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知識點
(1)質子數決定了元素的種類和原子核外電子數。
(2)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是否相等,決定該元素的微粒是原子還是離子。
(3)原子最外電子層電子的數目與元素的化學性質關系密切。
(4)稀有(惰性)氣體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是8個電子(氦是2個)的穩定結構,化學性質較穩定,一般條件下不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5)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電子層上的電子一般少于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最外層電子,使次外層成為最外層達到穩定結構。
(6)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電子層上的電子數一般多于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使最外層達到穩定結構。
質子中子電子
質子: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原子不帶電。
電子: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1)構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種:質子、中子、電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這三種粒子構成的。如有一種氫原子中只有質子和電子,沒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核電荷數)就是質子所帶的電荷數(中子不帶電),而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因此,核電荷數=質子數,由于原子核內質于數與核外電子數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Q:原子中存在帶電的粒子,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核電荷數)和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相等,但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分子的性質
(1)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如陽光下濕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說來,氣體的分子之間間隔距離較大,液體和固體的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氣體比液體和固體容易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的原體積之和,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時吃幾塊冰塊也可以解渴,這就說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因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