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2023年“筑夢計劃”招生簡章
同濟大學2023年“筑夢計劃”招生簡章
一、招生對象及報名條件
主要招收邊遠、原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含縣級市)以下高中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理科(高考綜合改革省份的考生選考科目中必須有一門物理)高中畢業生,具體實施區域由有關省(區、市)確定。
報考學生須同時具備下列三項條件:
(1)符合2023年統一高考報名條件;
(2)本人及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戶籍地在實施區域的農村,本人具有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
(3)本人具有戶籍所在縣高中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
二、招生專業及計劃
同濟大學2023年“筑夢計劃”招生計劃數不低于教育部規定的高校專項計劃招生規模。學校將根據各省(區、市)通過報名審核的考生情況、歷年生源情況等因素編制高校專項分省分專業計劃。具體招生計劃及分專業計劃以各省級招辦公布為準。具體招生專業(類)及選考科目要求以最終發布的《同濟大學2023年招生專業(類)一覽表》為準。
三、報名及選拔程序
1.網上報名
凡符合報名條件的考生,須在2023年4月10日至2023年4月25日期間登錄“陽光高考特殊類型招生報名平臺”(網址為http://gaokao.chsi.com.cn/gxzxbm)(以下簡稱報名平臺),根據報名平臺的要求和流程,完整填寫并上傳《同濟大學2023年高校專項計劃招生申請表》(下稱申請表)。在報名平臺完成報名后,考生須下載打印報名平臺生成的申請表,并經考生本人、中學負責人簽字并加蓋中學校章后,再上傳報名平臺。
“筑夢計劃”的報名采用網上報名的方式,無需郵寄報名材料,考生必須上傳所有完整報名材料至報名平臺,所上傳的報名材料應使用掃描生成的電子文件,以確保電子文件清晰可讀。上傳的《同濟大學2023年高校專項計劃招生申請表》的申請表編號必須與報名平臺中最新報名號保持一致。如因上傳報名材料不完整、不清晰而影響材料審核,責任由考生自負。逾期未完成報名或未按要求上傳相關材料者視為無效報名。
報名平臺中的志愿狀態為“待審核”時,才表示考生完成報名流程。
2.確定報名審核通過名單
對于在規定期限內完成網上報名申請并提交內容和形式符合要求的申請材料的考生,在通過各省(區、市)負責的考生基本條件審核后,學校將組織專家進行審核,確定報名審核通過的考生名單。
高校專項報名審核通過名單6月1日起在我校本科招生網和信息公開網公示,并按規定上報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公示。
四、填報志愿及錄取辦法
1.志愿填報
被學校確定為報名審核通過并經公示正式生效的考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必須按照考生所在省份省級招生考試機構規定的高校專項計劃志愿填報要求,填報同濟大學,未按要求填報視作放棄“筑夢計劃”錄取資格。
2.投檔錄取
高考投檔按照考生生源地省級招辦規定進行。學校根據考生高考投檔成績(含政策性加分)從高到低,結合考生填報的專業志愿,按分省計劃進行錄取。考生2023年高考投檔成績要求如下:
1)浙江省考生高考成績需達到特殊類型招生控制分數線上40分(含);海南省考生高考成績需達到特殊類型招生控制分數線上140分(含);河北省、山東省、遼寧省、江蘇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重慶市考生高考成績需達到特殊類型招生控制分數線上90分(含);內蒙古自治區考生高考成績需達到當地本科一批理科錄取控制分數線上90分(含)。
2)其他省份的考生高考成績需達到我校在生源所在省份本科一批(不含中外合作辦學等特殊類型)理科最終模擬投檔線下 30 分(含)之內,且高于生源所在省份普通本科一批理科錄取控制分數線(對于合并普通本科批次的省份,本科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按照該省份確定的相關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執行)。
如生源不足,本計劃不進行征集志愿或降分錄取。
注:學校認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主管部門按照教育部相關規定給予考生的全國性加分政策。具體填報志愿方法按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的規定執行。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選報專業必須符合同濟大學對選考科目的要求,否則視為無效。
五、資助政策
同濟大學建立了“保障型資助、發展型資助、成長型資助”多維資助育人體系,通過“獎、助、貸、補、勤、償”等保障型資助筑牢生活保障,通過新生成長學校、勵志之星評選等發展型資助實現素質培養,通過學業發展指導、海外交流交換等成長型資助強化能力提升,讓學生“入學有保障、生活有質量、發展有空間”。新生在拿到錄取通知書后,即納入我校的資助育人體系。在校期間被認定為助學成才服務對象的學生,可通過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助學金、參與勤工助學和發展型、成長型資助育人項目等方式,滿足就讀期間的基本經濟需求和發展需求。
六、監督機制及申訴渠道
同濟大學“筑夢計劃”招生工作接受學校招生工作監督小組、考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的監督。學校紀檢監察機構監督郵箱:jcc@tongji.edu.cn。
報名審核通過考生名單、錄取考生名單等按教育部相關規定在同濟大學本科招生網和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公開平臺公示。
七、附則
考生申請材料必須清晰、真實、完整(所提供的聯系方式必須有效、暢通)。
從2023年起,往年被專項計劃錄取后放棄入學資格或退學的考生,不再具有專項計劃報考資格。
考生須承諾提交的所有材料客觀、真實。對偽造、變造、篡改、假冒戶籍學籍等虛假個人信息和提供虛假申請材料的考生,均應當認定為在國家教育考試中作弊,學校將取消該考生高校專項計劃報名和錄取資格,空缺名額不遞補。同時由有關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或教育行政部門取消其當年高考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并視情節輕重給予暫停參加各類國家教育考試1-3年的處理。
本簡章由同濟大學本科生院招生辦公室負責解釋。
八、聯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瑞安樓101A室
郵編:200092
電話:(021)65982643
傳真:(021)65981513
郵箱:tjzsb@tongji.edu.cn
同濟大學本科招生網:http://bkzs.tongji.edu.cn
同濟大學主頁:http://www.tongji.edu.cn
同濟大學地址在哪里
四平路校區(四平路1239號)
嘉定校區(曹安公路4800號)
滬西校區(真南路500號)等校區開展。
學校簡介
同濟大學歷史悠久、聲譽卓著,是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是教育部直屬并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13年的發展,同濟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綜合實力位居國內高校前列。同濟大學創建于1907年,在百余年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注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功能均衡發展,綜合實力位居國內高校前列,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教育部直屬高校。2017年,學校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 類高校。
學校學科設置涵蓋工學、理學、醫學、管理學、經濟學、哲學、文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0個門類。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其他國家級研究平臺以及70個省部級研究平臺。
學校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在對德為主的合作基礎上,發展為以對歐洲合作為中心,拓展北美、輻射亞非的布局,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聯合國等12個國際化合作平臺,與200多所海外高校簽訂合作協議,與大眾、西門子、拜耳和IBM等眾多跨國企業共建了研究中心。學校先后發起成立了“中國綠色大學聯盟”和“國際綠色校園聯盟”并擔任首屆主席,當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合作聯盟主席,是亞太地區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續校園杰出獎”的高校。
同濟大學學科評估結果
序號 | 學校名稱 | 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1 | 同濟大學 | 土木工程 | A+ |
2 | 同濟大學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A+ |
3 | 同濟大學 | 城鄉規劃學 | A+ |
4 | 同濟大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A+ |
5 | 同濟大學 | 設計學 | A |
6 | 同濟大學 | 數學 | A- |
7 | 同濟大學 | 機械工程 | A- |
8 | 同濟大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A- |
9 | 同濟大學 | 建筑學 | A- |
10 | 同濟大學 | 交通運輸工程 | A- |
11 | 同濟大學 | 風景園林學 | A- |
12 | 同濟大學 | 軟件工程 | A- |
13 | 同濟大學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B+ |
14 | 同濟大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B+ |
15 | 同濟大學 | 物理學 | B+ |
16 | 同濟大學 | 化學 | B+ |
17 | 同濟大學 | 海洋科學 | B+ |
18 | 同濟大學 | 生物學 | B+ |
19 | 同濟大學 | 力學 | B+ |
20 | 同濟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B+ |
21 | 同濟大學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B+ |
22 | 同濟大學 | 測繪科學與技術 | B+ |
23 | 同濟大學 | 工商管理 | B+ |
24 | 同濟大學 | 公共管理 | B+ |
25 | 同濟大學 | 哲學 | B |
26 | 同濟大學 | 應用經濟學 | B |
27 | 同濟大學 | 法學 | B |
28 | 同濟大學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B |
29 | 同濟大學 |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B |
30 | 同濟大學 | 基礎醫學 | B |
31 | 同濟大學 | 臨床醫學 | B |
32 | 同濟大學 | 政治學 | B- |
33 | 同濟大學 | 生物醫學工程 | B- |
34 | 同濟大學 | 口腔醫學 | B- |
35 | 同濟大學 | 教育學 | C+ |
36 | 同濟大學 | 地球物理學 | C+ |
37 | 同濟大學 | 電氣工程 | C+ |
38 | 同濟大學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C+ |
39 | 同濟大學 | 新聞傳播學 | C |
40 | 同濟大學 | 水利工程 | C |
41 | 同濟大學 | 體育學 | C- |
42 | 同濟大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C- |
43 | 同濟大學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C- |
44 | 同濟大學 | 藥學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