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軟件工程試題答案
自考軟件工程試題及答案
1.軟件生存周期中,準確地確定軟件系統必須做什么的階段是( B )
A.可行性分析和項目開發計劃 B.需求分析
C.概要設計 D.詳細設計
2.把瀑布模型和專家系統結合在一起的軟件生存周期模型是( B )
A.增量模型 B.基于知識的模型
C.螺旋模型 D.噴泉模型
3.以下不屬于項目開發計劃主要內容的是( C )
A.實施計劃 B.交付期限
C.測試用例 D.人員組織及分工
4.使用數據流圖來表示系統邏輯模型的是( D )
A.Jackson B.VDM
C.OOA D.SA
5.用于描述結構化分析中數據流加工邏輯的是( A )
A.判定樹 B.ER圖
C.狀態圖 D.用例圖
6.若一個模塊中各個處理元素都密切相關于同一功能且必須順序執行,前一功能元素的輸出就是下一功能元素的輸入,則該模塊的內聚性類型是( C )
A.時間內聚 B.偶然內聚
C.順序內聚 D.功能內聚
7.下列幾種耦合類型,耦合性最高的是( A )
A.公共耦合 B.控制耦合
C.標記耦合 D.數據耦合
8.程序流程圖的優點不包括( B )
A.歷史最悠久,使用最廣泛 B.容易表示逐步求精的過程
C.支持程序的三種基本控制結構 D.直觀清晰,易于使用
9.第一個體現結構化編程思想的程序設計語言是( C )
A.Cobol語言 B.C語言
C.Pascal語言 D.FORTRAN語言
10.確認測試也稱為( A )
A.有效性測試 B.無效性測試
C.靜態測試 D.動態測試
11.黑盒測試技術不包括( B )
A.等價類劃分 B.路徑覆蓋
C.邊界值分析 D.錯誤推測
12.為了增加軟件功能和性能、提高軟件運行效率而進行的維護活動稱為( C )
A.校正性維護 B.適應性維護
C.完善性維護 D.預防性維護
13.瀑布模型與增量模型之間的本質區別是( B )
A.瀑布模型屬于非整體開發模型,增量模型屬于整體開發模型
B.瀑布模型屬于整體開發模型,增量模型屬于非整體開發模型
C.瀑布模型容易適應需求變化,增量模型不容易適應需求變化
D.瀑布模型減少技術、應用風險,增量模型增大技術、應用風險
14.面向對象分析中,對象模型描述了系統的( A )
A.靜態結構 B.動態結構
C.控制結構 D.順序結構
15.面向對象設計中存在三種內聚,分別是( D )
A.屬性內聚、操作內聚、類內聚 B.操作內聚、類內聚、整體-部分內聚
C.屬性內聚、操作內聚、對象內聚 D.操作內聚、類內聚、一般-具體內聚
16.McCall質量度量模型中,與“軟件系統對非授權人訪問軟件或數據行為的控制程度”所對應的軟件質量特性是( B )
A.正確性 B.完整性
C.可維護性 D.可用性
17.軟件工程標準中,JIS屬于( B )
A.國際標準 B.國家標準
C.行業標準 D.企業規范
18.與“程序維護手冊”文檔有關的人員是( B )
A.管理人員和開發人員 B.管理人員和維護人員
C.維護人員和用戶 D.管理人員和用戶
19.軟件工具“代碼生成程序”屬于( C )
A.需求追蹤工具 B.質量保證工具
C.設計工具 D.文檔工具
20.軟件復雜性度量的參數中,能反映“軟件總共的指令數,或源程序行數”的是( A )
A.規模 B.難度
C.結構 D.智能度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1.軟件工具一般是指為了支持軟件人員___開發和維護_____活動而使用的軟件。
22.CASE技術是____軟件工具______和軟件開發方法的結合。
23.數據字典有四類條目,分別是數據流、___數據項_____、數據存儲和基本加工。
24.各種軟件系統的數據流圖一般可分為___變換型_____和事務型兩類。
25.過程設計語言是用于描述模塊___算法設計_____和處理細節的語言。
26.效率是與編程風格有關的一個因素,效率是指處理機時間和___存儲空間______的使用。
27.調試技術有簡單的調試方法、歸納法調試、___演繹法______和回溯法調試。
28.軟件可維護性可用七種質量特性來衡量,分別是____可理解性_____、可測試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使用性和效率。
29.UML將Booch方法、OMT方法和___ OOSE______的表示方法統一,并進一步發展為大眾所接受的標準建模語言。
30.面向對象分析中,動態模型使用___狀態圖______作為描述工具,該圖反映了狀態與事件的關系。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1.軟件工程過程 即軟件生命周期的方法、工具和概念
32.模塊化 模塊化是指解決一個復雜問題時自頂向下逐層把系統劃分成若干模塊的過程,有多種屬性,分別反映其內部特性.每個模塊完成一個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塊按某種方法組裝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完成整個系統所要求的功能
33.集成測試 集成測試,也叫組裝測試或聯合測試。在單元測試的基礎上,將所有模塊按照設計要求(如根據結構圖)組裝成為子系統或系統,進行集成測試。
34.軟件可靠性 (1)在規定的條件下,在規定的時間內,軟件不引起系統失效的概率;
(2)在規定的時間周期內,在所述條件下程序執行所要求的功能的能力;
35.模塊的控制范圍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6.簡述軟件工程面臨的問題。
答:內容:①軟件開發技術②軟件開發管理
面臨的主要問題:①軟件費用②軟件可靠性③軟件維護④軟件生產率⑤軟件重用
37.簡述可行性研究報告包含的主要內容。
技術可行性:對要開發項目的功能、性能、限制條件進行分析,確定在現有的資源條件下,技術風險有多大,項目是否能實現。包括:開發的風險;資源的有效性;技術;開發人員在評估技術可行性時,一旦估計錯誤,將會出現災難性后果。
經濟可行性:包括成本――效果分析、公司經營長期策略、開發所需的成本和資源、潛在的市場前景。
社會可行性包括:合同、責任、侵權、用戶組織的管理模式及規范,其他一些技術人員常常不了解的陷阱等。
38.簡述軟件結構設計的優化準則。
39.簡述快速原型的開發步驟。
答:快速原型開發步驟可劃分下列階段:
(1)快速分析:迅速確定基本需求、集中力量確定需求說明。
(2)快速構造原型:在快速分析基礎上,在強有力的軟件工具支持下,快速構造所需原型。
(3)運行原型:在開發者指導下,用戶參與原型的運行,各類人員在共同運行原型中進一步加深對系統的了解及相互間的理解,以發現各種問題。
(4)評價原型;在運行基礎上,根據原型目標,考核原型的特性,分析原型效果是否滿足用戶需求,提出修改意見。
(5)修改原型:在評價基礎上進行修改。若不滿足需求說明,則根據明確的需求修改原型。若不滿足用戶需求,則先修改并明確用戶需求,再重新構造原型。
看了“自考軟件工程試題答案”的還看了:
1.360軟件工程筆試題目分享
2.關于企業軟件的面試題及答案
3.電腦基本知識競賽試題(附答案)
4.計算機公共基礎知識題庫
5.計算機二級考試題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