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安徽語文中考試卷答案
2015安徽語文中考試卷
(1)補寫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選其中6句)(6分)
①芳草鮮美, 。
② ,長河落日圓。
③ ,一覽眾山小。
④ ,病樹前頭萬木春。
⑤煙籠寒水月籠沙, 。
⑥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
⑦了卻君王天下事, 。
⑧ ,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默寫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4分)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9分)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著永恒的秘密,
山澗里流倘出一條小溪,
她在歌、在喚、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失望與憔悴。
智者不在言詞,
其秘密在言詞背后藏nì。
偉人不在高位,
不屑權(quán)位者才配享榮譽。
(紀伯倫《小溪,你說什么》節(jié)選)
(1)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yīng)的漢字,給加點的字注音。(3分)
安逸( ) 藏nì( ) 不屑( )
(2)文中有錯別字的一個詞是“ ”,這個詞的正確寫法是“ ”。(2分)
(3)“宣泄”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有下面三個義項。請根據(jù)詩歌語境,選擇恰當?shù)囊豁? )。(2分)
A、使積水流出去 B、舒散 C、泄露
(4)詩中劃線句子運用了 和 的修辭手法。(2分)
3.運用你課外閱讀積累的知識,完成(1)、(2)題。(4分)
(1)在 、楊益言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紅巖》》中,女主人公 面對敵人的酷刑,發(fā)出了錚錚宣言:“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chǎn)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2)《農(nóng)夫和蛇》《龜兔賽跑》等故事出自 (國別)的寓言故事集《 》。
4.九年級某班以“走進民間文學藝術(shù)之諺語歇后語”為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有一些問題,請你參與解決。(12分)
(1)活動中,小雪同學為班級黑板報寫了一段文字,請你幫她修改。
【A】中華民族制造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藝術(shù),言語和歇后語是其中的兩朵奇葩。【B】諺語能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和分量,形象、生動;歇后語幽默、風趣,能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它們是民間語言的精華,是人們喜聞樂用的語言形式。
①【A】處劃線句中有用詞不當?shù)恼Z病,應(yīng)將“ ”改為“ ”。
②【B】處劃線句與下句語序不一致,應(yīng)調(diào)整為 。
(2)小軍同學做事拖拉,請你引用下面的諺語寫幾句話,勸說他改正缺點。
事情宜早,越早越好;拖拖拉拉,沒完沒了。
(3)班級采風小組到王嶺村搜集歇后語。請你根據(jù)下面的示意圖寫一段話,告訴同學們怎樣從學校前往目的地。(50字以內(nèi))
二、閱讀(5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分別回答問題。
【一】擬態(tài)——神奇的自然禮物(18分)
康樂
①當你在森林小徑散步時,可能會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葉,但你的腳還沒有踏上去,“枯葉”卻突然飛起,瞬間變成一只閃耀著墨藍色光澤的美麗蝴蝶。它翩然飛去,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原來是罕見的枯葉蝶。
②你或許還會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動,細看卻覺蹊蹺——“虎甲”竟然長著超長的觸角!原來這是一種螽斯①的若蟲②,它模擬虎甲的體色、外形和跳躍行為,以防被獵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蛻皮,它就會成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寬闊,脈絡(luò)清晰,像一片樹葉。
③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擬態(tài)!
④擬態(tài),表現(xiàn)為一種生物與另一種生物或周圍自然界物體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很高,簡直難以分辨,可以保護其中某一物種或兩個物種。這種相似性可表現(xiàn)在外形、顏色、氣味、鳴聲和行為等方面。擬態(tài)非常神奇,也很常見,在動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機制。
⑤已有的科學研究認為,一方面,大自然的“進化接力賽”促進了不同物種之間互惠互利的協(xié)同進化,導致了擬態(tài);另一方面,為了適應(yīng)相似的選擇壓力而導致的平行進化也會促進擬態(tài)的發(fā)生。研究者推測導致擬態(tài)的生物機制可能是這樣的:第一步是與調(diào)節(jié)形態(tài)變化有關(guān)的修飾基因發(fā)生突變;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響的基因受到了選擇,導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實上,親緣關(guān)系很近的動物并不都采用擬態(tài)的對策適應(yīng)環(huán)境。相似的基因組為什么能產(chǎn)生如此大的表型變異和分化?更多物種的擬態(tài)及其機制仍等待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和探索。
⑥擬態(tài)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是大自然的饋贈,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神奇、復雜和美麗,使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更加穩(wěn)定、多樣和有序。擬態(tài)的美學特征也經(jīng)常讓我們深感意外,同時也讓我們領(lǐng)悟到它存在的道理,從而激發(fā)我們的好奇心。
(選自《大自然》總第183期,有刪改)
【注】①螽(zhōng)斯:一種昆蟲。②若蟲:蝗蟲等不完全變態(tài)的昆蟲,在卵孵化之后,翅膀還沒有長成期間,外形跟成蟲相似,但較小,生殖器官發(fā)育不全,這個階段的昆蟲叫做若蟲。
5閱讀①—④段,用文中的詞語填空。(2分)
枯葉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 兩個方面的擬態(tài),而螽斯的擬態(tài)還表現(xiàn)在 方面。
6.文中劃線句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答出一種說明方法即可)(3分)
7.從第四段看,擬態(tài)的主要特點是什么?(3分)
8.第五段對擬態(tài)原因和機制分析的順序不能顛倒,為什么?(4分)
9.從全文看,擬態(tài)有什么作用?(6分)
【二】槐花(22分)
①自從移家朗潤園,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時候,我一出門向西走,總是清香飄拂,溢滿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滿了綠水的荷塘岸邊,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滿樹繁花,閃著銀光;花朵綴滿高樹枝頭,開上去,開上去,一直開到高空,讓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皚皚的萬古雪峰。
②這種槐樹在北方是非常習見的樹種。我雖然也陶醉于氤氳①的香氣中,但卻從來沒有認真注意過這種花樹——慣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這樣春夏之交的時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參觀北園。【A】走到槐花樹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氣,抬頭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圓。
④“真好看呀!這真是奇跡!”
⑤“什么奇跡呀?”
⑥“你們這樣的花樹。”
⑦“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們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嗎?”
⑨我無言以對,看來辯論下去已經(jīng)毫無意義了。可是他的話卻對我起了作用:我認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見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識。【B】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過類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聳入云天的木棉樹時,也曾大為驚詫。碗口大的紅花掛滿枝頭,殷紅如朝陽,燦爛似晚霞,我不禁大為慨嘆:
⑪“真好看呀!簡直神奇極了!”
⑫“什么神奇?”
⑬“這木棉花。”
⑭“這有什么神奇呢?我們這里到處都有。”
⑮【C】陪伴我們的印度朋友滿臉迷惑不解的神氣。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現(xiàn)在到了中國,在洋槐樹下,輪到印度朋友(當然不是同一個人)瞪大眼睛了。
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一個經(jīng)驗:越是看慣了的東西,便越是習焉不察,美丑都難看出。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是容易解釋的:一定要同客觀存在的東西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客觀地去觀察。難道我們就不能有意識地去改變這種習慣嗎?難道我們就不能永遠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嗎?
⑰我想自己先試一試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現(xiàn)在再走過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見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視無睹,而是盡情地欣賞。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語,又對我講話。周圍的山石樹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來,一片生機,融融氤氳。荷塘里的綠水仿佛更綠了;槐樹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籬笆里開的紅花仿佛更紅了。風吹,鳥鳴,都洋溢著無限生氣。一切眼前的東西聯(lián)在一起,匯成了宇宙的大歡暢。
(選自《季羨林散文集》,有刪改)
【注】①氤氳(yīnyūn):形容煙或云氣濃郁。
10.文章第三段至第十五段寫了兩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分別加以概括。(6分)
11.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請選擇它在文中的正確位置( )(3分)
我在它身上發(fā)現(xiàn)了許多新的以前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
A、【A】處 B、【B】處 C、【C】處 D、【D】處
12.第十六段劃線句中“這種習慣指文中的哪一句話”?(3分)
13.請從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第三段中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6分)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氣,抬頭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圓。
14.“一切眼前的東西聯(lián)在一起,匯成了宇宙的大歡暢”,作者認為怎樣才能達到這種效果?(4分)
【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5分)
《孟子》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5.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百里奚舉于市 舉:__________ (2)必先苦其心志 其:__________
(3)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__ (4)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喻:_______
(5)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出:_________
16.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2)人恒過然后能改。
17.孟子認為造就人才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分別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4分)
18.本文的中心論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寫作(55分)
18.以“難忘那______________的眼神”為題,寫一篇文章。
提示與要求:
(1)請你從“期盼”、“慈愛”、“堅毅”、“失望”四個詞語中選擇一個,把題目補充完整。
(2)可以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進行寫作。
(3)文中不要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則會被扣分。
(4)抄襲是一種不良行為,相信你不會照搬別人的文章,否則會影響你的成績。
(5)考慮到內(nèi)容的充實,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2015安徽語文中考試卷答案
一、(3分)
1(10分)(1)①落英繽紛 ②大漠孤煙直 @會當凌絕頂 ④沉舟側(cè)畔千帆過 ⑤夜泊秦淮近酒家 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⑦白發(fā)征夫淚 ⑧庭下如積水空明(共6分。選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錯別字的,該句不得分)
(2)揚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或“君”)直到夜郎西。(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錯別字的,該句不得分)
2(9分)(1) 匿 (共3分。每空1分)(2)流倘 流淌 (共2分。每空1分)
(3)C (共2分) (4)擬人 排比 (共2分。每空1分)
3(4分)(1)羅廣斌 江姐(江雪琴)(共2分。每空1分)(2)古希臘 伊索寓言 (共2分。每空1分)
4(12分)(1)①制造 創(chuàng)造 (共2分。每空1分)②諺語形象、生動,能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和分量 (共2分)(2)示例:小軍同學,“事情宜早,越早越好;拖拖拉拉,沒完沒了”,做事不拖拉,既提高了效率,又培養(yǎng)了好習慣,不是一舉兩得嗎(共4分。引用1分,內(nèi)容與表達3分。意思對即可)
(3)示例一:從學校出發(fā),一直往東到十里鋪,再往東北到染坊村,然后往北不遠就是王嶺村。
示例二:從學校出發(fā),一直向前到十里鋪,左轉(zhuǎn)到染坊村,再沿著右邊的路走就能到王嶺村。 (共4分。內(nèi)容2分,表達2分。意思對即可)
二、55分)
5.(2分)顏色(或“體色”) 行為 (共2分。每空1分)
6.(3分)示例:舉例子,具體說明擬態(tài)現(xiàn)象及其特點。作比較,突出螽斯若蟲和虎甲相似的特點。 (共3分.說明方法1分,好處2分。意思對即可)
7.(3分)相似性;普遍性(或“常見”) (共3分。“相似性”2分,“普遍性”1分。意思對即可)
8.(4分)照應(yīng)第④段最后一句話,先原因后機制;按邏輯(先已知后未知)順序說明。 (共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9.(6分)可以保護其中某一物種或兩個物種;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神奇、復雜和美麗,使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更加穩(wěn)定、多樣和有序;擬態(tài)的美學特征讓我們鋇悟到它存在的道理,從而激發(fā)我們的好奇心。 (共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0.(6分)印度朋友看見槐花非常驚訝。我看到木棉花大為慨嘆。或:印度朋友看見槐花非常驚訝,引起我對槐花的注意。我看到木棉花大為慨嘆,印度朋友迷惑不解。(共6分。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
11.(3分)B (共3分)
12.(3分)越是看慣了的東西,便越是習焉不察,美丑都難看出。(共3分)
13.(6分)運用動作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細致生動地寫出了印度朋友聞到槐花清香飄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滿樹繁花時的動作和驚詫的表情。 (共6分。描寫方法2分,表達效果4分。意思對即可)
14.(4分)同客觀存在的東西保持一定的距離,客觀地觀察;對自己看慣了的東西,要用欣賞的眼光(或“新的眼光”)看待。 (共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5.(5分)(1)被選拔,被任用(2)他,他的(3)通“增”,增加(4)了解,明白(5)在國外;在外面,指國外(共5分。每小題1分)
16.(4分)(1)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2)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 (共4分。每句2分。意思對即可)
17.(4分)客觀因素:艱苦環(huán)境的磨煉。主觀因素:思想斗爭的折磨。 (共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8.(2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共2分。意思對即可)
三、(55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