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語文知識點名詞解釋和符號使用
2017年中考語文知識點:名詞解釋
“四庫”:經、史、子、集
《詩經》六義:鳳、雅、頌、賦、比、興
六藝:也稱六經,即禮、樂、射、御、書、數
(二)朝代傳說: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據《史記》載為: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三)地理:
“三山”:相傳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萊、方丈、瀛洲。
“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劃,后成為中國的別稱。
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
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四海:指天下、全國。
“八荒”:都泛指天下。
江河:古代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三國:指東漢后分裂成魏、蜀、吳。
三秦:指潼關以西的關中地區。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陽。
古代別稱:南京(建康、金陵、江寧、白下)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對糧食作物的統稱。(即稷、黍、麥、菽、稻)
3.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4.六畜: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
5.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6.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7.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8.歲寒三友:松、竹、梅
9.六書:象形、會意、指事、形事、轉注、假借
10.連中“三元”:凡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的即連中解元、會元、狀元。
11.五聲:五個音級。也稱“五音”,即我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征(zhi)、羽。
12.四大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白蛇傳》、《孟姜女》
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鄉官。
14.及第:指科舉考試中選,應試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試:也叫“童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16.科舉試: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鄉試、會試、殿試。
鄉試:(稱秋闈或大比)每三年在省舉行一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在鄉試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稱春闈或禮闈)參加者必須是舉人,考中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參加,考中稱進士。第一是狀元,第二名是稱榜眼,第三名是稱探花。合稱三甲鼎。
光緒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學校教育,科舉制度被廢止。
17.《爾雅》:我國最早的釋詞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
18.“風雅”,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常用作代指文學才華。
19.《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分“鳳、雅、頌”三大類
20.頓首:古代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
21.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大禮。
22.跪:古代兩膝著地,聳身挺腰、臀不沾腳跟。
2017年中考語文知識點:頓號、逗號、分號、問號的使用
一、頓號、逗號、分號的使用
1、頓號是句子內部最小的停頓,常用在并列的詞或短語之間(分句之間不能用頓號)。但并列性的謂語、補語之間不用頓號,只用逗號。
如:這個省今年的水利建設,任務重,工程難,規模大。 你要不斷地進步,識字,生產。
他的故事講得真實,感人。
2、帶語氣詞的并列詞語之間不用頓號,只用逗號。
如:這里的山啊,水啊,樹啊,草啊,都是我從小就熟悉的。 3、并列詞語中已使用連詞“和、或、及、與”等,不能再用頓號。
如:我國科學、文化、衛生、教育和新聞出版業有了很大發展。(一般情況下,并列詞語的最后兩項使用連詞而不用頓號)
4、相鄰的數字表示約數,不用頓號。 如:他已經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區別于表示兩種并列的情況。
如:國內的大學要求學生在一、二年級時都必須選修一門外語。 5、集體詞語之間關系緊密,不用頓號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學生、大專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號、書名號之間不用頓號,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號。 如:近期我觀看了許多出色的電影,如《英雄》《無間道》《美麗人生》等。
這時課堂里響起了“向孔繁森學習”“向孔繁森致敬”的口號。
7、并列詞語注意分類,小的用頓號,大的用逗號;分句間小的用逗號,大的用分號,甚至句號。
如:原子彈、氫彈的爆炸,人造衛星的發射、回收,標志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達到了新的水平。
一個漂亮的姑娘,個兒要高,又不能太高。臉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紅,又不能太紅。
我國許多圖書館年經費僅一二萬元,除去工資、辦公費用,購書費可以想見還有多少。 8、分號一般是用在復句內部的并列分句之間;但如果分句之間沒有逗號,不可以直接使用分號。
如:語言,人們用來抒情達意;文字,人們用來記言記事。 天才出于勤奮,知識在于積累。
9、非并列關系的多重復句,第一層關系處也用分號。
如:這樣的人往往經驗很多,這是很可貴的;但是,如果他們就以自己的經驗為滿足,那也很危險。
二、問號的使用
1、有的句子雖然有疑問詞,但只充當整個句子的一個部分(通常是主語或賓語),句末不用問號。
如:她什么時候走,坐哪趟車,我都打聽清楚了。 我不知道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選擇問句中無論有多少個選擇項,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個問號,其他各句之間均用逗號。
如:你是坐飛機來呢,還是坐汽車來呢,還是坐輪船來呢?請盡快給我一個答復。
[注意]要區別于:告訴我你是坐汽車來呢,還是坐飛機來。
3、如果連續幾個問句不是表示選擇關系,而是各自發問,那么有多少問,就要用多少個問號。
如:這個問題該由誰來解決呢?該怎么解決呢? 4、倒裝句中,問號放在句末。
如:“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們?”廠長問。 怎么啦,你?
[注意]倒裝句中,感嘆號具有相同的情況。如:你放著罷,祥林嫂! 三、冒號的使用
1、用在總括的話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項說明或表示冒號前面的話引起后面的話。 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2、用在提示的詞(如說、想、證明、宣布、指出、決定、透露、發現、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體內容。
如: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近年來中小學生的勞動觀念越來越淡薄了。
看了2017年中考語文知識點名詞解釋和符號使用還看:
1.2017中考語文名著復習資料
2.2017年語文中考復習資料
3.2017安徽中考語文名著知識點
4.2017中考語文名著考點匯總
5.2017年中考語文基礎知識復習三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