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為話題的作文
以詩為話題的作文1:與詩同行
在這一段時間里,我們開展了“與詩同行”的活動,在本次活動中,我們了解了詩歌的起源,學習了如何欣賞詩歌,學習了在生活中如何運用詩,并且自己動手嘗試寫詩,從中體會到了詩歌文化博大精深。
在活動中,同學們分別收集了詩詞資料。我負責收集了現代詩和古詩。我盡情的欣賞這些詩人千古傳頌的作品,我新認識了一些詩人,如柳永、高適,還有唐宋四大家—關漢卿、鄭關祖、白樸、馬致遠。我又認識了現代詩人郭沫若、徐志摩、桂文亞、雨果、狄金森等。我知道了我國最早的詩經總集—《詩經》,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它凝集了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
我還知道了詩歌如何分類。按題材分,有山水詩、詠物詩、邊塞詩;按形式分,可以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按題材分,分為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
這次活動讓我感覺在詩的海洋里徜徉的感覺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是比作沙漠,我覺得我只得到了一粒小沙子;如果把詩比作細雨,我只得到了一滴小雨滴;如果把詩比作天空中的星星,我只得到了群星中最小的一顆。我要繼續在詩的海洋中遨游,盡情感受詩歌的無限樂趣。
以詩為話題的作文2:詩的魅力
古往今來,詩可以抒發一個人的情感,詩也可以描繪自然景色的幽美。詩可以揭露世間的美丑,可以向世人訴說一個別樣的世界。但對于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子來說,雖然還不能用最優美的詞匯來形容我對詩的熱愛,但詩無處不在。
當我們獨自站在高山之巔時,我不禁想起杜甫青年寫的一首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青年時期的杜甫向世人表達了他那豪情與壯志。令我不禁對未來有著無限的暢想。然而,世事難料唐朝后期,爆發安史之亂,民不聊生,正值晚年的他,悲憤的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一首悲情的詩向世人表達了統治者的昏庸,貪官污吏剝削人民,百姓饑寒交迫的黑暗社會,詩人悲憤卻無力改變,只能以詩表達自己的心情,現如今21世紀又何嘗沒有腐敗的社會現象,某某市長貪污,房爺房姐秀地產的現象還少嗎?如今都21世紀了,科技在不斷進步,難道我們人也不應該也跟著進步嗎?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代詩人韋應物寫的《滁州西澗》詩人以悠閑自在的心境向世人描寫了一幅深幽的草地,水急舟橫的美景。
詩是優美的代言人,他可以培養人的情操,提供一個人的修養。他也是世間的明鏡,向世人映照世間的另一面。我想正是有了是的存在,才使人對生活,對社會有了新的觀念,新的思考,新的動力,也許這就是詩的魅力吧。
以詩為話題的作文3:與古詩相伴
古詩,文學百花園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古詩,千百年來為人傳誦不衰;古詩,我的良師益友。
與古詩相伴,我感受到盛世王朝的廣博和豪邁,我感嘆世界滄海桑田的巨大改變,體悟人生的多姿多彩,就這樣與唐詩相伴,慢慢的產生了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感。
與古詩相伴,我感受到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那份真摯友情;我懂得了楊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豪放高歌;我隨王灣看到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絕景奇觀。
與古詩相伴,我感覺到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粗獷豪邁。我讀到李易安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慵倦情思;我體驗到杜牧的“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興趣盎然。
與古詩相伴,我直銷了盧照鄰的“寂寂寥寥楊子局,年年歲歲一床書。’的高尚氣節;我欣賞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條條青柳;我走進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母子深情。
與古詩相伴,我體驗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抑郁悲憤;我吟唱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慷慨悲歌;我與李太白共賞“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情有獨鐘。
與古詩相伴,我與蘇軾共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我與龔自珍一起見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人見真情;我與李白共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沖天豪情;我與陶淵明同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逸趣。
與古詩相伴,我走進杜甫起起伏伏的人生,曲折出以為千古流傳的“詩仙”。
與古詩相伴,我走進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才華橫溢的大詩人王摩潔的世界。
與古詩相伴,我走進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堅決與癡情。
與古詩相伴,我穿越了歷史的長空,親近并走進每一位詩人厚重而有深遠的心靈。
與古詩相伴,使我感到充盈而滿足,體驗到了人生的升華。
與古詩相伴,讓我走進一個別有的洞天的境界,人生在經歷中豐實。
與古詩相伴,在賞詞中暢游,我愿在詞海的指引下幻化為碟,不惜一切代價,感受生逸的靈動。
與古詩相伴,我升華,我感悟,我感動,我體驗人生的價值……
點擊下一頁分享更多以詩為話題的作文
p副標題e
以詩為話題的作文4:古詩中的春
“春色撩人,愛花風如扇,柳煙成陣。”沐浴著春光,順著春天的足跡,我懷著深切的自然與希望又來看春。
春天是充滿綠意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伴著和諧的春風,萬物恢復了以往的生機,“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小草破土而出,卻淡淡的,猶如剛剛出生的嬰兒身上的毛發,一派朦朧的清麗;“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楊柳發出翠芽,茂密的森林也變的一片綠色。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春天綠的那么美,那么自然,那么和諧。“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那是無渲染的綠,那是天然裝飾純真的綠,感動了人的心靈,浸透了人的思想。
春天是朦朧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天的到來引起了一場綿綿細雨。他半(這個字不準確)著朦朧的天際如一根根晶瑩剔透的銀線,把春天連到了大地,把春天連到了人間。“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春天的雨是朦朧的,沒有暴風雨之前的烏云那么低沉,沒有大霧的那么迷茫,沒有閃電,也無雷聲。只是朦朧的天際迷亂著人的眼睛,只有晶瑩的露珠浸透著人的心,把春天的消息撒向人間。
春天是活潑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明媚的春天里,魚兒躍出水塘,燕子順著微風,雙翅滑破天際。“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春天是一副萬花筒,是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春天的活力,那么富有生機,表現在千物萬物。小草努力的將自己的身子穿出泥土,展示著自己翠綠的身姿。“老樹著花無丑枝。”大樹發出新芽長出茁壯的身子,露出了自己茂密的綠葉,小魚兒爭相跳出水面,呼吸著春天的空氣。多么美好,和諧的一副多彩畫呀!
“一庭春色惱人來,滿地落花紅幾片。”池塘邊的垂絲海棠開出了粉艷艷的花,一束,一撇,一枝,猶如滿樹緋紅的云,輕巧可人,那么美,美到令人忍不住屏息來觀看。風過無痕,可是卻吹落了許些花瓣,隨風飄落,打著一陣輕旋巧落進碧波中,散入池塘,像個粉色的小船,飄呀飄,搖啊搖。
春天的空氣是美麗的,雖說好像不太合適,可是我想不出任何詞語能夠形容它,這就是所謂的“只可會意不能言傳”吧。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春天是綠的,春天是朦朧的,春天也是活力四射的,生機勃勃的,她綠的鮮明,朦朧幽美活力中顯出幾分生氣共同展示出春意盎然的多彩畫,多么美的春!
這就是春,朦朧而又清晰。
這就是春,給人清爽和愉悅。
這就是春,隱約充滿了希冀。
以詩為話題的作文5:春夜洛城聞笛
我,端起酒杯,慢慢地在房門外踱著腳步,一種“舉酒消愁愁更愁”的心思不邀而至。
我喝著酒,突然聽到一陣悅耳的笛聲。我驚奇、興奮,更感到無比的高興。聽著悅耳動聽的笛聲,我的腦海中出現家鄉的一切事物。真的,這聲音多么像家鄉的樂士吹的聲音。他的臉,他的手,還有那只漂亮的笛子。他坐在那里,不停地吹著吹著。許多人坐在那里,聽著那優美的樂聲,人們歡呼雀躍……
我抬頭看看天上那輪明月,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一夜飛渡鏡湖月”的情景。于是,放下手上的酒杯,沿著洛陽城去聽笛聲。我走在路上,聽著笛聲,我不禁起疑思“著笛聲從何而至”?我看著城邊那些房屋,城里的那些鋪子大都關了門,石街上,很少有人行走,偶爾有一兩聲鳥叫。這感覺真是冷淡。漸漸地走了一圈,總有笛子的聲音。
我不解,疑惑,這聲音是從何而至呢?于是我又沿著原路返回,走在街上,偶爾吹來一陣涼風,有些冷.我慢慢地傾聽著.走了一會兒,笛聲突然停了一下,接著又吹了起來,哇!這聲音好熟。是《折楊柳曲》?對,就是,我的心更加興奮。我猛地想起了自己家里門前那棵很大的柳樹。當春天一到,柳葉翠綠欲滴,一群群鳥兒棲息在柳樹上,嘰嘰喳喳地叫著。當我離家至京之時,親人、朋友們來到那棵柳樹下送我。我看到他們在哭,我想說什么,可怎么也說不出來。真有“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的情景……我想起了自己的朋友——汪倫,情不自禁地吟著:“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吟著這首詩,我想到了自己生活的孤獨,回憶起在家中生活的溫暖;想起了仕途生活的艱難,回憶起在家中的那份快感;想起了自己在異地舉目無親的慘境;回憶起家鄉人民的熱心。我看到了家鄉人民的笑容,聽到了家鄉人民熱切的話語,更感受到了家鄉人民那一份愛。
我繼續走著,伴著那優美的笛聲,不知不覺,回到了自己那一座小屋中。端起那杯酒,猛飲兩口,來到桌旁,鋪開紙,快速地寫到: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太白題
猜你感興趣: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