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答題技巧:常見的人物形象分類
詩歌大多數寄托了詩人對當下社會的感嘆,或悲憤等,常常會塑造一些形象來表達自身的情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歌鑒賞答題技巧,希望大家能夠從中有所收獲!
關于評價主旨類的詩歌:
1、意境深遠、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了解不同作品的意境。什么叫意境?意境是指作者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王國維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意與境的結合是詩歌創作中主客觀結合的結果,有無優美的意境是評價詩歌的創作的一個重要標準。而古典詩詞的精華往往都是意境完美的典范。意境多種多樣,有雄渾壯麗的,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有悲壯蒼涼的,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有幽美恬靜的,如“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王維《田園樂》);有纏綿凄切的,如“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
2、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
如孟郊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縫衣的動作刻畫,把母親的心情剖析得十分細膩。以小見大,表現了深沉博大的母愛。
3、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如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當詩人站在幽州臺上,極目廣袤的北方平原,天高地闊,他心里想的應該不只是一己的命運和得失了。這是一首五七言交錯的古詩,慷慨悲涼,大氣磅礴,完全掙脫了形式的羈絆,文意縱橫馳騁,蒼勁有力。詩中的感悟已經跳出了個人的悲歡,反映了人類對自身命運的普遍思考,具有超越時代的哲學意義。
4、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盡而意無窮、含蓄蘊藉委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耐人尋味等。
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雨,真的“好”,春天是萬物萌發、蓬生長的季節,正需要雨水,雨就順時而下了。“好”的春雨是伴隨著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的,這就表明今夜的雨是有意潤物的,所以,它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細細地下。
有關詩歌中常見的人物形象分類:
1、憂國憂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寫一片蕭條的景象,而詩人感時落淚,展現了其憂國憂民、心懷社稷的形象。
2、歷經磨難、堅持追求的形象 如屈原《離騷》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再現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頭,不屈服,執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懷寬廣、豪放灑脫的形象 如蘇軾《定風波》中“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讓我們看到了詞人在風雨中拄著竹杖,穿著芒鞋,吟嘯徐行豪放灑脫的形象。
4、轉戰沙場、舍身保國的形象 如王昌齡《出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我們仿佛看到一位亙古如新、千載不變的雄偉戰士,戰爭的艱辛與磨難不能改變他保家衛國的雄心壯志。
5、寂寞愁苦、身世飄零的形象 如李清照《聲聲慢》中,我們看到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國之痛、孀居之悲。淪落之苦。
6、孤傲高潔、堅持操守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了他淡于富貴、傲視權貴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
7、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 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展現的是悠游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如王維。《山居秋暝》通過對晚秋時節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寫,表達了對山水風光的喜愛。
8、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 如陸游《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大志落空,奮斗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年華不再,衰鬢先斑!一位悲愴、郁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寫前不見圣賢之君,后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的流下眼淚。塑造了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形象。
9、慷慨憤世、矢志報國的形象 陸游和辛棄疾的許多詩歌都反映出他們忠心報國,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鮮明。如《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破陣子》。
10、送別友人、思念故鄉的形象 如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1、反對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杜甫的《石壕吏》、《兵車行》則是體察人民痛苦,反對戰爭的情感。
12、重情重義、兒女情長的形象 如杜牧《贈別》:“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將有情人別離時獨特的表情生動地表現了出來,詩中兩位依依惜別的多情人形象纏綿深摯,別有一番風神韻致。
13、辛苦勞作、純樸善良的形象 如白居易《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活畫出一個年邁而善良的賣炭翁的肖像,勞動之艱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現,這樣一個最下層的勞動者多么生動、感人,令人扼腕悲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