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第一單元測試題
初一語文第一單元測試題:
一、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
A、腦髓 (suǐ ) 花圃 (pǔ ) 驪( lí )歌 倜儻(tìtǎnɡ)
B、沮(jǔ)喪 訕(sàn)笑 菜畦(qí) 雞毛撣(dǎn )子
C、嫉(jì)妒 丑陋(lòu) 蟬蛻(tuì) 彌漫( mí )
D、書塾(shú) 環(huán)謁(yè) 瞬(shùn)息 收斂(lián )
2. 下列各組詞語中字形有誤的一組是( )
A、攢成 桑葚 人跡罕至 情不自禁
B、恐懼 腦髓 勇往直前 荒草萋萋
C、腫脹 丑陋 人聲鼎沸 興高采烈
D、書塾 嫉妒 氣勢洶洶 來歷不名
3. 下列各句加點的詞語使用不當?shù)囊豁検? )
A、從沒有見過老師發(fā)過這么大的火,教室里一片靜默,同學們大氣不敢喘一口。
B、這次沒有能夠當選上班長,他的神情顯得很沮喪。
C、學習遭到困難時,要及時向老師求教,做到不恥下問。
D、自己犯了錯誤,還要諱疾忌醫(yī),什么時候才能有進步?
4. 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每當我回憶起和他朝夕相處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藹可親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誘的教導,又重新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
B、學校實施愉快教育后,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了明顯的進步。
C、有堅定意志和刻苦精神,是一個人在事業(yè)上取得成功的關鍵。
D、學習語文,除了要擴大閱讀量,課內(nèi)外多練習寫作外,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十分重要。
5.小詩人以《微笑》為題寫了兩句詩,請你能按他的句式續(xù)下去。
微笑,是一縷和煦的陽光,讓生活五彩繽紛;是一點柔嫩的綠草,給大地無限生機;
是 , 。
6.根據(jù)語境,仿照劃線句子,接寫兩句,構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
我們在生活中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沒有藍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飄逸,
, 。
7. 如果同學把你剛買的書借去,歸還時卻弄得又破又臟,可他連聲“對不起”也沒說,對此,你較好的表達方式是( )
A、這本書我不要了,我再去買本新的。
B、 你就像一只耗子,兩天就啃破一本書。
C、多可惜呀!前兩天還好好的書,今天怎么變成這個樣子了!
D、你把書弄成這個樣子,別想我再借書給你。
二、閱讀理解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于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8.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 (2)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
(3) 稍稍賓客其父( ) (4)邑人奇之( )
9. 本文一開頭用一句話9個字交代了主人公四個方面的情況,請各用兩個字概括:
① ②
③ ④
10. 下面朗讀停頓有誤的是( )
A.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 B.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C.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D.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11. 寫出下列“之”字指代的內(nèi)容:
①忽啼求之( ) ②借旁近與之( )
③秀才觀之( ) ④余聞之 ( )
12. 翻譯下列文言短句: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13. 選文主要記敘了方仲永哪三個階段的故事?(用文中原句回答)
14. 造成仲永“泯然眾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15. 本文對我們的教育和啟發(fā)是什么?
(二)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 )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 )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16. 填出文段括號中的兩個動詞: 、 。
17. 這段文字寫到了哪幾個季節(jié)?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18. 從這段文字中找出 “我”猜測后來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書屋”這個“全城中最為嚴厲的書塾”讀書的一個原因。
19. 指出畫線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方法及其作用。
20. 請你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園泥墻根一帶所做的事。
例如:拔何首烏 、 、 、 。
21. 用文中加點的句式“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寫一段話。
(三)
玉蘭花的記憶
盧瑋
(1)不記得從什么時候起,每當我家院子里的玉蘭花散放出清遠的香味時,總有認識或不認識的鄰人,專程前來要花。
(2)玉蘭花樹約有兩層半樓房高,自我有記憶起,便有花香。父親總是起個大早,趁花含苞時摘下,他把較細的竹桿末端削成剪刀口狀,以輔助摘花。有時他親自爬上樹去摘,身手矯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別裝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鮮,一有鄰人聞香駐足,便可以方便相贈。
(3)當然,父親一定會留下枝頭上 那些用手可以夠得到的花,讓前來感染香氣的鄰居,也可以得到在綠陰中尋一抹清幽的樂趣。
(4)念小學時,家人總要在我的書包里放些玉蘭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損壞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嚀,送給老師和同學,有時自己懶惰貪玩,便忘了。經(jīng)常是老師提醒我:“我又聞到花香了。”我才猛然記起。
(5)常常在送給老師后,玉蘭花就所剩無幾了。所以當同學向我要時,就顯窘迫。只好從親近的同學開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給省下來了,這時想來真自覺小家子氣。
(6) 那時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為我總是喜歡花的姿態(tài)遠遠勝過它的香氣。直到漸漸長大,才稍稍明了這是一種喜悅的心情。二十幾年前,物質(zhì)并不豐富,用香水的人當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氣,并持續(xù)整天,的確令人喜悅。在要花的過程中,即使不認識的人也能透過花說家常,增進友誼,真是趣味無限。
(7)而父親趕緊摘花,想到會有許多人喜歡他種的花,并盤算著不知今天的花夠不夠時,這份可以與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個有晨曦的清早,當我看見父親摘下一朵沾露的玉蘭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親的耳際,順手理理母親的頭發(fā)時,我被這般美麗的父母深深感動。
(8)我恍然大悟,原來,母親身上的花影飄香,皆是父親每天親手插上去的,對父親而言,這也許是極自然不過的一個舉止,但躍入我眼里,卻是溫柔萬分。我很難明確的描述出這份感動,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9)對玉蘭花我有很特別的記憶,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畫一痕,以志成長。也曾和姐姐爬上樹坐在樹枝,吃著西瓜,享受風的搖擺。但這都只不過是父親無形中給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啟示。
22. 文章第(2)(3)段具體描寫了父親摘花的過程,表現(xiàn)了父親怎樣的性格特點?
23. 文章第(4)段中的“再三叮嚀”除了表現(xiàn)家人怕我忘記外,還表現(xiàn)了什么?
24. 文章第(6)段說小小的玉蘭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請結合這段文字說說“魅力”表現(xiàn)在哪兩個方面?
25. 請結合第(7)段中父親給母親插花這一細節(jié),分析“我”深深感動的原因。
26. 文章最后一段中的“這”指代什么?請結合這段文字說說父親帶給“我”的“啟示”有哪些?
看了“初一語文第一單元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