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作文850字
過年的作文850字篇1
中國人的年承載著太多中國人自己獨有的文化內涵,她可以是祈年祭祀、敬天法祖、祗敬感德;她可以是驅逐年獸、燃放爆竹,守更待歲;她可以是臘肉腌貨、湯圓水餃、舉杯共慶。但離不開的永遠是對于來年美好生活的期待,對于團聚生活的渴望,對于自己根的重新審視和永遠化不開的鄉愁。
我生長于上海,親人們也都在上海。對于鄉愁的體會可能是周遭朋友同事的春運大潮,是中央電視臺全國各地親人重逢的激動景象,是舌尖上的中國團圓桌上的饕餮盛宴。鄉愁更多的是符號,是再相見的喜悅,鄉愁,她并不愁。
工作已有十余載,每逢假期,我都會到國外游覽。或是去游覽祖國大好河山美景,或是去農家體驗民俗之樂,更多的是離開,離開我的日常生活,離開我的家鄉,但是往往在脫離了習慣的人與事,在這特殊的時節,我也能體會到這難得的短暫的思念,就如同無法回鄉的人們,鄉愁,她也愁。
思鄉,皆來源于對于團聚的渴望,對于共同體的歸屬感。20-年年初,我去瑞士度假,突然暴發的疫情一下打散了我的悠閑心境。猶記得當時的心焦,父母在家防疫用品是否夠用,是否還在走親訪友,家中長者是否都好好宅著,慢性病常用藥是否備齊,恐有思慮不周之處,卻又鞭長莫及、分身乏術。當時,鄉愁被具象化了,她是對身在家鄉親人的擔憂,是對家鄉城市的關注,是對祖國人民平安的無限期盼。
20-年,把過年、鄉愁、共同體這三個詞緊緊聯系在了一起,人與人之間,城與城之間,國與國之間,無數的逆行者、志愿者,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領悟,也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追求,讓中國人民在這20-年的春節里再一次體會到團結、相守、努力和期盼,這也正是中國文明刻在基因里對于過年的真正含義,“過年”的真正稟賦!
20-年是“開局之年”,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每顆心緊緊團結在一起,期盼盡快恢復到日常生活之中。過年,是每一個中國人在新的一年再出發前,打下的一劑強心針,讓中國人民為來年的生活,吹響勝利的沖鋒號!
過年的作文850字篇2
【記憶中的年“讓我看看”】
一“年”又一“年”,過年是中國人的集體記憶,沒有過不去的年。記憶中過年是最有儀式感的節日,紅紅火火、熱熱鬧鬧是年最深刻的“印記”。隨著年齡的增長、時代的變遷,過年的興奮感有所減退,但過年的儀式感從未缺席。
看到了“期盼”與“忙碌”都是幸福的樣子。至今在記憶里有一個特別深刻的畫面,兒時有一次臨近年前的那幾天,在奶奶家所在的巷子里轉身伸出三根指頭,跟鄰居的小朋友滿臉開心地說還有三天就要過年了。小時候太喜歡過年了,有好多好吃的可以挑著吃、有新衣服穿、有親戚聚在一起。記憶中過年的前一個月老爸就往家里屯各種年貨,從送長輩的春節禮物到零碎的吃食;老媽每天蒸饅頭,第二天把蒸好的饅頭放在外邊的大甕里,從初一一直可以吃到十五;把買回來的豆腐排排切開,一部分晚上放到院子里凍成實心的凍豆腐,一部分弄成紅燒豆腐;炸丸子、炸帶魚,一大盆一大盆地調涼菜;動員我們樓上樓下、里里外外地擦玻璃、打掃屋子,把床單、被罩、枕巾枕套全部換洗一遍,好像不到年前最后一天,總有收拾不完的東西。還有家鄉年前的臘月有三個“趕集日”,那會兒特別熱鬧,從街頭到街尾吆喝著各式各樣的東西,吃喝穿用,應有盡有。
看到了“興奮”與“祈禱”都是最初的樣子。大年三十那天,白天跟在父親的屁股后面掛燈籠、貼春聯,緊緊地扶著凳子,生怕父親掉下來;晚上捂著耳朵、眨著眼睛看完老爸放鞭炮后,守著電視看春晚,搜索著開場歌舞又是哪個熟悉的明星,最喜歡相聲小品,最討厭戲曲舞蹈,跟主持人倒計時跨年,《難忘今宵》響起的時候總是有些難過。大年初一的早晨天還沒亮就起床出門,迷迷糊糊看爺爺點旺火,紅紅火火,異常開心;從里到外穿著新衣服把鄰居家跑一圈才愿意回家吃飯,早飯雷打不動地會有面條,老媽說吃面條寓意著美好,長壽永久。大年初一的早晨走親戚、領壓歲錢,小時候最常被問的是幾歲了,期末成績考得怎么樣?后來被問在哪兒上大學,找了什么工作,年齡從虛歲說成了周歲,尷尬地回應逃不了的催婚。一“年”又一“年”好像在漸漸看淡年,但又一直都惦念年,“過年啦”一直是用最歡脫的聲音喊出來的。
“年”在變也不變,終歸回憶起來,感受中皆是美好。又是一年“年”來到,回家過年也好,異地過年也罷,“歡聚一堂”與“云上團聚”皆是過年的正確打開方式。
過年的作文850字篇3
想起春節,我很自然地想起冬天。冬天是一年之中大自然界最不產生糧食的季節,冬天的糧食往往都需要依靠儲備。春天,萬物生長,糧食也就漸漸豐盛起來。對于樸質的人們而言,過完了冬天,走至春節,就意味著自己又可以增添一歲,又可以享受三季美好的時光。因而,或許他們就會把過去儲備的剩余的糧食都拿出來慶祝春節的到來!這不是歷春節的緣由,卻是我心中對春節所蘊含意義的解剖。
在我生活的鄉村,春節并不流行圍爐、看春晚等習俗、習慣。年前,村民們大多有著很多事要忙,要整理不少物品,要收拾一年的賬目,還要做各種糕。是用來招待客人的,也是用于正月前幾天到九日山的丁臺媽、金雞橋頭的觀音廟、下郊的帝爺公、石礱的萬公媽、張坑的潘爺公、村里的王公、隊里的夫人媽等神佛那里祭拜的。
除夕夜,家人總要把八仙桌架在長椅上立于大廳,并在上面放上各種供品以敬天公,當晚婦女小孩老人都會折疊許許多多“天金”成元寶狀,隔天早晨燃燒。當晚,家人還會相互派發紅包,回憶一年收獲,喜悅之情由那時起漸漸彌漫開來!
隨著百姓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衣、紅包、美食、好酒、好煙早已不再那么激動人心。春節的意義于不再純樸的人們心中,也就漸漸淡化了!在我的記憶中,在那個物質還十分貧瘠的年代里,春節更多的是許許多多由衷的單純的歡聲笑語。每當春節到來的前幾天,小伙子們總會在幾位中年人的帶領下,抬出抽水機,抽掉我家門前池塘里的水,然后一個個把褲腿卷得高高的,下到淤泥里摸魚蝦。最終每家每戶都能分得幾條魚,這就是那時過年的好飯菜來源之一!
如今,大部分人對魚肉早已一點也不再稀罕,可那時的人每當捉到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兒,伴隨的總是一臉無比燦爛的笑意。那一幕場景很和諧,那陣陣笑聲很輕快,還有一張張無比純粹的臉龐。那時池塘里的水很干凈!那時人們口袋里的錢,很少!那時人們的心,都很容易知足!
對我而言,每一年的春節,我都挺開心的。往年的除夕夜都去和朋友們喝酒,一群年輕人喝著酒,放著煙花,氣氛很活躍。人間世事,很難去辯證真正對錯,各人生活在各自的境界里,享受著不同的快樂,有著不同的憂慮。然而,每一年、每一歲,都總會有所收獲,也會看透人生一些。不斷地看,不斷地想,不斷追逐奔跑,不斷品味擁有……也就理應快樂!
有些人,或許他們會抱怨,或許他們沒能開心。其實,他們可以想一想:世界上那么多開心的人。同樣是人,為何你不能開心?生活需要不斷協調,該放棄的就要放棄,我們總要學習那些開心的人和開心的方法。至少我們還健康,或不愁衣食住行,或有著一份工作,或心里有著愛著的人,或被愛!
春節,理應開心!這就是春節的意義所在。
過年的作文850字篇4
在爆竹聲、笑聲、叫聲中迎來了我們中國人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除夕。時光匆匆,快樂的2020年漸漸地離我們遠去,現在迎來了2021年。在除夕夜的前一晚,我興奮地根本睡不著,想著明天豐盛的年夜飯,響徹大地的爆竹聲,絢爛整個天空的禮花……漸漸進入了夢鄉!
“懶蟲們!起床了,我們去公園咯!”姑姑的“鬧鈴”聲叫醒了我的美夢,但我一點都不生氣,三下五除二收拾好了自己,速度地跑下了樓,還催促著親人們也快點。伯伯看著我說:“這個孩子平常蠻文靜的,怎么這一下變得這么活潑了?”爸爸在一旁笑著回答:“這是顯露出她猴子本性了!”我們一大家子驅車到了公園,公園里張燈結彩,處處透露著春節的氣息。在地上,草兒早已探出了頭,給大地穿上綠色的大衣;在枝頭,花兒含苞待放,只待給樹枝加上一道彩色的光環。我突然想起才學的一首宋代詩人王安石的古詩《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身為老師的爺爺馬上跟出下句。一旁的家人們都連聲贊嘆:“這爺孫倆真棒啊!”就這樣,全家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上午。
豐盛的年夜飯開始咯!大人們都在忙忙碌碌地上著菜,我也在旁邊幫著擺碗筷,媽媽說,年夜飯大家一起動手,才會吃得更香。此時的我既像一只“貪財”的小老鼠,又像一只“貪吃”的小貓,因為年夜飯還有一個主題是:發壓歲錢。我對每個人都說了相應的祝福,也得到了壓歲錢,然后我把這些錢給了媽媽,媽媽會幫我存起來的,給我交學費。祝福語畢,隨著爺爺的一聲“開動”,我們拿起筷子大吃起來,在席間,我看到爸爸媽媽為爺爺奶奶夾菜,并詢問著他們喜歡吃些什么,我也效仿著為媽媽也夾了一道菜,媽媽笑著對我豎起了大拇哥。
年夜飯后,我們全家都守在了電視機旁看《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精彩紛呈,有優美動聽的歌曲,有幽默風趣的相聲,有滑稽逗人的小品,有扣人心弦的雜技,還有瞠目結舌的魔術,看得我眼花繚亂,完全沉浸在晚會當中。快到零點時,爸爸帶著我們快速跑到樓下,就在秒鐘指向12點的那一刻,爆竹聲響,禮花綻放。各個地方炮聲震耳欲聾,足足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才稍微安靜了一些。
熱鬧的除夕隨著夜深慢慢結束了,我也依依不舍進入了夢鄉,夢里我們一家人又開始了熱鬧的除夕夜,我喜歡這樣的傳統節日,喜歡親情的聚集,很甜蜜,很美好……
過年的作文850字篇5
在這個少雪且日漸溫暖的季節里,春節不知不覺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撲來。看著墻上新買的掛歷,數著本世紀最后一個春節臨近的日子,不禁感嘆歲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個平靜而忙碌的一年。
年近而立,孩提時代積攢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隨之趨淡,不再是鞭炮煙花水餃壓歲錢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長了一歲,見識又多了一成,與其說春節是個最快樂的時候,不如說是個讓人猛然意識到年齡為之衰老、責任為之重大的關口。
泛泛地祝賀一下,說幾句辭舊迎新的吉利話,寫一點鬧春懷舊的文章,早就沒了那份雅興。像節目主持人一般,說說今年大事,感慨今昔,暢想未來,不過是贏得捧場人恭維的掌聲。自欺欺人的話我不說,或許我們的期望太高,春節不過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們對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內涵和商業炒作,因而顯得格外沉重。其實,我們不如以一顆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動,在吃喝說笑、探親訪友的程式外,獲得一些不易覺察的滿足。
曾經,春節留給我許多美麗又難忘的記憶。我想,今天的孩子們也會和我當時一樣,感受到這一喜慶而隆重的節日。但是,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體驗,或許是自己的性格和興趣使然,無論各類媒體如何渲染轟炸,我的實際感受總是不盡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許多無奈,多了些煩累與沉重。父母那里必須去,親朋好友那里也得去,同事相約還得去,實質內容總不外乎吃喝二字。恭喜發財、新年好、大吉大利之類的陳詞濫調說得心里別扭卻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復念叨。游街購物、猜謎挑燈、送禮請客一年又一年重重復復無休無止。人就像一只陀螺,被它抽打著旋轉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里。如此不堪重負的節日,我們還要強作兒時的興奮,觀看徹夜循環的晚會,聽聽屬于別人的笑聲,感受的卻是自己困乏的雙眼、失望的情緒、無欲的胃。我寧肯像往常一樣,粗茶淡飯,十點鐘睡覺,臨時看一會書,或者跟朋友們打一圈牌。總覺得在這個全民皆歡的日子,我絲毫的興致都沒有,甚至一向良好的食欲.。
傳統、文化、歷史、習俗原是人為的產物,是我們的祖先制定了它,我們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貝翻版,演化發揮使其輝煌燦爛,更有網絡的宣傳讓其飛騰變異,它最終制約了我們自己,違背了人類起碼的一點本性--人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的,春節,可以說是一面最為清晰的鏡子,從中每個人都能看到,如此疲憊消極的臉孔,是你兒時的樣子嗎?哪怕一絲歡樂的影子。
是的,我們不斷老去,不斷感受世事滄桑。今年的春節又被明年的春節復制,今天的不快明天就可能煙消云散,記憶過濾了每個人心底的陰影和悲傷,剩下的或許就是可以稱之為美麗的東西吧,但是曾經呢?那里沒有我們的位置,那是經過虛化的,虛擬的,明知是假我們還要重復,還要寫成文章,哄一哄行人和孩子。
不能老去,怕只有童年的純真吧。
過年的作文850字篇6
不知不覺,年關將近。
母親忙前忙后準備采購年貨,張羅著整理屋子,滿街紅艷艷的燈籠充滿了溫馨的氣氛,外地的游子急沖沖地趕回,噼里啪啦的鞭炮點燃著喜慶。
濃濃的年味兒在人們忙活的身影中漸行漸遠,孩提時代積攢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隨之趨淡。不再是那個我們所熟知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長了一歲,與其說春節是個最快樂的時候,不如說是個讓人猛然意識到時間流逝之迅速、壓力為之重大的關口。輕輕推開那扇門,歲月深處漸次褪開沉重的外衣,透出那熟悉、溫馨、喜慶的年味兒,我伸出手想要采擷這份久違的釋懷,卻怎知越推越遠……
兒時,臘月的那些日子,翻看削薄而陳舊的日歷,泛黃的卷角散發著淡淡的煙草味兒,像是沉淪了一個世紀,細數臨近春節的日子,只覺得心急得想沖破障礙。父母們收拾著雜物塵俗,每一次輕微地撣塵、擦拭,都是那么仔細,如待珍寶。鄰舍家也燉起了年貨,煙霧氤氳著整個廚房,恰似著撲面而來的醉人年味,叫人無可阻擋。香撲撲的氣味,熱騰騰的美味,惹得玩鬧的孩子紛紛嘗鮮,滾燙的熱食吃得食火上升,口舌生瘡,也不肯放下。最終耐不住性子,叫上一群伙伴,滿世界地瘋鬧。只見那人流如潮,水泄不通,大街小巷,均是熙熙攘攘,紅燈高掛,一派喜氣洋洋的面貌。忙忙碌碌中,似乎一整年的努力,更多的是為了這幾天。
香香的年味、臘味、節日味,全都跟著年關的腳步的來臨而開始彌漫,充滿每個感官。直到三十除夕,吃上歡樂的團圓飯,其樂融融,一家臥在沙發上,什么也不調換,在春節聯歡晚會的一顰一笑中守歲,度過舊的一年,迎來新的一年。
鐘聲敲響,大年初一的爆竹熱鬧了,拜年、紅包、煙花……不亦樂乎。是繁忙,是歡樂,是不舍?是厭倦,是喜慶,是依戀?十幾年來,循規蹈矩,我想是累了,但為何內心總涌起深深的不舍,若割舍了這傳統的日子,我們又有什么理由要求相聚、祝福?這是個平凡的日子,只是要我們短短的一次團圓,我們不會累,為了這短短的一次團圓!我們抱怨年味的淡去,我們感慨時光的逝去,但是否會在一個午后,回憶那遠去的年味兒,這是一種幸福、溫馨的體驗。
追溯匆匆數十年,記憶中的年味兒,是福,是樂,是我們永久的依戀。
過年的作文850字篇7
【最戀那碗蓮藕排骨湯】
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就地過年”成了新時尚,雖然就地過年既安全又可以節約一筆錢,但是,我內心深處還是很想家,想親人,想母親做的美食,特別是那碗只有過年回家才吃得上的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蓮藕排骨湯,是思鄉時最深的慰藉。
記憶里,我們每年回家,最開心的莫過于母親,天還沒亮,她就迫不及待地起床生煤爐子、洗陶吊子,然后趕到菜市場,挑選幾根她認為最好的排骨和最新鮮的蓮藕,放進陶吊子里,在爐火上精心煨制。
中途不用揭鍋看,母親自有她的煨湯心得,待蓮藕排骨湯特有的濃香彌漫小巷、路過的人們情不自禁深吸口氣說“好香啊”的時候,母親才信心十足地揭開蓋子。俗話說,“吃肉不如喝湯,喝湯不如聞香”。此時,蓮藕的清香混合著熟透的肉香直達肺腑,眼里心里都是幸福的溫暖。
開吃前,母親總要拿起筷子完成一套頗有儀式感的品嘗過程,將筷子在她認為最干凈的胳肢窩里擦擦,然后小心翼翼夾起一塊蓮藕細細品嘗,“嗯,蠻粉!咸淡正好!”湯濃香、藕粉糯、肉爛熟,說明這吊湯食材上乘、火候到位,母親這才露出滿意的笑容。
湖北的冬天雖然不像北方那樣零下十幾度或幾十度,但照樣寒冷,因為我們很少有安裝暖氣的,北方人回家脫衣服,湖北人回家則裹得像熊貓一樣傍著火爐邊搓手邊瑟瑟發抖,而爐上那鍋咕咕冒著熱氣的蓮藕排骨湯,是母親為孩子驅趕寒冷的不二法寶,也是鄰里關系親如一家的秘訣。
小時候,因為爺爺奶奶過世得早,我們姐弟仨多虧了隔壁的奶奶幫著照看。家里每次煨湯,母親情愿不吃,都要添上一碗堆得冒尖的湯送給隔壁的奶奶吃。母親說,老人的口是金口,越吃越有。
長大后,我也曾學著煨蓮藕排骨湯,但總覺得沒母親煨的湯香甜,母親傳授過煨蓮藕排骨湯的經驗,除了用陶吊在爐火上文火慢熬,選材也十分重要,排骨不一定要正排,豬脊骨、邊排都是可以的,但蓮藕一定要選九孔的,母親說,只有湖北才能種出九孔的蓮藕,也只有九孔的蓮藕才能煨出最濃最香的蓮藕排骨湯。
買排骨的時候,我們都不喜歡排骨下邊那一點“肥泡子肉”,但母親說,那才是一坨正宗的好肉,里面包裹著脆骨,煨熟后脆骨嚼得嘎嘣響,軟爛的肥肉吸滿了湯汁,吃上一塊,味蕾極盡享受。
湖北冬天的街頭,也有賣蓮藕排骨湯的,一般是做小炒或早點的生意搭著賣,老板很大方,五塊錢一大碗,灑上一點胡椒和幾粒蔥花,一碗吃下去,額頭汗津津,周身透滿溫暖。
異鄉冬天街頭的驅寒美食也有很多,涮羊肉、蒸米糕、烤紅薯……但我最戀的,還是母親那碗蓮藕排骨湯。
大寒節一過,母親便早早地將湖北的九孔蓮藕寄了過來,收到快遞時,蓮藕上還留著一層褐色的泥巴,母親說,這樣的蓮藕保鮮,可以存放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壞。
待到大年三十,上菜市場買回新鮮的排骨,照著記憶中母親傳授的方法,精心煨上一鍋香氣濃郁的蓮藕排骨湯,然后邀請同事一起品嘗,大家吃的吃,錄的錄視頻,我也要打開手機視頻,邊吃,邊笑著與母親交流煨湯心得。
這個春節,一定也過得十分有意義呢!
過年的作文850字篇8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一首千古傳唱的好詩。小時候,每到過年時期,我和小伙伴們便開始吟誦這首喜氣洋洋的詩,增添了節日的氣氛。不久,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熟悉了這首詩,家鄉的過年習俗也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我至今依然刻骨銘心。
我的家鄉位于湖南炎陵縣鹿原鎮,但鎮旁鄉村的春節才令人回味無窮。大年30早晨,我早早地來到奶奶家拜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對精巧的對聯,那鮮紅紙上的一撇一捺顯得龍飛鳳舞,像一個笑瞇瞇的臉蛋,洋溢著春節歡樂的氣息。聽奶奶說:貼對聯是當地的一門手藝,大年30一大早,家家戶戶老老小小就得在對的一字一句的字眼間上下一番苦功夫了,怪不得一幅對聯上藏著各種各樣的筆風:有稚嫩的、潦草的、堅韌的……應有盡有。雖然不算工整,但是包含著一種濃厚的風情。走進廳堂,桌子上花花綠綠的食品看得我眼花繚亂:清脆的藕片鋪在“寶蓮燈”上,各種各樣的瓜子成堆地散落在“蝴蝶翅”中,色彩鮮亮的油炸食品擺成奇形怪狀的形狀等等。
豐富多彩的食品一方面招待拜年的孩子,另一方面食品越多,喜慶分布則越來越廣泛,是來年的好兆頭。但是食品的誘惑并不能使我饞涎欲滴,蠶豆粉絲的味道才是真正的十里飄香。在家鄉,貼完春聯后,拜年的客人接連不斷,但是到了中午,大家都急匆匆趕回家和親人團聚在一起吃蠶豆粉絲。快到中午時,我和表兄弟們趕緊跑到田埂上塞住耳朵,等待爺爺奶奶放鞭炮。鞭炮聲震耳欲聾,驚天動地,我們躲在遠處的田野,心像小兔子似的怦怦地跳起來,只因為這鞭炮像張牙舞爪的怪獸,發出可怕的聲音,膽小如鼠的我不寒而栗。
鞭炮放完之后,新的一年來到了,我們一溜煙跑回家。堂屋里彌漫著煙霧,可以說是伸手不見五指,但是我們幾個小饞貓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咽,貪婪地吮吸著潤滑而又帶有韌性的蠶豆粉絲。湯汁的香味撲鼻而來,似乎掩蓋了難聞的煙味。煙霧散盡后,我們一窩蜂沖出去,手捧一堆鞭炮,悄悄地來到水邊,用火點燃鞭炮扔入水中,隨后水花四濺,一股泉水直沖上天,幾條魚兒一躍而出,翻了個跟頭,一會兒,水面上又恢復了平靜,我們早已不見了蹤影。有時候用煙屁股點燃鞭炮,還沒來得及見檢查是否點燃,就一閃而去,可水面上一點兒動靜也沒有,當我們歡呼而來探個究竟時,突然,一個大浪頭翻滾而來,鯉魚打挺的景象又重現。接著,一陣又一陣的驚叫聲回響在周圍,打破了山巒的寂靜。這就是孩子們唱晚而又驚險的游戲。晚上,親人團聚在一起放煙花,天空中五彩繽紛的雨點散開來,蘊含著一股輕松而又歡快的心情。
家鄉的春節令我回味無窮,家鄉春節的風土人情更讓我感受到人間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