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中考各科目時間安排
中考的考試技巧
1、避免試卷上常犯的錯誤。如書寫問題,“棉花”寫成“綿花”;元素符號大小寫不分;答用化學知識解釋問題時,答非所問,或廢話連,抓不住重點。
2、保持良好心態。臨場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是考試取得成功的前提。考生應放下思想包袱,排除一切精神壓力,做到心無雜念,不必再想自己復習得是否到位,不必想考好考不好會怎樣,穩定情緒,以平常的心態進入考場。
3、兩先兩后兩立足。
(1)先通覽后答題。剛接到試卷,應先通覽全卷,大致分出難題、易題、生題、熟題,有多少題數、多少頁碼,做到心中有數。
(2)先易后難、先熟后生。答題時應先解答一目了然的易題和做過的熟題,再做難題、生題。若有“卡殼”,暫且放手,說不準放一放會突來靈感或喚起回憶。
(3)立足一次成功。力爭判斷準確,計算無誤,表達確切,不可存有先草草做一遍,然后再檢查修改的心理。
(4)立足容易和中等題目。中考試卷中容易和中等題占比例很大(70%-80%),因此做題時要認真仔細,切不可為爭時間對一看就知的題草草做答,導致會做的題丟了分,不會做的題做不來。考生答題時要“慢做會,求全對,抓住中下題,一分不浪費!”
中考的考試方法
中考聽力題型主要有聽音辨圖,情景反應,對話理解和短文理解,材料均來自生活中的真實語言活動,涉及話題和內容較為廣泛,且口語特征明顯,均為常用詞和結構簡單的句子。
解答聽力試題常按以下步驟:
利用試音調整答題心態。由于聽力考試的即時性和非重復性,使得很多同學做答題過程都很緊張。試音內容的語速、音質都與正題接近,考生應利用此機會調整心態,集中精力,進入良好的答題狀態。
2.瀏覽試題內容。這一步驟非常必要,在錄音播放前的短暫間隙瀏覽題干和選項,找到相關信息,推斷大意,能有效增強聽錄音時的針對性,提高正確率,避免措手不及。
3.分清主次,抓住考點。對于較長幅的聽力材料,考生切忌逐字逐句細聽,應理解全文大意,抓住與題干要求相關的詞句,如what, who, when, where, why, how這幾方面內容,對話雙方的好惡、情緒等態度,有些細節題還需先記下相關信息,進行合理的編排、推斷之后才能作答。
4.復聽檢測。在聽第二遍錄音時,應側重第一遍沒聽清楚的細節,若實屬誤聽或漏聽,則應果斷修改,若依然把握不好,則需及時放棄,以免影響下一題。 聽力訓練注重平時積累,考生從現在起應每天堅持30至60分鐘的精聽細讀,完全置身于英語聽說環境,培養英語思維習慣,從容應對考試。
中考的考試要求
1、答題要求與步驟:
(1)答題步驟:
第一、審設問,確定立意范圍;
第二、審情境,提取有效信息,明確立意;
第三、按要求組織答案。
(2)組織答案要求:
第一、條理清楚;
第二、表達準確;
第三、內容完整。
2、題目素材類型與解答要點:
(1)案例評析(第二課、第九課)
要點:第一、是行為,屬于行為,有危害,違反法律法規,應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我國法律做出的規定,說明公民的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侵犯公民權利的違法行為都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法律制裁。需要法律的維護和保障;
第三、你從這件事或案例中受到什么啟示?
應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a.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受法律保護,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
b.當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要自覺運用法律武器去維護。
c.同時,也要依法律己,正確行使權利,尊重他人的權利。
d.自覺履行義務,敢于、善于同侵害權利的違法行為做斗爭。
(2)案例評析(第十一課)
要點:第一、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第二、a.公民的受教育權是我國憲法和法律賦予的,任何人不得非法侵犯;b.義務教育是按照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c.義務教育具有國家強制性,由國家強制性保證實施,任何違反義務教育法的行為都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d.國家、社會、學校、家庭要依法保證適齡兒童和少年接受義務教育;e.國家采取各種措施確保公民受教育權的實現。等。
中考后心理專家給家長的一些建議
父母要有“同理心”
首先,父母要有一顆“同理心”。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智發展不完善,對挫折的認識程度也不夠。一旦經歷挫折,他們容易情緒崩潰。這時對他們說教沒有任何效果。父母可對孩子說“我完全理解你”“我也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等。父母和孩子處在同一情境,孩子才能感覺到父母在關心、認同他。如果父母和孩子關系較親近,可通過擁抱等肢體語言安撫孩子,讓孩子敞開心扉,表露真實情緒。
引導孩子宣泄負面情緒
其次,父母要采取合理恰當的宣泄方式,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引導孩子向好友、老師等傾訴,或用運動等方式轉移注意力,排解消極情緒。
引導孩子采取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勵法,讓孩子通過言語、手勢等方式向自己發出積極暗示信息,使自己朝著信息提示的方向做。比如,回憶曾經在某學科中取得的優異成績,學科老師、同學的認可和鼓勵等,以此增強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孩子情緒相對穩定后,父母可進行歸因指導。根據韋納的歸因理論,引發事件的原因可按可控性、穩定性、控制源3個維度和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身心狀況、任務難度、運氣好壞、外界環境6個因素相互影響形成。
幫助考生重樹自信
在考生遇到考試挫折后,為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尊自信,不要把考試挫折的'原因歸結于內部、穩定、可控的維度,也要避免考生將能力高低作為考試挫折的原因。
老師可通過志愿服務等方式幫助考生重新找到自我價值。考生也可通過幫助他人,提高實踐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從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收獲快樂和滿足,感受到“被需要”的價值,獲得自我成就感,實現自我價值,這是提高考生抗逆力十分重要的內在因素。
初中生對家庭有較強的依賴和歸屬需求。父母可通過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鼓勵孩子,表達積極的正向情感,讓孩子有家庭歸屬感。家庭成員間也可通過娛樂等活動緩沖考試挫折對孩子的不利影響,讓孩子感受到自己一直被家庭成員保護著,這也是提高考生抗逆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考生情緒穩定后,老師和父母要引導考生直面問題,不逃避考試挫折,將試卷中出現的所有問題詳細分析,找出錯因,并進行總結和歸納,避免下次出現同樣的問題,幫助考生提高應對挫折的能力,提高意志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