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二學習方法 > 高二政治 >

社會發展的規律復習測試題

時間: 春燕2 高二政治

  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人們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沒有認識到社會發展的規律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復習測試題,對廣大考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幫助!

  社會發展的規律復習測試題

  《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步復習(新人教版必修四)

  社會發展的規律知識點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1.(2010安徽合肥一中期末)既然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那就意味著

  A.同一時代的每個人的社會意識都是相同的

  B.人們的鬼神觀念也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C.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的變化完全同步

  D.社會意識只能被動地反映社會存在

  2.2009年12月4日是第九個法制宣傳日。全國法制宣傳日是為適應普法深入發展要求、適應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需要而確立的。這說明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作用

  C.人們的認識總是在不斷深化和向前推移的

  D.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

  3.(2010江蘇鹽城調研)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這說明

  A.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

  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C.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4.全國道德模范和“雙百”人物表現出的堅定理想信念和崇高人生境界,猶如鉆石,亙古不變,熠熠生輝;猶如太陽,溫暖、激勵人們奮發圖強。“雙百”英模身上集中體現出來的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動力。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看

  A.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B.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起消極阻遏作用

  C.革命、先進的社會意識能對社會存在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D.科學發展觀是處理社會發展問題的重要指導思想

  5.清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說:“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榮辱觀顛倒,是當前各種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一個重要原因。這說明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

  C.顛倒的榮辱觀不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D.人類的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

  社會發展的規律知識點二: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6.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決定了必須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表明

  A.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B.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

  C.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D.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

  7.政府機構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這說明

  A.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

  B.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

  C.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就能促進生產力發展

  D.經濟基礎一定要適合上層建筑狀況

  8.(2010福建師大附中期末)下面關于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規律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運動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②社會基本矛盾僅貫穿于階級社會的始終 ③其內容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④這一發現使人類關于社會歷史的理論第一次真正成為科學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社會發展的規律知識點三: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9.(2010遼寧大連二十三中期中)30多年來,我們始終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礎上,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新的偉大成就。上述材料表明我國的改革

  ①是解放生產力 ②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③根本目的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④就是根本改變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社會歷史發展的奧秘是什么?

  社會發展的規律能力點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11.黨的十七大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這表明

  A.社會存在的發展推動社會意識的同步發展

  B.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C.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D.社會意識的變化總是超前于社會存在的變化

  12.(2010福建泉州七中期末)2010年1月2日,相關部門評出“2009年度中國主流媒體十大流行語”為:大閱兵、保八、躲貓貓、低碳、嚴打酒駕、蝸居、地王、甲流、被××、偷菜。這些流行語真實反映并高度概括了一年當中的國內政策舉措、社會重大事件、百姓關注焦點以及國際風云變幻。這表明

  A.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是客觀的

  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C.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D.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13.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經濟政治的變化發展,洋節西風東漸,情人節、圣誕節等,正將它們所負載的價值密碼和生活情趣推而廣之,人們的人才觀念、就業觀念、消費觀念和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正被這些新穎、另類的文化所感染、浸潤。這表明

  ①人的思想觀念決定社會的發展 ②社會存在決定于社會意識 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④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4.近年來,水資源利用中的民生問題引起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為此,我國政府加強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法》,規范取水許可管理,完善水資源綜合規劃,深化水價改革,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推動了飲水安全、節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設。

  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分析材料。

  社會發展的規律能力點二: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15.(2010河南洛陽期中)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體現的歷史唯物主義道理是

  A.善于抓住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B.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C.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造性思維

  D.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16.為推進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國家出臺政策調整了農村土地制度,允許農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A.上層建筑決定經濟基礎的發展程度

  B.只要調整生產關系就一定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C.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D.生產關系的調整必然引起經濟基礎的根本變化

  社會發展的規律能力點三: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17.(2010山東濰坊三縣聯合期中)2009年11月7日,溫家寶在開羅阿盟總部發表演講,呼吁中國和阿拉伯各國共同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而努力;同時指出建設和諧世界絕不是一兩代人可以完成的,需要世世代代潛心探索和艱苦奮斗,期間充滿著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矛盾和斗爭。這反映了

  A.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B.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只能靠階級斗爭實現

  C.量的積累必然導致質變的發生

  D.人類社會是有機聯系的整體

  18.(2010江蘇徐州模擬)2010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繼續推進草原基本經營制度改革。材料體現的唯物史觀道理是

  A.調整上層建筑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

  B.調整生產關系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D.改革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19.材料一:2010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選舉法修正案(草案),以進一步增強人大代表選舉的普遍性和平等性。選舉法修改的總要求包括三個層面:一是保障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選舉權。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代表,體現人人平等;二是保障各地方在國家權力機關有平等的參與權,各行政區域不論人口多少,都有相同的基本名額,都能選舉一定數量的代表,體現地區平等;三是保障各民族都有適當數量的代表,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要有一名代表,體現民族平等。

  材料二:在我國城鄉人口選舉人大代表的比例,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1953年制定的選舉法,根據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全國人大代表中農村與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的比例為8∶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城鄉人口結構比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1995年修改選舉法時,將這一比例由8∶1修改為4∶1。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又適時修改《選舉法》,規定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

  從生活與哲學角度,說明我國為什么要調整城鄉人口選舉人大代表的比例?

  社會發展的規律復習答案

  第十一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

  第一框 社會發展的規律

  基礎鞏固

  1.B 2.A 3.D 4.C 5.B 6.C

  7.B 8.B 9.A

  10.答案:人類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不斷地解決社會基本矛盾,從而推動社會歷史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地揭示了社會發展的這一奧秘,揭示了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能力提升

  11.B 12.D

  13.D ①②的觀點屬于唯心主義觀點;題意旨在說明經濟政治的變化發展帶來了人們各種觀念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對社會發展產生了反作用,③④的說法正確體現了題意,選D項。

  14.答案:(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水資源利用中的民生問題引起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要求我們堅持科學發展觀,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2)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促進作用。科學發展觀是正確的社會意識,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夠有效推動民生水利建設。

  解析:本題設問很明確,所運用的原理及分析的內容都不復雜。只要將原理相關內容與材料中的內容準確對應并表述出來即可。

  15.B 根據“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這一限定,排除屬于辯證法范疇的A、C、D三項。

  16.C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A項說法錯誤;只有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時候,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B項說法錯誤;D項錯在“必然”上;題干主要說明了國家通過調整生產關系進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體現了C項。

  17.A “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體現了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充滿著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矛盾和斗爭”體現了社會歷史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故本題選A項;在階級社會中,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只能靠階級斗爭實現,B項說法錯誤;C項錯在“必然”上;D項與題意無關。

  18.B 題干中的“制度改革”屬于對生產關系的調整,其目的是進一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生產力的發展,B項說法符合題意;A、C兩項不符合題意;D項說法錯誤,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拓展探究

  19.答案:(1)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我國城鄉人口選舉人大代表比例的變化,是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的。

  (2)堅持發展的觀點。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保證公民平等享有選舉權,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落到實處,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是進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大舉措。

  (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調整城鄉人口選舉人大代表的比例,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要求,有利于調動全體人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和諧。(如回答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可)

  解析:首先要通過仔細審讀材料提取出調整城鄉人口選舉人大代表比例的依據有哪些(如:“根據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城鄉人口結構比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等),并能知道這樣做有什么意義;然后在這個前提下確定與此有關的哲理有哪些;最后實現理論與材料的統一。

1467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板谷由夏| 五年级语文下册| 基尼斯和吉尼斯有什么区别| 不得不爱吉他谱| 在线观看韩国电影| 墨多多谜境冒险30册免费阅读 | 料音| 大尺度激情戏片段| 电视剧媳妇| 敬天法祖| 龙争虎斗| 龙岭迷窟演员表| 海洋天堂电影免费观看高清| 水果篮子第二季全集| 科特·柯本| 恩乔| 蓝心妍电影| 性的秘密免费| 黄土高坡歌词| 戴安·梅尔| 李道新| 初夜在线观看| 打男孩光屁股| 新上映电影| 南来北往连续剧免费观看完整版| 青春残酷物语| 贪玩的小水滴想象作文400字左右 12123交强险查询入口 |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在线播放美脚パンスト女教师| 大秦帝国第一部免费观看46集| 埃尔南电影| 饭店装修效果图| 应晓薇个人资料| 郎君不如意演员表| 五帝钱顺序排列图片| 我们的快乐人生 电视剧| 画皮2电影| 开创盛世| 大西南电视剧| 娇喘视频在线观看| 749局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