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通過分封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過層層分封,西周形成了貴族統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點有嫡長子繼承制;大宗與小宗是相對的;政治制度方面體現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級貴族享受“世卿世祿”特權,把“國”和“家”密切結合起來。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緣關系方面的體現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號的確立,是秦完成一統大業的產物,顯示了皇帝獨尊的權勢和地位。

7.以“皇帝”之稱代替“王”之號反映了神化君權的新統治觀念的出現。

8.以三公九卿為主的中央政府各級官員,在地位、職責和權力等方面都處于互相配合、互相牽制的狀態,任何人都無法獨攬朝政,軍國大權最終操縱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與此相適應,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級官僚體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過三公九卿,經由郡、縣,再通過鄉、里,可以直達百姓。

11.郡縣制與分封制的顯著不同點,是統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統治地方,統治者的命令可以通過各級官吏直達百姓。

12.由秦代開始形成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統王朝制度的基礎。

13.三省六部的運行程序:中書省(起草詔令)→門下省(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六部(具體實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間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同時,完整的相權被分割,避免了權臣獨攬大權,有利于加強皇權。

15.宋朝:實行二府三司制。其特點:進一步分割相權,加強了皇權,卻減弱了對皇權的約束;職權過于分散,導致行政效率低,出現了冗官局面。

16.科舉制把讀書、考試與作官緊密聯系起來,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質。

17.科舉制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成為古代中國長期保持繁榮的制度保障之一。

18.從漢到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呈現出兩大趨勢:一是君主專制不斷加強,即不斷削弱相權,強化皇權;二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即不斷削弱地方權力,把地方權力收歸中央。

19.以三省六部制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舉制為代表的選官用人制度及維護官僚隊伍廉潔高效的監察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現。

20.宋初中央集權的強化:直接目的是解決地方割據問題;根本目的是加強皇權,鞏固統治。

21.宋初收精兵:設“三衙”統領禁軍,發兵權歸樞密院。

作用:實現統兵權和調兵權分離,有利于皇帝控制軍權。

22.宋初削實權:削弱或剝奪地方節度使、州郡長官和武將權力;州郡直屬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下設通判監督地方官。

23.宋初制錢谷:地方財賦運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物質基礎,維護了統一與安定。

24.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基本解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同時,造成“冗官”、“冗兵”、“冗費”的國家財政危機。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權貴專權的教訓,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親掌六部。所設殿閣大學士,僅備顧問兼協理章奏,不參與決策。

26.中國古代中樞權力體系發展變化的趨勢是相權逐漸被削弱,專制皇權不斷加強。

27.中國古代中樞權力體系變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書一省制(元朝)→廢丞相、設內閣(明朝)→增設軍機處(清朝)。

28.清朝雍正年間設軍機處,最初只參與處理西北軍務,后職權擴大,可參與處理機要事務。但只能跪奏筆錄,上傳下達。

29.清代軍機處的設置簡化了政務手續,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專制皇權高度發展的重要標志。

高三下冊歷史必備知識點(篇2)

1.兩次鴉片戰爭

【主要內容】鴉片戰爭與中英《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

【默寫、背誦提示】(1)鴉片戰爭與中英《南京條約》:鴉片戰爭時間、發動國家、結果及影響、《南京條約》的內容。(2)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間、發動國家、結果及影響。

【重點、難點_】本考點人民、人教兩種版本教材敘述的詳略差別較大,復習的關注點應放在對兩次鴉片戰爭基本史實的了解上(時間、發動國家、戰爭主要結果及影響),其中《南京條約》的內容要詳細掌握。

2.太平天國運動

【主要內容】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默寫、背誦提示】(1)定都天京:背景、時間、定都天京后的主要活動(北伐、西征等)。(2)《天朝田畝制度》:頒布時間、內容、評價認識。(3)《資政新篇》:時間、內容、影響。(4)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標志、失敗原因和教訓、意義。

【重點、難點_】本考點主要以選擇題命題為主,考查集中于對《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考查。建議以過去高考試題為備考的重要參考材料,琢磨其命題角度、選項設置特點。

3.甲午中日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

【主要內容】中日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黃海海戰;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辛丑條約》;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斗爭。

【默寫、背誦提示】(1)中日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時間、發動國家、結果及影響、《馬關條約》的內容。(2)黃海海戰:背景、愛國將領、結果。(3)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背景、概況(時間、代表人物)、意義。(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辛丑條約》:時間、發動國家、結果及影響、《辛丑條約》的內容。(5)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斗爭:背景、在京津地區的主要戰斗、結果、意義。

【重點、難點_】本考點人民、人教兩種版本教材敘述的詳略差別較大,依據“提示”識記內容要點即可,其中《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內容是復習的重點。注意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中的兩大范式。“革命史范式”將中國近代史視為西方殖民入侵。把中國變為殖民地和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過程。“現代化范式”認為改革或革命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手段:中國近代史是“多點一線”,生產發展、技術救國、階級斗爭、政治革命、制度變革、思想沖突、文化變遷等“多點”都匯聚成了“現代化”這條主線。近年來高考命題常著眼于此挖掘史實,體現命題的時代特色,需要引起注意。

4.辛亥革命

【主要內容】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武昌起義;中華民國的成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默寫、背誦提示】(1)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時間、概況、綱領、意義。(2)武昌起義:背景、導火線、經過(武昌首義、攻占武昌和湖北軍政府成立、清朝統治瓦解)。中華民國的成立:準備、成立經過、意義。(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時間、制定機構、內容和意義。(4)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重點、難點_】本考點不同版本教材所選史實基本相同,選擇題命題容易上手,因此復習要注意細節。還要注意聯系,如新成立的中華民國政體對美國共和政體的模仿;《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體現啟蒙思想家關于“主權在民”“三權分立”的思想觀念。放在整個中國近現代史的大框架下,辛亥革命形成中國歷第一次偉大歷史性巨變。對辛亥革命的影響要站在更高的視野去審視,如從政治發展看,它_了清王朝,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在中國兩千多年的統治,建立了中國歷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從思想史的角度看,它提高了人們的政治熱情,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啟蒙運動。南京臨時政府采取移風易俗的措施,使人們的精神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從經濟史角度看,它動搖了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在社會上掀起興辦實業熱潮,對中國工業化發展起到推進作用。

5.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主要內容】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及其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默寫、背誦提示】(1)五四運動:導火線、經過、結果、意義。(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共“一大”):時間、地點、代表、內容和意義。(3)第一次國共合作:背景(必要性、中共三大)、標志、意義。(4)北伐戰爭:正式北伐時間、成果。南昌起義:背景、時間、領導人、意義。

【重點、難點_】本考點五四運動是復習的重點,注意理解五四運動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如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對中共成立的影響等。對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方式“黨內合作”要明確其含義。至于北伐戰爭人民版只敘述了正式北伐的時間,攻克的城市.因此要考查只能圍繞國共合作的成果來進行大框架考查。6.國共政權的對峙

【主要內容】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

【默寫、背誦提示】(1)南昌起義:背景、時間、涉及的人物、經過、意義。(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背景、意義。(3)紅軍長征:原因、路線、三大主力紅軍會師、意義。(4)遵義會議:時間、內容、意義。.

【重點、難點_】本考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土地革命和遵義會議是復習的重點。建議復習時與必修三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結合起來進行復習。明確遵義會議的內容主要是解決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軍事:肯定毛澤東的軍事作戰基本原則;組織:改組了黨和紅軍的領導,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是中共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標志著黨從幼年走向成熟。注意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使黨和紅軍進入了抗日的前沿陣地,為后來抗日戰爭和整個中國民主革命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7.抗日戰爭

【主要內容】九一八事變與七七事變;南京_等侵華日軍的罪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正面戰場的抗戰與敵后抗日斗爭;抗日戰爭的勝利及其原因和歷史地位。

【默寫、背誦提示】(1)九一八事變:時間、影響。(2)七七事變:時間、影響。(3)南京_:時間、日軍的暴行。(4)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經過、意義。(5)正面戰場的抗戰:四次會戰、臺兒莊戰役、平型關大捷。(6)敵后抗日斗爭:洛川會議、百團大戰。(7)抗日戰爭勝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和正式簽署投降書的時間、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意義。

【重點、難點_】抗日戰爭史應該說是一個復習的重點。復習既要關注細節,準備應對選擇題命題,更要注意分析綜合,以應對非選擇題命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用、中國抗戰勝利的原因和歷史地位是非選擇題命題的重要基點。南京_是檢驗日本對華戰爭態度的重要問題,要結合時勢和材料去加深認識。復習時還要注意與世界史結合起來進行復習,做到知識的上拓下連:如臺灣失與得的國內、國際背景;日本兩次侵華的背景,一個腐敗的政府、內爭的國家給外來侵略提供了機會;對日本的認罪態度、德國的態度,我們應有的認識: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等。

8.解放戰爭

【主要內容】戰略反攻與三大戰役;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及其歷史意義。

【默寫、背誦提示】(1)戰略反攻: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間、主要作戰任務、影響)。(2)三大戰役:時間、主要戰役、意義。(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及其歷史意義:渡江戰役與國民政府的覆滅、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

【重點、難點_】本考點涉及的內容不多,復習戰略反攻、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一定要結合地圖去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應從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去思考。

高三下冊歷史必備知識點(篇3)

1、土地制度的演變:

(1)奴隸社會: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土地國有制

(2)封建社會:國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農土地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產關系的基礎。這種土地所有制在中國存在多年,后期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成為中國長期貧困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B、個體農民土地所有制:不占主要地位。這種小農經濟同地主土地所有制一樣,是中央集權制建立和長期存在的基礎。

C、土地國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北魏孝文帝頒布均田令,隋唐兩朝均采用)。

(3)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

2、對土地制度變革和調整的認識:我國古代社會土地制度從奴隸社會土地國有制到封建社會土地私有制的演變,以及對不同土地制度的調整,實際上體現了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

3、土地兼并:

(1)表現:地主大量兼并和占有農民的土地。

(2)中國封建社會各階級解決土地兼并問題所采取的措施:

A、地主階級:作為統治階級,其措施主要是通過封建國家的權力來強行限制、禁止土地兼并。北魏至唐朝,國家掌握部份土地,實行“均田制”,保證農民獲得部份土地,但并不觸動貴族、官僚、地主土地,終究無法制止土地買賣和兼并;780年,唐實行“兩稅法”,實際上承認了貴族、官僚、地主對土地占有的合法性。

B、農民階級:作為被統治階級,主要是通過農民戰爭來猛烈沖擊地主階級統治,以實現土地的重新分配。農民迫使新建的地主階級政權調整統治政策,承認土地變動的現實。

124669 主站蜘蛛池模板: borderland| 爱自由| 潜行在线观看| 阿修罗城之瞳| 好男儿之情感护理| 入党培养考察情况范文| 变成黑皮辣妹然后和朋友做| 杨国| 烽火流金电视剧全集免费观看| 咒怨:终结的开始| 黄金城电影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血色樱花演员表| 对你的爱歌词| 甄子丹100部经典电影| 名星| 烟花女驼龙| 够级比赛活动方案| av网址大全| 上门女婿电影完整版免费| 超越演员表| 故乡,别来无恙演员表| 最新好看电影| 我的冠军男友在线看全集完整| 尤勇个人资料简介简历| barazzares 女演员| 电影鸭之一族| 诗妍| 五猖会原文加批注图片| 性感直播| 香港艳情电影| 我和我的少年时光| 迷斯拉| 香港艳情电影| 1—42集分集剧情简介| 亚洲 在线| 张柏芝演的电视剧| 追凶电影| 老男人gay同性gay做受| 456电影网络重口味456| 连城诀1-40集全集免费| wen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