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作文指導:敘事作文的寫作技巧
【敘事作文的寫作技巧】
一、材料作文與敘事體新材料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區別
--沒有明確的寫作任務指令,寫作者可以隨心所寫,可以寫得自由寬泛。
--所謂敘事體,既有具體分析整個事件的過程。如比賽的過程敘述。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于無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后,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并將這起舉報發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友點贊,也引發一些質疑,經媒體報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明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以上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改造過的2015試題,既是原先的“敘事體新材料作文”。
--敘事體材料的特點與好處:具體分析整個事件有幾層推進:
第一層是23歲的女大學生舉報父親開車打電話這一核心事件;
第二層是警方對父親給予處罰,及之后對這起事件--將私信公開到官方微博,使之變為公眾事件;
第三層是網友和媒體的加入,使這件事引發更大范圍的討論。這就使材料有了不同維度的討論空間。 --事件的敘述是推進的過程,推進的過程又是矛盾展開的過程,這樣寫作者有了多維的寫作空間。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后三名候選人:大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為解除生命科學之謎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
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所謂的“敘事體新材料任務驅動型作文”,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敘事體新材料+任務驅動型作文。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加一個具體寫作任務指令。
二、敘事體新材料任務驅動型作文特點
至于命題方向,將“一點四面”滲透于作文之中,是試題立意的方向。“如全國二卷作文材料中的三個候選人,與科技創新、邁向制造業強國、提高全民文化素養、建設美麗中國等當代人的夢想相呼應,滲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國一卷作文‘女兒舉報父親開車打電話’,引導學生樹立并踐行正確的法制觀念;上海作文題以‘堅硬和柔軟’為內容,引導考生對‘和諧自我’進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高考語文突出體現高考內容改革方向,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創新能力四個方面的考查,通過形成“一點四面”實現高考語文的育人導向。學生熟悉的話題、生活中學生經常遇到的社會現象、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文化社會現象。精選材料內容,從熟悉的題材或社會熱點問題切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領考生關注社會生活,思考個人成長方向,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
三名候選人中,“大李”是以世界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為原型改編,他在事業高峰期毅然回國教書育人,率領團隊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老王”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萬君為原型改編,這位中國北車長客股份公司的電焊工練就了一手絕活,從普通職高畢業生成長為榮膺“中華技能大獎”的焊接大師。“小劉”相對比較特殊,是由眾多旅行攝影家和網絡博主的事跡編制而成 。
試題往往是給學生創作出一個情境,出現對立性的問題,讓考生通過寫作,提出解決處理問題的想法和方案。
與以往傳統作文不同的是,任務型寫作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就事論事,就理論理,寫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確、單一。
“最好角度”是什么?往往見仁見智,致使閱卷者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見,指令性任務,就為閱卷樹立了一個標準,避免閱卷的隨意性。
“敘事體新材料任務驅動”這個提法有三個關鍵詞,“敘事體”、“新材料”、“任務驅動”,我們在評判一個作文題目是否與當今全國卷精神合拍時,應該從這三個關鍵詞入手。
“敘事體”,這是相對于以往的一些以名言名句、詩詞漫畫等而言的作文材料呈現形式,基本就是描敘當前社會上存在的熱點人事。
“新材料”強調的是五性(可寫性、選擇性、導向性、探究性、防套性)和五特征(事件有過程、有發展、有多方人員參與、有爭議性、十八九歲青年學生有表達欲望),這是作文題材料內容的要求。
概括地說它有這樣幾個特點:
1、指令性
指令性就是作文的寫作任務必須是明確的、具體的,引導考生就一個具體明確的要求來寫作,寫作的針對性更強。作文導向十分清晰。如2015年課標 “誰更有風采”。 2016年泉州質檢
耶魯大學畢業生辛德仁于1957年設立耶魯大學辛德仁獎,以鼓勵學生藏書。1963年的比賽,冠軍頒給一位收藏《火車時刻手冊》這類書籍的學生,而藏有兩百部名著作家福克納的作品及與福克納有關書籍的布羅斯基獲得亞軍。布羅斯基后來成為著名藏書家,他把藏書捐給東南密蘇里州立大學,而不是耶魯。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就耶魯大學或布羅斯基的做法,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完成寫作任務;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這種任務型作文,都應該指令什么?
(1)體式指令,指令寫成什么樣的文體;
(2)內容指令,指令寫作內容是什么;
(3)思維指令,指令問題的焦點,寫作的著力點;
(4)對象指令,指令具體的問題。
2、矛盾性
作文材料要給出一個情境,出現對立性或說矛盾性的問題,然后要求考生提出解決處理問題的想法和方案。
由于出現了一個對立性、矛盾性的情境,那么,就需要考生進行探究,探究就是對作文內容去做深入探討、認真研究。作文的探究性是要圍繞作文材料中有爭議、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分析矛盾、解決矛盾。這就加強了對理性思維和理性表達的引導。
3、權衡性
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則,材料本身沒有做價值判斷,材料意義的容涵性與開放性強,那么考生必須權衡,只有衡量、考慮、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當、準確的“選擇”,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認識與思考、冷靜的分析、邏輯性的表達。
“權衡”是審題的關鍵。
4、辨析性
辨析性或者叫思辨性。
如果說“權衡性”還是在審題階段,其中當然也會有辨析,而“辨析性”,還主要體現在行文中,辨析關鍵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質-------
辨析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維能力特征。符合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來發展中研究的重要內容。2015 年的很多作文題都在注重思辨上下了很大工夫。如上海作文題以“心中堅硬的東西和柔軟的東西之間的關系”為內容,引導考生對“和諧自我”進行思考,考查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有見地、有創新的思考。
5、比較性
“誰更有風采?”,那么就需要比較、辨析,而且是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自己的觀點
這是寫作的關鍵。多維度地比較論證說理,比如從貢獻、價值、意義、社會需求度等角度進行比較論證。這樣的題型,往往作文材料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則,就更需要比較說理論證。寫作的重點是說明選擇的原則、理由,在強烈的對比中,鮮明地闡述自己的論點,凸顯自己的觀點。
三、敘事體新材料任務驅動型作文審題立意與要求解讀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后三名候選人:大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為解除生命科學之謎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
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這道題目密切結合主流價值觀,引導學生關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后三名候選人。”--構建場景,我們可以捕捉到候選人物的特征“有風采”。接下來公布了三名候選人:小李、老王和小劉。最后留下問題:“這三個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考生必須從三個人物中選擇之一,說明其最具“風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過程。
第一個人物:“小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為解除生命科學之謎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為國際學術最前沿。”
小李是時代的佼佼者,優秀知識分子的代表,他的成就在于學術上的創新。此外,他具有“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的優點,分別對應著“積累”“思考”“遠大志向”“創新”的成功要素,這四點也是高考作文的常見主題。
所以,如果你認為小李最具風采,那么你的理由應該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從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認為最具風采的人物是能夠在某個領域做出重大突破的創新型人才,他具有遠大的志向并愿意不斷努力,在長期的積累中不斷思考,做出某個領域內的創新”。
第二個人物:“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
這是另一種人生軌道,與小李不同,老王并未做出行業內新的突破;但是他認真專注,在平凡的崗位工作做到極致,因而具有“愛崗敬業”的特點。
所以,如果你認為老王最具風采,那么你的理由是也應該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從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認為最具風采的人物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跡的普通人,他愛崗敬業,幾十年如一日,將自己的技能發揮到極致。”
第三個人物:“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時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
小劉象征著一種精神上的追求,他不是某一領域內最優秀的人,但是他的作品引起無數人的共鳴。所以,如果你認為小劉最具風采,那么你的理由應該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從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認為最具風采的人物是能夠給人們帶來精神食糧的藝術家,他用自己之所長,豐富了人們的內心世界。”在論述中,古今中外優秀藝術家和文學家的事例都可以使用。
事實上這道題目向我們展示了三種生活方式,我們認為最具風采的那個人的生活軌跡,也正是我們的向往所在。這道題目符合高考作文對于考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僅考察寫作水平,同時也在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會責任與公民意識。在這道題中,考生的思考過程尤為重要,抓住人物的軌跡和閃光點,才抓住了這道題的寫作命脈。
首先,抓住三則材料的特點,為回答“誰更具風采”做好準備。
三個人物的特點:小李的特點是篤學敏思,矢志創新;老王的特點是愛崗敬業,技術完美;小劉的特點是酷愛攝影,留住鄉愁。
其次,分析“要求”:
要求有二:
1、這三個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
一是三個人都具風采,二是誰更具風采。
特別注意“更”字:“更”是副詞,有“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層。
結合本題說,應該是三個人物都具有風采,你認為都有風采,誰最具風采呢?這就要求你作文必須對三個人物進行比較,表明了必須用“比較的寫法”作文。在比較中說明你的理由。
2、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a材料的內容即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后三名候選人:小李、老王、小劉,寫出他們各自的成功的原因和成就。他們各有特色,風采十足,你認為誰更具風采?
材料的含意即他們都很有風采,分別是創新的典型、技術的典型,酷愛的典型,請你選出一位最具風采的,說出你的理由。理由即他們各自成功的原因和成就,以及對他們的貢獻、價值、意義作用的評判。
B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思考的含義是進行比較深刻、周到的思維活動。
權衡的含義是比較、衡量、考慮。
選擇的含義是挑選。
寫作任務就是思考、權衡、選擇。優中選優。
這三個詞的排列順序是有講究的。要權衡,就要先思考;要選擇,就要先權衡。思考、權衡是選擇的前提,選擇是結果、結論。
要選擇首先需做出多方權衡,然后對利弊作出判斷,再作出選擇。選擇-權衡-判斷-選擇,恰好繞成一個圓。有選擇就有權衡。
選擇不可能既是此又是彼,只能不是此就是彼。
權衡是選擇的前奏。權衡更多的是思考。
選擇:主要考慮的是哪一個更具風采。
權衡:主要是比較。比較誰更具風采。
無論是權衡,還是最后的選擇都要注意最優化原則。即優中選優
應該說選擇誰更具風采,都是可以的。問題是要自圓其說,說出理由,說出道理,讓人信服。
2、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月3日大閱兵馬上就要開始了,場外:他們是“替補”,他們還在人行道上練兵,沒有絲毫的不滿與怠墮看著戰友們準備迎閱,可他們是不上場的-------他們認為,崇高是不分崗位的!
(2)閱兵場上,筆挺的軍姿,整齊劃一的徒步方隊,威武昂揚,人們為閱兵喝彩,為祖國點贊,可同時是否更感動于將士們日日夜夜的苦練?每一個細節如果沒有千遍萬遍的演練,哪能做到極致?
這里什么更讓你感動?請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立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解說:
1、這題顯然是仿2015年高考課標題的作文,擬定的。難度也基本相同。
這是一個給材料,又給定寫作任務的作文題。
2、材料有兩則,特點十分明顯。先說景,后說情,用“可”分開。這里“可”有轉載的含意。顯然作文立意的重點在“情”上,在“可”的后面。如果立意在“可”前,那么,是偏離題意的,或者說離題的。
3、材料內容是9-3閱兵;材料含意是至少三個:1、崇高是不分崗位的;2、日日夜夜的苦練;3、每一個細節-----千遍萬遍的演練,-----做到極致。
4、作文的任務是:“這里什么更讓你感動?請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與選擇。”
"這里什么"指的的是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這是作文的范圍,不能離開,離開就是跑題。
“更”,有比較、對比的意思。所以要在三個立意點中選擇一個寫,寫出更感動的原因、理由,且必須對比著寫,主要回答為什么選擇這個,而不是那個,以顯示你的“思考”。
“你”,是有含意的。是學生的感動,而不是軍人的感動,一般說是電視機前的感動,而不是親臨現場的感動,要寫出自己的、個性化的感動。
5、寫閱兵,學生會滔滔不絕。但是可能寫成泛泛的觀后感,內容可能會離開材料的規定。這樣的是不及格的文章。
6、立意除了材料給的三點,可以另擬,但是脫離材料的規定范圍是不行的。跑題。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夏門大學94歲高齡教授潘懋元,用79年執著于一件事,研究高等教育學,開創中國高等教育學科之先河;
某大學生熱衷于參與選秀節目,渴望一夜走紅,登上人生巔峰;
更有一種人羨慕“官二代”“富二代”,坐享其成……
這三種人中,你欣賞誰?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提示:
從材料看,三種人三種不同的人生追求方式,體現三種迥異的人生追求。所以,可以圍繞“個人價值觀”來談。
可以充分肯定潘教授的“大道至簡”的人生追求,褒揚這種生命不止、奮斗不止、一以貫之的進取精神。尤其在充斥浮躁與喧囂的當下。
對某大學生的行為,可褒可貶,褒其有所追求,貶其急功近利。
也可以批評第三種人的庸俗低級、靈魂扭曲的畸形人生價值觀,只滿足“混日子”,渾渾噩噩,不思進取,用慵懶的心態,終其平庸的一生。值得當代青年警惕。
下一頁2017年中考作文指導:敘事作文的寫作技巧的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