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對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性
數(shù)學,我們都是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數(shù)學,一直到研究生,博士我們都還要和這個“好朋友”打交道,為什么我們要如此重視數(shù)學?
口算對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性
很多教師和家長都認為,只要會口算,只要能 算得準,快一點慢一點,對數(shù)學成績的影響,似乎不大。其實,這種觀點,只是一種基于推 測的說漢,我可以負責地說,這一觀點是錯誤的。其實,小學生的口算能力,具有非常大的 潛能。雖說是小小年齡,但是如果按我的一套特殊的訓練方法來訓練,其口算速度可以提高好幾倍。小學生的口算速度提高以后,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也會隨之大大增強。 有一個很簡單的“口算游戲”,只要花幾分鐘做完這個游戲,你就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你原來 的想法是多么可美。下面是 22 題不進位的加法,我和三個女兒先后做了幾百遍,但我們父 女百做不厭,我們從中獲益匪淺。不信,你也來試試。 2+3= 4+5= 5+3= 3+6= 7+2= 4+4= 2+5= 5+2= 6+2= 3+3= 2+4= 1+6= 1+8= 4+3= 4+3= 4+3=2+1= 7+2= 4+5= 6+3= 4+4= 2+5= 這 22 題不進位的加法,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幾乎都會做??隙ㄊ怯每谒?,因為無須用筆算。 1982 年 10 月,我第一次實際測量了我的二女兒陳中靜的口算速度:65 秒。也是這一次, 我第一次測量我自己的口算速度:13 秒。 女兒 65 秒,老子 13 秒,這就不是快一點和慢一點的問題,這是快幾倍的問題。
我當 時想:
1、老子和女兒的差距在哪里?
2、老子和女兒的差距能不能縮小?
3、老子和女兒的差距能通過哪種辦法來縮小?
4、老子和女兒的差距能縮小到什么程度?
5、縮小這個差距到底需要多少時間?
這 22 題不進位的加法,如果要求在 13 秒鐘內做完,并且要求把答案寫在紙上,當然, 得數(shù)要全對,你能達到這個速度嗎?每個小學生都能達到嗎?如果讀者有小孩,看到這里, 我建議你試一下。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完成這 22 題不進位加法口算,需要 60 秒鐘以上的時間,我曾測 得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竟用了 88 秒。經過實際測量,你才知道,這個差距不是快一點慢 一點的問題, 而是相差幾倍的問題。 面對這一差距, 很我人都會認為是年齡的差距所造成的。 開始, 我也是這么認為的。 我喜歡拿小孩作試驗, 我希望以試驗結果來說服自己。 我當時想, 能不能通過訓練, 讓小中靜的口算速度也和我一樣快呢?如果能達到成人的口算速度, 那么 她以后做數(shù)學作業(yè)就快多了。 為了幫助小中靜提高口算速度,我采取摸著石頭過河的辦法。在小中靜做口算時,我雙 眼緊緊盯住小中靜的筆尖。經過仔細觀察,我很快發(fā)現(xiàn),小孩書寫阿拉伯數(shù)字的速度不快, 這是影響其運算速度的一個重要因素。 為了提高小中靜書寫阿拉伯數(shù)字的速度, 我采用單項 訓練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些單項訓練都是采用“玩”的方式來進行的。我和小中靜比賽 寫阿拉伯數(shù)字,經過短短幾分鐘,在我的指點下,小中靜書寫阿拉伯數(shù)字的速度大大提高, 已經很接受我的書寫速度。后來,經過訓練,小中靜對這 22 題的口算速度已非常接近我的 速度,我是 13 秒,小中靜是 14 秒。 在數(shù)學中,10 個阿拉伯數(shù)字是數(shù)學作業(yè)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字符,同時也是小學生發(fā)生 關鍵錯誤最多的書寫符號,。家長和老師們最頭疼的就是小學生經常把 6 看成 9,把 8 寫 成 3 之類的錯誤。初中生、高中生也不乏其人,因把算草上的 256 寫成 265 而丟掉 3 分 5 分,家長們、老師們對學生的這種錯誤無可奈何,總是諄諄告誡這些犯這類錯誤的學生或小 孩要慢一點,要細心一點,可是老師的教導,家長的呵斥總是沒有結果,有些小學生直到中 學這類錯誤也不見減少多少。 我個人認為,學生的這類錯誤通過口算訓練則可以迅速得到改正。通過口算訓練可以 10 倍、100 倍地提高小學生、中學生的口算準確充,從而有效地提高他們的數(shù)學成績。 訓練非常簡單,就是書寫 10 個阿拉伯數(shù)字:0、1、2、3、4、5、6、7、8、9、。
家長要根據(jù)小孩的學習能力,選擇適當?shù)木毩晝热葸M行訓練。最好從最簡單的開始。如 果第一次達不到參考標準,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同一內容,設置了多個練習。
開始訓練時,家長可以用手指壓住 2+3=,然后突然放開手指,旋即又壓住,讓小孩來 認這個“字”。小孩開始會有些不習慣認這樣的“字”,告訴他這些“字”,原本是一個算式,如 果當作一個“字”來認,也是可以的,只是這個“字”的結構有些特殊罷了。當小孩的思想轉了 彎以后,很快就會“認”這些“字”了。這個“認”與背加法口訣的“背”好像是一回事,但又不是 一回事, 通過以后的一些訓練項目以后, 讀者會自己明白。 孩子“認”會后就可以開始練習了, 如果設計的表格不夠用,可以自己動手畫一些。 使用下面的幾和表時請注意:
1.首次做比較口算訓練時,讓小孩做最前面的一欄 20 小題,記下所化時間秒數(shù),作為 原始口算速度,供日后比較分析之用。
2.隨后,讓小孩“認”下一欄 20 小題口算題,要求流暢,在認讀時有哪個小題不流暢, 則再認讀,直至能將 20 小題一口氣“認”下來,流暢無誤。
3.接著,讓小孩先作好訓練準備,家長持表,發(fā)口令“開始”,小孩執(zhí)筆在本書上作答, 答完告“完”,家長將自己記入比較口算訓練之一的相應欄目中,作為日后比較分析的數(shù)據(jù)。
4.每做一次訓練,都與達標速度比較一下,看看有沒有差距,如果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學 生,又未經訓練,一般來說,一二次就達標是有困難的,掌握一門技術需要反復的訓練。
5.每做一次訓練,都與上一次的速度比較一下,看看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家長應當適 當?shù)刭潛P一下小孩,說“不錯,有進步”,小孩這時需要鼓勵,正如在球場上拼搏的球隊員需 要自己的隊友當啦啦隊一樣,家長切不可一見自己的小孩的速度是 60 秒,而達標時間是 12 秒就急不可耐,說“真笨,怎么搞的”,如果當家長的你是這般德性,那你干不了這等需要耐 心和愛心才能做好的事情。
6.每次訓練,時間不宜過長,以半小時為宜,如果小孩一時興趣高還可以適當延長訓練 時間。
7.為了迅速達標,小孩在答題時,家長應當目不轉睛地盯著小孩的答題動作,如果小孩 寫答數(shù)時,在哪一題下筆與答數(shù)時有稍微的停留,就說明他這題還同“認”會,還需要訓練一 下“認”算式,可以單“認”這些沒認會的題。
8.上一次訓練與下一次訓練最好相隔一個星期左右,天天做這種訓練容易令人生煩,要 保護小孩的學習積極性,切不可傷害小孩的學習性積極性,當然,如果小孩主動要求多練, 那又當別論。
9.如果一個人單獨拿這些口算訓練題去訓練,也是可以的,但大多數(shù)小孩會覺得沒趣, 容易產生疲勞感,那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如果有家長或鄰居的小朋友參與的話,那可能收到 你意想不到的訓練效果,學習狀態(tài)也可以因此而改變,那孩子就非常高興,不易疲勞,如果 家長有興趣,讓小孩為你計時,你也測一下你的速度,讓子女來看看他爸媽的本領,則更能 增加這種訓練的樂趣,使小孩覺得與玩游戲一樣有趣。這就是我說到的“玩學習”。
請家長與小孩玩任何學習游戲時都不要忘了作下記錄, 這種記錄日后是非常有用的, 這 樣便于日后比較,知道進步了沒有,進步了,又進步了多少,你的小孩與其他的人家的孩子 相比,書寫技術有無差距,有差距這種差距又是多少。這種比較,很直觀地讓小孩子知道自 己的差距,而且容易激發(fā)小孩子的興趣,他們會很自然地產生趕超父母的想法,這樣激起的 興趣,有時可以達到令人高興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