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冊地理知識點歸納綜合考點
高二下冊地理知識點歸納綜合考點(精選篇1)
自然資源(能源)和工業關系
1、聯系:
①自然資源(能源)和工業關系 A、土地、礦產和水等是工業生產的必要條件;B、能源是人類生產發展的動力,如能源利用經歷了柴草——煤——石油時代。
②自然資源(能源)和工業布局的關系;資源密集型和冶金工業應分別接近原料和燃料產地、動力基地,無資源區和方便運輸原料的工業就分別布局在沿海和市場。
③自然資源同我國工業基地和工業帶的關系:根據我國四大工業基地和三大工業地帶資源與能源分布特點、決定發展相應的工業部門。
2、存在的問題:
①工業以礦物燃料(煤、油、氣)為主,"三廢"造成環境污染,導致溫室效應和酸雨問題嚴重;
②資源(能源)短缺和利用率低;
③資源加工業發達區,環境污染嚴重;
④我國東部工業發達,但資源和能源短缺,西部相反。聯系"西氣東輸"
3、應采取的措施
①能源開發和節約并重;
②改善能源消費構成,利用新能源、減少用煤量,發展潔凈煤和清潔燃燒技術;
③提高綜合利用率,減少"三廢"排放
④以煤等為燃料的企業應布局在居民區的下風向或最小風頻的上風,石化廠應在居民區河流的下游;
⑤處理好原料產區和加工區以及東西部間的關系,加快工業西移和資源東輸。
4、運用的相關基礎知識點
①各類常規能源和新能源的優缺點、分布和利用;
②世界和我國能源消費構成特點、分布及工業布局的原理和趨向;
③我國各大工業基地和三大工業地的資源和能源特點及分布。
高二下冊地理知識點歸納綜合考點(精選篇2)
1、全球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
(1)、從低緯向高緯遞減。因太陽輻射的分布是從低緯向高緯遞減。
(2)、同緯度海陸氣溫不同。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因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所致。
(3)、同緯度高原、山地的氣溫比平原、低地的氣溫低。這是地形因素的影響。
2、等溫線形狀的南北差異。
北半球比較曲折,南半球比較平直。因北半球海陸相間,下墊面性質差異大,等溫線偏離緯線。而南半球主要是海洋,下墊面性質單一,太陽輻射是影響氣溫的主導因素,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
3、等溫線的突變。
等溫線的突變,既偏離緯線。影響的因素不同,偏離的程度和方向不一。一般情況下,陸地上等溫線的突變是由地形因素所致,海洋上等溫線的突變是洋流的影響。如上圖所示:
(1)、A、B、C、D四處的等溫線都向低緯凸出,說明這里比同緯度的兩側的氣溫低。因這四地都有寒流經過,降溫作用明顯。
(2)、E、F、G、H、I五處的等溫線都向高緯凸出,說明這里比同緯度的兩側的氣溫高。因這五地都有暖流經過,增溫作用明顯。
(3)、在青藏高原和科迪勒拉山脈等地,等溫線向低緯凸出,說明這里比同緯度的兩側的氣溫低。因高原山地海拔高,降溫作用明顯。小范圍閉合等溫線也是地形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等溫線與等高線平行。
(4)、A、B兩處凸向的緯度比C、D兩處的更低。因A、B兩處的寒流是由寒冷的西風漂流向低緯運動而形成的,水溫更低,氣溫相應降低。而C、D兩處的寒流是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向低緯運動而形成的,水溫較高,氣溫相應較高。
(5)、從圖中可以讀出,同一緯度高溫區等溫線凸向高緯,低溫區等溫線凸向低緯。可簡記為‘高溫高凸,低溫低凸’(同一緯度)。
高二下冊地理知識點歸納綜合考點(精選篇3)
1、遙感(RS)
主要是獲取信息,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的感知。視力的延伸
工作過程:物體輻射和反射電磁波→收集→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專業圖件統計數字
目標物→傳感器→遙感地面系統→成果
特點和優點:可以首先從面上的區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點地選擇若干點、線進行野外驗證和檢查。不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質量,而且節省人力、財力,提高效率。
2、全球定位系統(GPS)
主要功能是定位,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導航、定位的系統。如,可以精確定位某地理事物的三維坐標(經度,緯度和海拔),還可為飛機、船舶、汽車導航。
由三大部分組成: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共24顆,其中21顆工作衛星,3顆備用衛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用戶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
特點: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實時性
3、地理信息系統(GIS)
專門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系統,用于所有用到地圖或需要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領域。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應用。
優點: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強大;③動態監測(GIS與RS相結合)
4、地理信息技術與數字地球
數字地球是指數字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信息進行數字化后,由計算機網絡來管理的技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