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強基計劃錄取分數線各省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安排招生專業。要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據考生填報志愿,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對于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破格錄取的辦法、標準,并提前向社會公布。
關于高考強基計劃的詳細解讀
1、強基計劃吸收了原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的優點。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①綜合素質優秀,或②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政策看似調整很大,但選拔的標準其實沒變:
①競賽、②綜評,兩條道路仍然清晰、明確。
但應注意:
綜評才是主流,競賽是“極少數”學生破格錄取的通道。
2、綜合評價得到了政策支持。
高考后,根據①高考成績、高校②綜合考核結果、③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折合成綜合成績。
“強基計劃”的錄取模式,可以說就是強化版的“綜合評價”。
這幾乎就是上海綜評、浙江“三位一體”試點的成功做法,《意見》正式采納、推廣了浙江上海的好經驗。
不同之處是:浙江三位一體在高考出分前測試;“強基計劃”則是4月報名,出分后進行高校考核(程序見附錄2)。
3、搞競賽的學生,仍然有出路。
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并提前向社會公布。
對于符合高校破格入圍條件的考生,考生高考成績應達到高校招生簡章確定的要求,且原則上不得低于各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自主招生雖然被取消,但競賽學生仍有出路,但應注意只是極少數。
積極探索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一是單獨制定培養方案。二是暢通成長發展通道。
這對于搞競賽的偏科學生,更是利好。
4、裸分考生仍是主流。
“強基計劃”的招生計劃遵循“一校一策”原則。
根據浙江“三位一體”經驗來看,
①“高水平大學”,按照綜合評價進行人才選拔,但同時會在普通批留出一部分計劃。
②其他36所試點中的大部分高校,裸分錄取應仍占招生計劃的大部分。
強基計劃破格錄取是什么意思
在了解破格錄取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強基計劃的常規錄取介紹,首先考生的高考成績需要達到本省的—本線,其次考生的高考成績和校測成績占比為85%和15%,進行統一排隊錄取。常規錄取的考生一般統考成績和校測成績都很不錯,但學科競賽并沒有達到前三名。
如果考生對于某門學科比較有天賦(五大學科競賽中獲得全國決賽二等獎(含)以上),但其它的學科學習成績又很一般,屬于“偏才”,這類考生一般可以通過破格的方式入圍。
破格—般分為破格入圍校考和直接破格錄取,破格入圍的考生可不用通過高考成績篩選而是直接進入校測;破格錄取―般會降至一本線錄取,由于各校破格錄取的優惠幅度不一,所以有的學校即便破格錄取也不—定會降到—本線。
上面提到了能夠被學校破格錄取的,都屬于怪才和偏才,這屬于極少數,所以學校的要求會特別高,一般都是在五大學科競賽中獲得全國金牌、銀牌的考生。所以沒有拿到這些獎項的考生,幾乎與破格錄取無緣了。
強基計劃到底好不好
可對于很多人來說,現實并不想他們想象的那么“美好”,強基計劃并不是低分上名校的捷徑,而是國家集中優勢資源選拔、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計劃,所以無論是考核錄取還是培養模式都比較特殊。這也就使得強基計劃實質上并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有幾類學生,如果沒有對強基計劃有清晰的了解,盲目報考,搞不好反而會打亂自己原本的備考節奏和學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