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游基礎知識點 逍遙游的文言知識點歸納
逍遙游的文言知識點歸納一:重要實詞
1、齊諧者,志怪者也 (記載)
2、亦若是則已矣 (而已)
3、而后乃今將圖南 (計劃向南飛)
4、我決起而飛,槍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急速,著落,時或,落下)
5、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去往,返回,飽的樣子)
6、朝菌不知晦朔 (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農歷每月的第一天)
7、眾人匹之 (比)
8、窮發之北,有冥海者 (不毛之地)
9、行比一鄉 (合)
10、而征一國者 (信)
11、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指責,更加/愈加)
逍遙游的文言知識點歸納二:通假字
1.北冥有魚(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別)
5.而征一國者(通“耐”,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
7.而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
8.而后乃今培風(通"憑",憑借)
逍遙游的文言知識點歸納三:詞性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齊諧》者,志怪者也 (怪異的事物)
2.名詞作動詞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南行)
不過數仞而下 (降落)
3.使動用法
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使……滿意;使……信任)
4.形容詞作動詞
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非議)
逍遙游的文言知識點歸納四:古今異義的詞
1.雖然,猶有未樹也 古:雖然這樣 今: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2.腹猶果然 古:食飽之狀 今: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3、眾人匹之 古:一般人 今:多數人。
4.之二蟲又何知 古:泛指動物。 今:蟲子。
5.摶扶羊角而上九萬里 古:旋風 今:羊的角
6.小年不及大年 古:壽命。 今:時間單位
7.野馬也,塵埃也 古:流動的霧氣。 今:野生之馬。
8.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9.定乎內外之分
逍遙游的文言知識點歸納五:一詞多義
1、此小大之辯也 (區別)
而御六氣之辯 (變化)
2、之二蟲又何知 (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 (智慧)
3、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名稱)
圣人無名 (聲名)
4、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詞,氣息,這里指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詞,氣息)
逍遙游的文言知識點歸納六:虛詞積累
1.之
(1)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助詞,的)
(2)其翼若垂天之云 (助詞,的)
(3)鵬之徙于南冥也 (助詞,取獨)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助詞,取獨)
(5)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助詞,取獨)
(6)而莫之夭閼者 (代詞)
(7)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動詞,到,往)
(8)之二蟲又何知 (代詞,這)
(9)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 代詞,他,指宋榮子)
(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代詞,他,指彭祖)
(11)窮發之北 (助詞,的)
2. 而
(1)怒而飛 (修飾)
(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修飾)
(3)決起而飛 (修飾)
(4)而控于地而已矣 (就)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并列)
(6)而宋榮子猶然笑之 (卻)
(7)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卻)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卻,但)
3. 則
(1)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就)
(2)時則不至 (或者)
(3)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那么)
4.以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詞,憑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
以八千歲為春(介詞,把)
奚以知其然也(介詞,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介詞,因為)
5.于
(1)彼其于世 (對于)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在)
6.其
(1)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連詞,表選擇,是---還是--)
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韓愈《祭十二郎文》)
(2)其名為鵬 (代詞,它的)
(3)其負大舟也無力 (代詞,代鵬)
7、焉
(1)有魚焉,其廣數千里 (語氣詞)
(2)置杯焉則膠 (兼詞,于之)
8、然
9、為
逍遙游的文言知識點歸納七:特殊句式
1.判斷句
《齊諧》者,志怪者也。/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此小大之辯也。/南冥者,天池也。
2.省略句
翱翔(于)蓬蒿之間。
3.賓語前置句
奚以知其然也?/ 莫之夭閼者。 / 彼且奚適也?/ 之二蟲又何知? / 彼且惡乎待哉?
逍遙游的文言知識點歸納八:常見的文言句式翻譯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 為何要飛到九萬里高空而南行呢?
2、奚以知其然也 ? 憑什么知道是這樣的?
3、彼且奚適也 ? 你將到哪里呢?
4、彼且惡乎待哉 ? 他們還依賴什么呢?
5、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天空深藍,是他們真正的顏色呢,還是高遠而沒有到達極點呢?
看了“逍遙游的文言知識點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