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文化創新對海爾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年來,海爾在企業文化創新方面,將兩個文明建設做到了有機結合,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格局,海爾已發展成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制造商,成為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之首,成為現代企業的典范。
淺談文化創新對海爾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一、宣傳教育上的創新
海爾對員工的宣傳教育主要是通過海爾大學教育基地加以灌輸。每個海爾員工都要根據工作的分工不同進行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海爾思想、海爾觀念、海爾文化的灌輸,不斷地布道,使員工接受企業文化,把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
在海爾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聽不見單純的說教,很少有專門的形式,海爾通過諸如橫幅、標語、漫畫、書籍、手冊、影像制品等,讓全體員工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讓每個職工找到自我,定位自我,并努力實現自我。
在海爾中心大樓內懸掛了包括海爾精神、海爾作風、海爾業績、海爾理念的巨型宣傳條幅,每條宣傳條幅都鼓舞人心、新鮮大氣、沖擊力很強。比如海爾精神:“創造資源,美譽全球”;海爾作風:“人單合一,速決速勝”;比如“海爾品牌價值855億元,連續九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第一名”等等,無不體現出海爾強大的宣傳攻勢。
海爾集團中心大樓每層樓的走廊都懸掛了很多幅《海爾員工畫與畫》;海爾集團的展廳內展出了很多有關海爾的書籍和音像制品。比如以海爾創業精神,創民族品牌為題材的光盤《首席執行官》;以創業精神,從孩子抓起為題材的光盤《海爾兄弟》;以中國領袖企業,海爾的最新變革實踐為主題的書籍《海爾的高度》;以中國第一CEO的智慧,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迄今唯一正式授權傳記《張瑞敏如是說》等等,類似的書籍和音像制品至少在15種以上,并在展廳內現場進行展出和出售,不斷拓寬宣傳面。
海爾經驗告訴我們,以企業宣傳教育資源優勢,對職工進行新觀念的灌輸和新思想的滲透,使職工的思想定位能夠緊跟企業發展的步伐,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以此來提高全員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和個人綜合素質。
二、全面開放上的創新
海爾集團中心大樓共12層,從9層到12層都是展廳,分別有家居集成、嵌入家電、冰箱冷柜、洗衣機、空調、小家電、電視機、多元化、通訊、計算機、數碼等展廳,展廳中五花八門的產品令人眼花繚亂。
海爾展廳的全部展板涵蓋和濃縮了海爾20多年海爾的發展史,也見證了海爾突飛猛進不斷創新的腳步和歷程。展廳中一張張圖片真實記錄了海爾從一個虧損147萬元的小廠成為世界名企的歷程;一塊塊獎牌、一座座獎杯宣示著海爾不可一世的實力;展廳內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字,表達了整個民族對海爾給予的厚望。
海爾展廳不僅是海爾對外展示的一個窗口,是進行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愛崗敬業教育的形式和載體,而且是一個和諧、發展、創新、騰飛的思想教育基地,還是面向全國開展學習實踐、開發工業旅游的窗口和基地。每年有約幾十萬世界各國的人到海爾集團參觀。人們通過這個展覽可以非常直觀地、全方位地走進海爾、了解海爾。
在冰箱展廳,解說員詳細介紹了卡薩帝系列,該系列冰箱以其全新的設計理念徹底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冰箱設計:超大容量、不銹鋼外觀、多門的細分溫區以及方便節能的抽屜式設計,博得了國內國際的一致好評,而高端冰箱也成為海爾下一階段的研發重點。
參觀過海爾展廳的人都對海爾展廳的展覽形式和內容贊不絕口,他們說海爾的文化底蘊很深厚,海爾人用頑強的拼搏和不斷創新的精神,為我國的家電工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嘆服的功績。
用海爾展廳講解員的話說,海爾通過舉辦展覽,試圖用一種新的形式,一種新的理念,一股新的激情,激勵每一個海爾人不忘過去、珍惜現在、創建未來的激情和干勁,推動海爾人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各項工作中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
海爾經驗告訴我們,打造企業品牌是企業發展戰略的第一步。企業形象是一種信譽,是一種無形資產。在創建企業形象工程方面,應在6S現場管理上多做文章,全方位合理規劃,增加和諧度,分步實施,有力地宣傳企業。
三、文化氛圍上的創新
創新是海爾文化的靈魂。海爾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這種創新就像人的DNA基因一樣,遺傳到了海爾每名員工身上。像海爾提倡的發揮個人創新能力的SBU管理、合理化建議明星等,賦予員工極大的創新激情和保證,這正是形成海爾企業文化概念的關鍵所在。
海爾大學的校訓是:“創新”、“求實”。校園內有一幅對聯,“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回廊壁上“不能更新觀念無異于自我拋棄”的標語表現了海爾大學先進的辦學理念。
在海爾大學校園內有一灣小小的池塘,起名 “勺海”。這就是海爾人的思維和實踐。張瑞敏曾寫過一篇《海爾是海》的短文,他號召全體員工要有大海一樣的品質和風格,把海爾變成團結的海、智慧的海、奮進的海。
像“勺海”這樣精心設計、以小見大、以物寄情的細小環境,在海爾企業文化中還有許多,形成了賦神以物、以物載神、以神狀物、相得益彰的良好氛圍和效果。
海爾經驗告訴我們,建立高壓、強勢的企業文化氛圍,加強和突出企業文化的作用和效果,用文化的力量解決管理上的難題。如海爾的”優秀的產品是由優秀的人生產出來的"。員工在這種文化氛圍下,就會很自然將創新運用到工作之中。
四、管理模式上的創新
海爾集團以高效的精細化管理、優良的產品、優質的售后服務,打開了國內國際市場,贏得了良好的社會信譽,被譽為“海爾現象。”它的成功秘訣就在于“精”和“細”。海爾集團從領導決策、管理制度、人才的運用等方面都體現著精細化的管理方式。
所謂“精細”就是精密細致之意。海爾集團領略到了古人對事物認識的精髓,又借鑒了外國先進的管理經驗,創建了海爾精細化管理模式,引起了世人的極大關注。
生產線現場的“6S”大腳印給人們的印象很深。在每個工序前,有約1平方米的方框,里面是兩只腳印,每班上下班,都會有一名績效最好的員工站在腳印上,其它員工整齊的排成一排,聽這名員工的心得,或者聽班長的布置和評價,時間很短,只有約十分鐘,然后大家對“6S”的要求大聲的背誦一遍,班與班間的聲音交互,響徹整個車間。從各路人才的烏合之眾到經營自我、挑戰自我的團隊合力;從不認識質量到“第一是質量,第二是質量,第三還是質量”的決心到迅速反應,馬上行動的永創新高,無處不在反映著海爾的物質文化、制度行為文化和海爾的價值觀。
張瑞敏曾針對海爾當時存在的做事懶散、不認真的狀況,提出了OEC管理法,所謂OEC管理法,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全方位對每個人每一天所做的每件事進行控制和清理,總結起來叫做“日事日畢、日清日高”。這種管理方法可以用五句話概括:“總賬不漏項、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憑效果、管人憑考核。”
OEC管理是一種簡單的并且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這在海爾滾筒洗衣機車間現場就可以看到:一是車間整個生產線上、介紹崗位人員基本信息的看板,懸掛在生產線每一名員工的工作臺上方;二是在人行道兩側豎立的生產管理看板,類似于把車間管理文本資料等,以定置看板的形式展現在車間生產現場;三是把OEC管理法的具體應用體現在表格上,這種表格就是相對簡單的管理與考核的工具。通過表格,員工需要確認每日的重點工作和一般工作,并對第二天的工作做計劃。管理者通過表格了解員工當天的工作成果,確認第二天的工作計劃。通過這種管理方式可以看出,每一個員工的各項工作都有書面的見證,這樣基本上杜絕了“推諉”或是“狡辯”,工作有沒有完成一目了然。
海爾經驗告訴我們,只有把握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通過管理上的不斷創新,追求“零缺陷”管理,形成一套科學的管理體系。同時,推動精細化管理模式,規范員工的工作標準,向“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方向發展。在企業效益最大化的基礎上,實現企業文化的升華和同步提高,形成一套具有個性特色的先進的管理模式。
五、思想觀念上的創新
“觀念是創新的先導”。海爾在國內外市場上的不斷創新之舉,是以一系列創新的觀念為先導的。“只有淡季思想,沒有淡季市場”的市場觀;“先賣信譽,后賣產品”的品牌觀;“用戶永遠是對的”、“以對用戶的忠誠度換取用戶對海爾品牌忠誠度”的服務觀;“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的用人觀等等,共同構成了海爾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成為海爾人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成為引導和促進企業創新的活力源泉。
海爾的思想觀念簡單地講,可以歸納為四個字:“追求卓越”。追求卓越就是目標無止境,就是要敢于否定自己,敢在別人否定你之前否定自己。因為追求卓越,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親手砸毀了700臺不合格的冰箱。海爾人提出了“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爭第一”的精神,奪得冰箱行業的第一塊國家質量金牌,連續九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第一名、入圍世界品牌百強。從大處看,追求卓越是企業在發展目標和戰略上志存高遠,從小處看,追求卓越則是追求過程的嚴謹,結果的到位,是對不論大小事一抓到底的韌勁,海爾人做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海爾“OEC”管理法中,每人每天的工作不僅要“日清”,還要“日高”,就是今天的工作永遠比昨天做得更好。
海爾要求自己永遠自強不息,永遠如履薄冰,永遠戰勝滿足感,永遠戰勝自我,體現了自身的價值個性和生存理念。因此,海爾人將“敬業報國,追求卓越”作為自己的企業精神。
海爾經驗告訴我們,要創新,思維的改變是關鍵,觀念決定成敗,觀念決定行動,創新的第一步是創新思維定勢。因此,在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要形成一套自身的品牌觀念、市場觀念、用人觀念、管理觀念體系,從而形成具有本企業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成為員工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成為企業發展的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