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學期政治期末考試復習題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有關高中二年級的政治期末復習題以及參考答案,歡迎大家參閱!
高二上學期政治期末考試復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
1. 現實生活中有人輕視哲學。“哲學不能帶來錢”“當年馬克思撰寫《哲學的貧困》,如今則出現了‘貧困的哲學’。”但事實證明一個輕視理論思維的民族是不會有光明的未來的。這是因為( )
A.哲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務就是揭示具體事物發展的規律
B.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
C.哲學是對人們實踐活動的概括和總結。
D.哲學能夠為人們的實踐活動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2. 我國東漢時期的王充認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為鬼,人死何故獨能為鬼?”下列觀點與之不一致的世界觀是 ( )
A.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B.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
C.心之官則思 D.人病則憂懼出,憂懼則 鬼出
3. 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是一團燃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 下列與這句話所蘊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理生萬物,理主動靜 B.物是觀念的集合
C.存在即被感知 D.氣者,理之依也
4.從古到今,各種哲學流派繁多,有些根本觀點相同,有些根本觀點完全相反,但無論哪種哲學,都是( )
①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②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③科學的科學 ④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長相。你是駱駝,就不要去唱蒼鷹的歌,駱駝照樣充滿魅力。”與這一命題相對立的是( )。
A.唯心主義 B.唯物主義 C.悲觀主義 D.教條主義
6.自有人類以來,思想領域內的斗爭就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而哲學上的斗爭是最高形式的斗爭。這里說的哲學上的斗爭,最根本的是( )
A.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斗爭 B.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斗爭
C.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 D.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
7.從哲學上看,“心想事成”與“天命難違”的區別在于( )
A.前者是積極的觀點,后者是消極的觀點
B.心想不一定事成,天命卻是不可違抗的
C.前者屬于主觀唯心主義,后者屬于客觀唯心主義
D.兩者都屬于唯心主義的觀點
8.關于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表述正確的是( )
①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堅持意識是世界的本原的根本觀點
②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
③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具有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的局限性
④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水、火、氣、土等,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9.馬克思主義哲學以世界客觀性為依據,以實踐為基礎,以規律為對象,它關于世界和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揭示,具有可證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性,要求它不可能純學術化,在政治和價值取向上,它必須關心社會現實問題,直接或間接與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歷史使命相聯系。上述材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是( )
A.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一 B.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C.實現了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 D.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完善和發展
10.2014年10月以來,北京霧霾卷土重來,接連的重度污染預警把讓人們感到"十面霾伏",AQI(空氣質量指數)接連破百。霧霾的發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主要表明
A.自然界具有物質性 B.人類社會具有物質性
C.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D.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11、“水停百日生蟲,人閑百日生病”告訴我們( )
A.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B.運動是物質的固有的根本屬性
C.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D.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
12.孟子在《寡人之于國也》中說道:“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這說明
A.自然界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 B.尊重自然規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要不失時機促成事物發展 D.按規律辦事 才能造福人類
13.2014年9月22日是中國第八個城市無車日。此次活動主題為:綠色交通、城市未來。鼓勵人們更多關注和選擇低能 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綠色出行方式。“世界無車日”活動節約的能源雖然有限,但是當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并轉化為自覺保護環境的實踐時,就會對全球節能減排事業作出巨大的貢獻。這說明( )
①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能動的物質性活動
②實踐是按照主觀的內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動
③實踐具有能動性、社會性和客觀性的突出特點
④實踐是人類應對環境的有效、合理的適應性活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長三角屬吳越文化或江南文化 ,珠三角屬嶺南文化,京冀為燕趙文化。這三大區域無論從城市面貌到風土人情,從歷史文化到當代生活方式,都有很多的差異;同時在這三大區域文化土壤上生長起來的民間文化也各自相異。上述事實蘊涵的哲理是( )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C.生活在同一區域的人們,其意識也一定相同 D.意識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有導向作用
15.一直以來,人體干細胞都被認為是單向地從不成熟細胞發展為專門的成熟細胞,生長過程不可逆轉。可是最新研究發現,成熟的、專門的細胞可以重新編程,成為未成熟的細胞,并進而發育成人體的所有組織。這樣人們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細胞培養出需要移植的器官。這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細胞和器官生長的理解。上述事實說明
①人們可以改變細胞生長規律,使之造福人類
②生命現象是復雜的,人們對其本質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
③認識是不斷發展的,人們對細胞的原有的真理性認識被推翻
④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16.閱讀下面漫畫,從哲學上看,二人爭論的焦點是( )
A.實踐是不是認識的來源
B.實踐是不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C.實踐和認識何者起決定作用
D.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問題
17.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沈政和兩名合作者研發的“睡眠與夢的監測與干預系統”具有睡眠質量分析、夢的分析、夢 的誘導等功能,為我們科學認識夢境現象 提供了科學的手段。我們每個人都做過夢而且夢中的景象變化萬千,有時猶如現實生活。對夢境的正確認識是( )
A.夢境是虛構的,與客觀世界無關 B.夢境可能是神的啟示
C.夢境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 D.夢境并不是無端的,它是對未來生活的預兆
18.一次,錢學森為解決導師交給他的難題,前后寫了五份演算文稿。當他把定稿裝入文件袋后,特意在封面上工工整整寫道“ Final”(定稿),但他馬上又覺得不妥,便在旁邊補了一行“Nothing is final!!!”(沒有什么認識是最后的)。這句“Nothing is final!!!”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
A.真理是客觀的 B.真理是絕對的 C.真理是發展的 D.真理是普遍的
19.據報道,一枚在西伯利亞 科雷馬河的永凍層已經封凍了三萬年的種子,被俄國科學家在培養皿中成功復活,并種出了一棵水果樹苗,創下復活最古老植物種子的紀錄。這一科學成果說明( )
A.人類發揮主觀能動性能突破規律的制約 B.人為事物的聯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識之外
C.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人類實踐的產物 D.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20.我們黨歷來重視生態文明的建設與探索。十五大報告提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要求;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并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 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這個過程體現了( )
①認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能動性,可以擺脫客觀對象的束縛
②認識是一個圓圈式的循環往復過程,人的認識具有規律性
③認識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認識具有反復性和上升性
④本質的暴露和展開有一個漸進的過程,認識在發展中不斷超越自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有學生運用物理學中左右手定則對氣旋與反氣旋的區別進行判讀,很快對它有了更深的理解。這表明( )
①認識的發展受已有知識的影響 ②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與歸宿
③真理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④認識事物要有創新思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中國式過馬路”,已經成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種“ 痼疾”。 從哲學上看,漫畫《闖》折射出部分人背離了( )
A.聯系的普遍性
B.聯系的主觀性
C.聯系的多樣性
D.聯系的客觀性
23. 下列與“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蘊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
A.登山始覺天高廣,到海方知浪渺茫 B.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
C.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D.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
24.數學中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將 這兩個等式解讀為:只比你努力一點的人,其實已經甩你太遠。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A.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在新質的基礎上不斷發展
B.在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必須要抓住時機才能促成質變
C.沒有量的積累就不會有質變的發生,必須重視量的積累
D.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就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限度 內。
25.我國每年生成的8億多噸秸稈的綜合利用率不高,絕大部分被廢棄。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稈的材質特性,另辟蹊徑,利用秸稈制造生態環保、結實耐用的板材。產品在國內外廣受歡迎,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該公司之所以能夠捕捉到他人通常視而不見的商機,是因為( )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聯系,把握其本質的聯系
②善于根據事物之間的固有聯系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③尊重聯系的多樣性,重視發揮偶然聯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觀聯系,發揮創新觀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6.日本“購島”鬧劇發生以來,中國海監船、漁政船組成編隊抵達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海域,開展常態化維權巡航執法,維護中國海洋權益。從哲學上看,中國旗幟鮮明地維護固有領土釣魚島的主權是因為( )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B.整體與部分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
C.主權是國家的生命和領魂,我國堅定的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D.事物間的聯系具 有普遍性、客觀性
27.心理學實驗表明,只靠耳朵聽的知識,3個小時后只能記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識,3個小時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記住30%左右;如果視聽結合獲得的知識,3個小時后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 從哲學上看,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要提高記憶力需要
A.把握主次矛盾之間的關系 B.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趨勢
C.把握系統與要素之間的關系 D.把握實踐和認識的關系
28.下列成語與漫畫《變遷》蘊含哲理相同的是( )
A.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B.吐故納新
C.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D.審時度勢,趨利避害
29.國門大開之后,流行文化蜂擁而至,廣播、電影、電視、網絡等新媒體,伴隨豐富的物質生活走進千家萬戶。有人認為,“流行文化就是新文化”。這種觀點錯在它( )
A.否定了區分新舊事物的正確標準
B.沒有看到新事物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
C.將運動、變化、發展混為一談
D.將事物一時力量強弱,作為判斷新舊事物的標準
30.下列關于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發展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②運動變化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過程,也就是發 展
③事物都是運動變化著的,但并非任何運動變化都是發展
④發展揭示了萬事萬物的各種運動變化所包含的前進和上升的趨向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卷Ⅱ
二、主觀題(四道題,共40分)
31.材料一 近來,王林這些大師們再次吸引住人們的眼球。看看大師們的神奇!
嚴新 宣稱用氣功支援大興安嶺森林滅火
閆芳 被稱為“最強太極推手”,其掌風能擊倒人
王林 以表演“隔空取物”“空盆取蛇”等見長,自稱“氣功大師”
張寶 勝 具有“火云掌”“耳朵識字”“藥片穿瓶”等眾多“特異功能”
胡萬林 號稱“神醫”“蓋世華佗”,據說包治百病,治愈率可達90%
馬悅凌 憑借《不生病的智慧》走紅,被稱為“養生教母”,教人“生吃泥鰍”
張悟本 綽號“綠豆小王子”,宣稱吃綠豆可治百病
材料二 中國反偽科學代表人物司馬南說,不是“大師”們有多高明,而是傻子太多。雖然這些“大師”在我面前,我打眼一看就知道是騙子,但一般老百姓很難辨識。為什么呢?因為“大師”們自己忽悠沒有用,所以他們往往善于借力,狐假虎威,和名流權貴們攪在一起,從而增加了自身的“可信度”。
運用辯證唯物論的知識,就如何識破大師們的騙局向社會公眾提幾點建議。(12分)
32.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過程中產生的偉大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豐富發展了這個理論體系,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運用真理的有關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對待馬克思主義態度的正確性。(8分)
33. 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人類社會面臨著三 種主要因素的制約,即經濟增長、資源以及環境。人們將發現我們面臨的是相互制約的三重困境(如圖 ),人類必須從這種三重困境結構中去尋找出路。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問題:
運用聯系的觀點說明人類發展為什么會面臨三重困境。(10分)
34.同志指出:全黨同志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還需要奮斗十幾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還需要奮斗幾十年,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則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要奮斗就會有困難和風險。我們一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始終保持對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念。
以上材料是如何體現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10分)
高二上學期政治期末考試復習題答案
一、 選擇題(每題2分)
1-5.DADAA 6-10.CCDBA 11-15.BDBBD 16-20.CCCCB
21-25.DDDCA 26-30.BCBAC
二、主觀題
31. ①自然界是物質的,我們要堅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沒有什么超自然的力量能改變自然的規律。(3分)
②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了解事實,還原真相是識破騙局的有效途徑。(3分)
③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意識不僅能夠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識破騙局,必須發揮意識的作用,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3分)
④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規律辦事。在認識規律的基礎上,堅持按規律辦事,也是識破騙局的有效辦法(3分)
32. (1)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是客觀的。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2分)
(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中國共產黨根據我國國情和革命與建設的實際,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3分)
(3)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求我們在實踐中發展真理。中國共產黨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3分)
33. (1)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人口的增長需要有足夠的經濟規模來承受,而經濟規模的擴大將消耗更多的資源,特別是能源、水資源的消耗將大規模增加,從而導致環境的破壞和生態失衡。從而使人類面臨著三重困境。(原理3分材料2分)
(2)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要求我們用整體的觀點認識事物,正確處理整體和部分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關系。如果人們只看到經濟增長、資源、環境中的一個方面,人類的發展就會面臨這三重困境。(若用系統與要素的關系加以分析說明也可)(方法論3分,材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