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過獨木橋打一成語
孕婦過獨木橋成語答案:
挺而走險
分析:一個孕婦挺著過獨木橋很危險
孕婦過獨木橋成語解釋:
急走的樣子;走險:奔赴險處。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采取冒險行動。
孕婦過獨木橋成語相關:
【讀音】tǐngérzǒuxiǎn
【英譯】haveanadventurewhenthereisnowaytogo
【語出】先秦·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正音】而;不能讀作“ěr”。
【辨形】鋌;不能寫作“挺”。(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已作修訂,可雙寫)
【用法】多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結構】偏正式。
【近義】見義勇為、孤注一擲、無路可走
【反義】畏縮不前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歇后語】赤腳踩鋼絲;大肚子踩鋼絲——鋌(挺)而走險
孕婦過獨木橋成語典故:
《左傳.文公十七年》
晉侯不見鄭伯,以為貳于楚也。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十五年五月,陳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燭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陳、蔡之密邇于楚而不敢貳焉,則敝邑之故也。雖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見于君。夷與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絳,雖我小國,則蔑以過之矣。今大國曰:‘爾未逞吾志。敝邑有亡,無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幾?’又曰:‘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將悉敝賦以待于鯈,唯執事命之。”
譯文:在春秋時代,晉、楚兩國爭當諸侯的盟主。據《左傳.文公十七年》載,有一次晉國大會諸侯,卻不見鄭國來參加,因此懷疑鄭國對晉有二心。鄭國國君于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國君說:我國雖小,但三年來多次朝見晉君,以人臣之禮相事,已盡了最大的誠意,但是你們還是懷疑我們的忠誠。現在我們鄭國的處境是前頭怕,后頭也怕;既害怕楚國來攻,又擔心晉國來犯,當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像被獵人追捕的鹿一樣,為了活命,匆忙之間,無法審慎選擇庇護之所。如果晉國過分威逼,鄭國在窮途末路之余,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后來“鋌而走險”就從原文摘出,被用來指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采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的行為。
謂被迫走冒險的道路。挺,本作"鋌"。《左傳·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唐 蕭穎士 《贈韋司業書》:"鋌而走險,何公之門,不可曳長裾乎?" 清 顧炎武 《中憲大夫寇公墓志銘》:"當此眾怒如水火之時,焉知不激之鋌而走險,以成意外之患耶!" 郭沫若 《孔雀膽》第三幕:"老百姓們是因為不能聊生,所以才鋌而走險。"亦省作" 挺險 "。 清 黃景仁 《三月十六日》詩:"嗟我何為亦挺險?脫有不測無此身。"
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采取冒險行動。挺,本作"鋌"。
看了“孕婦過獨木橋打一成語”的還看了:
1.打一成語謎語大全及答案
2.最全的4000個成語謎語大全
3.猜成語的謎語大全和答案
4.從一算起 打一成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