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職業生涯中自我學習的重要性(2)
問題的產生大多與缺乏學習有關。在生活中順其自然,而不是自己去影響生活。這好比把你的全部希望都賭在彩票上,而不是想方設法去更好地利用觸手可及的資源。
另一方面,成功人士都能不斷通過實踐學習,改進自己的行為,掌握技能并從中獲得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這其實也就是自學的全部內涵。
自學與其它形式學習的區別在于,前者將尋求學習機會的任務交給了學習者本人。在其它的學習形式中,你必須依靠他人。在童年時代,你所掌握的大部分知識是從父母或老師那里學來的。進入成年后,你所學會的大多數技能,如開車、滑雪、操作計算機等,包括操作過程和理解過程,都來源于外部。這些技能一旦學會,便可隨時遣用。
然而,其它的學習內容,如學會如何化解人際間的矛盾、如何發揮作為團隊中一員的作用,卻并非如此直截了當。這些問題更為復雜,超出了單純體力或智力的范圍。它需要你不斷反思,借助你以前的經驗積累來理解和掌握。
復雜局面的控制通常不能操之過急,而且事先也很難準確預料最終結果。它需要一段時間的經驗積累。在此,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簡單的技巧。因此在日益復雜的社會中應該加強自我引導,增強反應能力。
《刻意求變》一文的作者Allen Tough(塔夫)說,成年人只有不到30%的知識是通過正規教育、顧問及老板得來的。多達70%的知識來自他們的親身體驗,因而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良性循環
可惜的是,由于你的切身體驗一般來說也是不可預料的,對這種體驗所作的反應無法事先界定,所以這種形式的學習通常是下意識發生的,就象復印過程一樣。這樣,這些體驗的學習價值可能會被破壞,錯誤的東西得以滋長。你學會隱瞞問題,是因為你所在的單位“槍打傳信人”。你學會在人前搶先抖出最后結果,是因為這種結果能得到贊賞。
反思學習過程是一種能保證你從實際體驗中獲取教益的過程,以此作為促使人生閱歷增長和專業技能成熟的手段。如過程特性圖所示,反思學習是對正在發生的行為和事件進行理性的審視。它能產生一種可以指明未來活動和行為的洞見。
這個周期過程可用一個圓球表示,它是一個由親身經歷觸發、從反應開始、通過發現和計劃推動個人內向運動的過程。在重新學習之后,個人將再次參與實際體驗過程中去。
反思學習過程是一個體驗過程,學習者可以將認識與行為實時聯系。它還具重復性,每個有意義的經歷和經驗都代表一種參與反思過程的機會,從而可使學習行為得以延續。最后一點是自學者自我掌控自己的學習進程。
未來的管理挑戰當然是無法預見的,機遇也同樣如此:富有創造性的令人滿意的工作、更有效率的企業、更為和諧的人際關系,以及更強的自我指導能力等等。你的任務是作好準備,使這些機會不至于從指間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