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話題作文范文4篇
良心話題作文范文一
懺悔不同于后悔,那太淺薄;懺悔不同于懊悔,那太感性。懺悔是心靈的凈化,是生命的升華,是靈魂深處的柔軟被捶擊后的痛楚。
懂得懺悔是幸福的。當人做錯了事,侵犯了自己心靈的道德底線時,上帝安排的那個住在人心靈深處的看守——良心,就會拿出它的武器,一下一下扎著我們,讓我們從心底感到恐慌,而不管你表面如何偽裝。懂得懺悔的人把自己的過錯交出來,交給天地、上帝、佛祖、文字、墻、家里養的小狗,這樣他才可以得到心靈的救贖,正如《圣經》中所說:“當主看著你的時候,交出你心底的骯臟,你將得到救贖。”當然交給警察也行。
所謂生活的壓力其實不只來源于社會,更多的時候來源于我們的內心。我們每個人都犯過錯,小錯大錯乃至罪惡,從而心靈得不到安寧。一個心里得不到安寧的人,當然會覺得整天喘不過氣來。這時,我們要懺悔。在懺悔中凈化心靈,在懺悔中升華靈魂,在懺悔中提升自己,在懺悔中決然前行。
我們自然是無神論者,我們自然也不會迷信。但是,我們還是要學會懺悔。
學會懺悔,因為曾經給予他人的苦難;學會懺悔,因為千瘡百孔的地球;學會懺悔,因為多少被滅絕的生靈!
君子日參省乎己,然后有浩然之氣。
沒有神的時代,并不意味著就不需要懺悔。放棄了信仰,迷失了方向,沒有了理想,沉溺于表象,灰暗了燈光。我們要在懺悔中找回信仰,在懺悔中辨清方向,在懺悔中堅持理想,在懺悔中看透表象,用懺悔點亮新的燈光,開始新的遠航。
巴金是“二十世紀的良心”,那么二十一世紀呢?不需要良心了?我很喜歡將武與禪用來比喻科技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少林功夫每一項絕藝都有相應禪理化其戾氣。因為“武乃干天和,滅人倫之物。若無心境相應,走火入魔乃必然也。”沒有懺悔,其心靈就得不到凈化,從而跟不上物質的發展,失去正確意識的引導。如此,越高速發展的物質文明只會讓人類在喪失自我的道路上走得越遠。
因此,我們要學會懺悔,讓我們從頭再來,輕松上陣,走向明天。
良心話題作文范文二
善是什么?善是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善是課間主動排隊走路,不說話,不打鬧;善是看到地上有廢紙,馬上撿起;善是下雨天,看到沒帶傘的同學,為他撐起一片睛空;善是在家主動幫家長看家務;善是看到下班回家的父母,為他們捶捶背,倒杯熱茶……
孔子說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告訴我們,即使是小惡也不能去做,即使是小善也必須去做。校長倡導我們,每天要求做一件好事,用善心,善行,善言去影響身邊的人,從小沐浴善的雨露,從小呼吸善的空氣,小人培養善的德行。
人間處處充滿善。一天,我和媽媽出去玩,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我看到了一位衣著破舊的叔叔,他拿著一把褪了色的吉他,看到天橋上的人越來越多,叔叔開始談起了吉他。清脆的琴聲吸引了許多人,有大人,孩子,還有老人。當悠揚的琴聲停止,我看到叔叔的碗里的錢明顯多了。我想: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他幫助,這,就是善良。
日行一善,積善成德,行善之人,人必善之。當善行成為一種習慣,當善行成為我們每一個自覺的行為準則,我們這個世界就會無處不美,無人不芳。
日行一善,并不是非要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在我們的《日行一善》記錄本中,校長的寄語是:地上種上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惡。校長希望我們做一個心中有善的人,做一個心中存有善的人。
一輩子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只做好事。讓我們日行一善,積善成德吧!
良心話題作文范文三
“良心”一詞在當今社會高頻率的被使用,但遺憾的是卻總與賣假藥、賣假酒的連用。其實它指和自己行為有關的對是非善惡正確的認識。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正義的舉動,而這在當今的和平年代并不凸顯。所以反面例子很多。可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呢?
中國自古留住一句話,叫“文人相輕”。而戰亂之中的魯迅和瞿秋白卻肝膽相照,引為同志。魯迅素來是與同時代的文人“相輕”的,而瞿秋白也是名士一硬漢,只是文人相輕之后卻能促膝談心,到硬漢對同志也只有道義可言。所以兩人即使只有書信來往,友誼卻十分深厚。在危難中互相幫助,因為相對于外人而言,他們是一家人。這就是對是非善惡正確的認識和正確的行為,這就是良心所在。
不僅是中國人在危難中體現了良心的力量,外國人也如此;不僅是文人有良心,最“卑賤”的人也如此。比如莫泊桑筆下的《羊脂球》。
“羊脂球”是整個小說里良心的化身,她雖然被人們鄙視,卻有一顆愛國的心,卻有著身為法國人應有的良心,這良心又演變成了一種尊嚴。她既然發自內心的痛恨德國人,怎么能隨意的出賣自己的靈魂?她將對是非善惡的判斷化為了自己的反抗,哪怕這力量極小,終究是對良心的詮釋。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事出國留學網是要憑良心的。
還是莫泊桑筆下的人物,我們熟悉的馬蒂爾德,她是幾乎“敗”給了良心的,卻因良心成就了自身。十年艱辛,她始終憑著良心做事。丟項鏈在我們看來是多么小的一件事,但她卻因為良心的召喚一直在彌補她的過失,良心在她身上閃現著人性的光輝。
如今的社會也有許多“良心”,比如方舟子用一人之力打垮了無數詐騙集團,還社會清白和諧。他們的做法確實很激進但是其精神起碼值得尊重。
作為當今的學生,我認為生來就應擁有一種社會責任感,這是古往今來中國文人共同的追求,“救人民于水火”是政客、詩人包括隱士的共同“良心”。而今,我們便是社會的良心,為給更多的人享福,也為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也許我們該回到良心的本意:善良的心地。這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也是世間賢士共同的理念。我們,是社會的良心。
良心話題作文范文四
有一件最古老的“老古董”,比明代的木器、宋代的官窯、唐代的彩俑、漢代的錢幣、戰國的銅器都更古老。可是,拍賣商說,賣不出錢,拍不出價。“不是都說這東西值錢嗎?”“這東西是貴重,但不值錢,貴重不等于值錢,更不等于能賣出個價錢來!”你猜是什么?對了,就是這個“良心”。良,好的意思,就是古人說的仁,良心也就是與好心、善心、愛心、同情心意思相近的一類。它是古老,人之能稱為人的那一天起,就講它了。
說不能賣,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能賣。光天化日下,沒人拿出來賣,也不知它是個什么樣子,更沒有人出錢買。
說不能賣,也不盡然,不是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這個人把良心賣給魔鬼了。”“這是個出賣良心的家伙!”“干什么都行,賣良心的事咱可不能做。”這些話常在耳邊轉,可見良心還是有人在賣。
光天化日下不賣,悄悄地賣,黑市買賣,天知地知自己知。什么人在賣?什么時候賣?大概老百姓心中都有數。比方說,鬼子進了北京城,有個人賣了良心,他叫周作人,盡管他“五四”時還是個驍將,但從此后人們說他是漢奸。過去有賣良心的,今天也有,今后還會有。賣良心換什么?有換錢的,有換官的,有換名譽地位的,雖說是私下里進行,但一賣掉了良心,人就不是原來那個人了,還是商人,叫奸商,還是當官的,叫貪官,還是……但還能不能叫人。難說。
良心好像是從娘胎里帶來的,像賈寶玉掛在脖子上那石墜兒,在自己身上擱著時,不覺得是個寶貝,真有一天賣了,才知道沒有了良心,活著就不像個人了。就這一點說,人人知道它厲害。于是良心兩個字,就像橡皮糖,在每張嘴里嚼:“沒良心的啊!”“天理良心呀!”“良心叫狗吃了的!”“憑良心!”“摸著良心再說!”在這些比流行歌曲更流行的市井咒語里,我們感覺到的常常不是良心,而是用良心當盾牌,藏在盾牌后的形形色色不良之心。
老百姓做人有個最基本的準則:昧良心的事不能干。這話簡單,這話也厲害,這是從有了人以來,最起碼的“人的標準”。什么是好人,什么是成功的人,什么是社會的精英,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標準,但“算不算個人”,從古到今只有一個標準:不做昧良心的事。做了這樣的事,良心就賣給別人了。
都這么說,天知地知自知。那么自己的良心還在不在懷里揣著,萬一自己也弄不清楚怎么辦?說是“摸著良心”,往哪兒摸呀?我認為,有三條可以作為自測標準:一是沒做過那種會自己罵自己不是個東西的事情,二是不會因為做了哪件事為它做噩夢,三是半夜不怕鬼敲門也不怕警官來敲門。能這樣,放心吧,良心還在自己懷里,沒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