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15年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和解析(5)
【注】 ①張長 ?白族,原名趙培中,1938年出生于瀾滄江畔云龍縣一個叫漕澗的白族村莊里。曾做過鄉村醫生。1957年開始創作,曾獲全國短篇小說獎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中國國學研究會研究員,云南省文史館館員,國家一級作家。②汪曾祺先生就讀西南聯大時,常常穿過翠湖去圖書館看書,留下深刻印象。多年后回憶往事,寫下《翠湖心影》一文。
17.聯系上下文,說說第⑤段中加點的詞“百家爭鳴”的含義。(2分)
【答案】原指說法很多,文中指早晨翠湖里吼叫的人多。在此作者委婉地表達了清晨“擾人清夢”的吼叫聲的厭惡與不滿。
【解析】詞語含義的理解,既要掌握詞語的字面義,更要理解詞語的字后一,以及由此傳達出的作者的某種感情。
18.作者住在翠湖邊,對翠湖的感受有怎樣的變化?(2分)
【答案】先前的翠湖是一個好去處,實在難得;隨著城市的急劇膨脹,昆明城區不斷擴張,翠湖成了街心花園,“我”感到好無奈。如今,翠湖留下的只是一個心影而已。
【解析】閱讀全文,把握文章主旨,進而整理出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的思路脈絡
19.文中多處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有何用意?(2分)
【答案】多處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體現出文章厚重的文化底蘊;優美的語句進一步表現了翠湖的美麗;引用的語句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翠湖的喜愛之情。
【解析】引用在文中的作用,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另一方面也表達了作者對翠湖的喜愛之情。
20.請展開想象,描繪選文第⑧段中作者想尋找的當年翠湖“柳林洗嗎”的田園風光。(6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3分)
【答案】當年的翠湖“清回透徹,蔬圃居其半”,周圍種菜的人家很多。再往遠古追思,那么它就只是昆明城外“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種千葉蓮”的一片沼澤了。
21.閱讀下面兩則材料,談談你對選文主旨的理解。(3分)
【鏈接材料】
【材料一】如今,鱗次櫛比的高樓和變幻莫測的霓虹燈已經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遠留給了昨天的記憶。都市原來也如人一樣在不斷的發育,等我們倏然領悟到它的變遷時,往昔的一切已如深入泥土中的老酒……
(杜衛東《明天不封陽臺》)
【材料二】無論這世界多么大,無論去過多少地方,總有一個地點,讓我刻骨銘心,它收藏著我的童年,我的成長。我是它的人,我仍在尋找和它的精神聯系。
(王開嶺《人出生的地方》)
【答案】選文對留在“心影”里的翠湖的回憶以及對現實中的翠湖景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田園風光的懷念與向往之情,對嘈雜喧囂的都市生活的厭惡與無奈之感。
【解析】概括文章主旨,需要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結合所給材料,加以歸納整理即可。
三、綜合性學習。(含22~24題,共6分)
2015年5月23日,第39個國際博物館日,云南省博物館新館正式對社會永久免費開放。學校組織了“走進博物館”語文實踐活動。請你閱讀以下材料,根據要求完成任務。
【材料一】博物館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保存記憶的殿堂,可以展示歷史、弘揚傳統,啟示未來。博物館也是一座城市文化形象、文化心靈和文化品格的代表和象征,承載、傳承著城市的文化血脈。
【材料二】云南省博物館新館主體建筑造型源自我省傳統民居“一顆印”。外墻采用紅銅色穿孔鋁板,形成起伏跌宕、變幻萬千的壯觀圖案,寓意著云南是紅土高原、“有色金屬王國”的內涵。新館的設計亮點是實現了對自然光、自然風的有效利用,建成了一座“會呼吸的博物館”。
【材料三】云南省博物館新館的落成,讓澄江古生物、古滇文明、滇東和南詔大理文明以及眾多的少數民族古老文化,得以系統地展示。觀眾可以借文物閱盡“云南歷史”,還能欣賞徐渭、擔當、鄭板橋、齊白石、徐悲鴻等藝術家的作品。戰國時期古滇國青銅器“牛虎銅案”是云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22.小薇同學看到云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牛虎銅案”,想請講解員介紹。她應該怎樣對講解員說?(2分)
【答案】阿姨(叔叔)您好,請您給我介紹一下“牛虎銅案”的有關知識,可以嗎?謝謝!
【解析】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請求他人時,注意稱呼,敬稱以及祈使語氣的運用。還要有感謝之意,目的就是考查語言的簡明、連貫、得體。
23.參觀后,小薇設計了一款明信片為云南省博物館做宣傳。請你在明信片正面A處,為館名挑選恰當的字體并說明理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