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思想品德答題公式匯總
答題公式1、為什么類(原因)
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意義(四個有利于)(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生態意義等)。
特別提醒
“必要性”:存在××問題。
“重要性”:事關××利益,關系我國……(政治、經濟、社會)。
“意義”:
A.三個有利于=①維護××合法權益;②體現××國策、戰略、方略、宗旨、思想、發展觀;③穩定和諧,公平正義。
B.有時也要回答不這樣做的危害(危害=個人+家庭+社會+國家/民族)。
C.若是問“發生××的原因”,則“發生原因=內因(個人)+外因(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經營者)”。
D.取得成就的原因=黨的領導+國策、戰略、方略、宗旨、思想、發展觀+艱苦奮斗精神+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根本原因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答題公式2、啟示警示類
以典型事件背景,要求談談啟示(啟發),重點考查能否從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
啟示/警示=是什么+怎么辦
A.是什么=材料說明什么問題/道理?
B.怎么辦=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怎么辦?(重點)
答題公式3、怎么辦(對策、建議)類
無角度則多角度,有角度則多層次。怎么辦=國家+社會+學校+企業+家庭+個人。
A.政府國家=立法執法,加大投入。(或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生態等措施)
B.社會=宣傳檢查,營造環境。
C.企業/經營者=提高道德,守法經營。
D.學校=加強教育,引導檢查。
E.家庭=監護職責,教育引導。
F.個人=公民如何做=意識+行動(宣傳、具體做法、斗爭)
答題公式4、認識評價類
用所學知識談對某個社會現象認識,常見設問有“如何認識、看待,談談看法,分析現象”。
認識、評價=“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A.是什么:題目說的是什么(或題目觀點是對還是錯)。
B.為什么:說(做)這件事的原因=理論依據+重要性+必要性(非做不可、不做這件事的危害性)+意義。
C.怎么辦:國家、社會、學校、企業、個人等準備怎樣做。
答題公式5、案例評析類
通常先給出一個法律案例,然后要求用所學的知識談談認識、看法或評析。
評析=判斷表態+法律依據+材料分析+指出結果。(注意與非法律案例認識、看法、評價的區別)
范例:①……是不道德行為,也是違法/犯罪行為。②我國法律規定:……合法權益不容侵犯。③材料中……行為侵害了××權,違反我國法律的規定。④……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答題公式6、圖表類
一般由“標題、圖表(常見有表格式、坐標式、餅狀式、柱狀式、曲線式)、注釋”三部分組成。
特別提醒
先審設問,后審材料。審圖表要注意:
(1)看標題。標題直接反映了圖表的主題或中心。
(2)要“三比”,從對比中發現問題、變化、差距:
A.橫向比。就是把圖表中的同一橫欄的數字作比較,橫向比較說明差距(拉大或縮小)。
B.縱向比。就是把圖表中同一縱向欄目的數字進行比較,,縱向比較說明變化(增長或減少)。
C.綜合比。把橫向比和縱向比的數字綜合起來比較、考慮,概括出整個圖表所反映出來的中心內容。
(3)看注釋。解釋性備注是對圖表信息進行分析、判斷的依據,補充性備注則是組織答案不可缺少的來源之一。
2017中考思想品德易錯點全歸納
西安中考政治包含了太多須記憶的知識點,同時,其中往往潛藏著超多的“陷阱”!如何才能機智的躲過所有的“陷阱”,沖擊政治高分呢?下面,一起來看看中考政治易錯點全歸納,讓你輕松躲過所有“陷阱”,不再與高分擦肩而過!
1、基本類
1.人的基本情形有四種:喜怒哀懼。
2.我們在競爭中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道德和法律。
3.誠信的基本要求:對人守信,對事負責。
4.我國的基本國策:對外開放、計劃生育、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5.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
6.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7.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8.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9.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
10.我國環境的基本狀況: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11.我國資源的基本國情: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十分嚴重。
12.實現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執法)。
2、“基礎”“基石”類
1.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基礎:民主平等。
2.我國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政治基礎:四項基本原則。
3.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
4.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發展教育和科學。
5.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教育。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
6.國家立法活動的基礎:憲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憲法。
3、“根本”類
1.國家的根本任務: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原因: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
3.黨和國家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根本依據: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
4.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5.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教育。
6.實現經濟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大計:發展科技、教育。
7.從根本上鞏固合法按照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8.提升廣大人民綜合素質的根本: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
9.我國的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
10.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憲法。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憲法。
11.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共同富裕。
12.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根本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3.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根本要求: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
14.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4、“本質”“實質”“性質”類
1.犯罪的本質特征: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實質: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3.我國改革的實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4.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社會性質:社會主義社會。
5.中國共產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6.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的本質:發展問題。
5、“最”類
1.調節情緒的最根本方法:理智控制法(借助自己理智的力量,去控制不良情緒)。
2.人類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3.自然界最珍貴的財富:生命。
4.應對挫折最積極的態度:精神升華。
5.學會尊重最重要:維護人格。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6.培養自立能力最基本:立足于自己的當前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從小事做起。
7.法律最基本的特征:強制性(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8.避免違法犯罪的最重要的主觀條件: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9.競爭最理想的結果:“雙贏”。
10.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人身權利。
11.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利:生命健康權。
12.作為人應當受到他人最起碼的尊重的權利:人格尊嚴權。
13.最能考驗公民的責任意識:國家處在為難時刻。
14.維護集體榮譽和利益的最高表現: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
15.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6.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效力、最具權威:憲法。
17.當代中國最基本: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8.克服考試焦慮最重要:增強自身實力。
19.為了最廣泛最充分調動一切積極的因素,黨和國家提出的方針: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
20.維護國家長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辦法:依法治國。
21.人類的最高理想:共產主義。
22.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6、“主體”“主要”“主角”“主導力量”類
1.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主體:公有制。我國分配制度的主體:按勞分配。
2.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3.我國經濟大舞臺上的主角:公有制經濟。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國有經濟。
7、“集中”、“集中體現”類
1.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3.直接體現共同富裕原則的經濟成分:集體經濟。
4.艱苦奮斗的集中表現:創業精神。
8、“決定”類
1.我國的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
2.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4.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5.我國的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9、“制度”類
1.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科學技術。
2.決定一個國家民族未來的事業:教育。決定人們一生命運的事業:教育。
3.我國實行的基本經濟制度的決定因素:社會主義性質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10、“核心”、“中心”類
1.美好道德的核心:誠實。
2.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3.我國現代化建設各項工作的中心:經濟建設。“一個中心”指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4.中國特殊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
5.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思想道德建設。
6.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時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創新。
7.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
11、“關鍵”類
1.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和事業成功起著關鍵作用:優良的意志品質。
2.挫折和逆境對人生造成怎樣的影響,關鍵看:采取什么樣的態度應對。
3.自強的關鍵:戰勝自我。
4.我們與父母溝通的關鍵:尊重理解。
5.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關鍵:發展,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6.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關鍵:落實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12、“目的”、“目標”類
1.黨的基本路線確定的奮斗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根本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關鍵的奮斗目標:力爭202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4.2020年我國要實現的目標:全面小康社會。
5.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13、“原則”類
1.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2.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3.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共同富裕。
14、“前提”類
1.交往的前提:尊重。
2.我們與父母溝通的前提:彼此了解。
3.獲得信任的前提:誠實。
4.改革和發展的前提:穩定。
5.依法治國的前提:有法可依。
15、“保證”、“保障”類
1.保障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的制度規則:正義的制度規則。
2.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黨的基本路線。
3.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政治保證:四項基本原則。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
16、“重要”、“重點”類
1.告別依賴,一個重要的表現:獨立生活。
2.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經濟。
4.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增強誠信意識。
17、“不是”“不能”“不等于”“不意味”
1.人應該誠實,但不等于無所顧忌地、不適當地說出一切,有時需要保持必要的沉默。
2.寬容并不意味著是非不分、愛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寬容是有原則的,不是盲目的。
3.自立不是拒絕幫助,依靠不是依賴。
4.善意的謊言并不違背誠實的道德。
5.珍惜文化遺產部等于盲目崇拜,繼承傳統文化不是回到過去。
6.不能只享有權利不履行義務,也不能只承擔義務而不享有權利。
18、帶“一”的知識點
1.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對公婆或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兒媳、喪偶女婿。
2.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毫不動搖地堅持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9、帶“二/兩”的知識點
1.挫折對人的影響具有兩重性:消極影響和積極影響。
2.我國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兩部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財產繼承的兩種方式: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
4.兩個基本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
5.精神文明建設的兩個方面: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建設。
20、帶“三”的知識點
1.交友三原則:善交益友、不交損友、樂交諍友。
2.法律的三個顯著特征: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最顯著特征);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3.根據所要解決的問題的性質,訴訟可分為: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
4.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本質特征)、刑事違法性(犯罪的法律標志)、刑罰當罰性。
5.“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基本國情的三個方面: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
7.“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8.發展先進文化的“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9.公有制經濟的三種成分: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10.維護民族團結的“三個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文字。
看了2017中考思想品德答題公式匯總還看:
1.2017中考政治常見題型解題方法
2.2017年中考提高思想品德成績的方法
3.2017中考思想品德模擬題及答案
4.2017中考政治答題技巧
5.2017中考政治辨析題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