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填志愿知識與技巧
高考志愿填報要掌握好合理的梯度,在慎重填報第一志愿的前提下,填報第二志愿時不要集中于同一層次,應注意拉開檔次。那么2024高考填志愿知識與技巧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2024高考填志愿知識與技巧,供大家參考!
2024高考填志愿知識與技巧篇1
1、準確的自我定位
很多考生和家長不能夠準確的進行自我定位。明明只是二本剛上線,非要去沖一所好學校。沒有準確的自我定位,就會容易招致落榜的風險。這里的定位不僅要有分數定位,也要有學校和專業的定位。要知道自己想去什么地方讀大學以及讀什么樣的專業。有了準確的自我定位后,就能大大的減少院校和專業的選擇范圍。
2、折算分數
在進行志愿填報的時候,我們不能拿現有的分數直接和過往的分數進行比較來選擇大學。而是將分數利用一分一段表,轉換成相應的位次后,再和過往高校的收分位次進行比較。
3、院校順序
在志愿填報中,一定要注意院校的順序。要把自己想去的或者說預計收分較高的院校放在前面。尤其是沖刺院校,如果不放在面前,即使你的分數有機會被錄取,也會因為院校順序的問題,最終喪失機會。
2024高考填志愿知識與技巧篇2
1、高考志愿填報首先應該是考慮選擇專業,因為專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以后進入社會從事哪方面的工作。個人喜歡的程度和就業前景等都是要考慮的因素。
2、選擇好了適合自己的專業以后,開始對照自己的高考成績,選擇志愿填報批次,除非是一本的成績中偏高,保證能選擇名校,否則最好優先保證專業,再來保證學校。
3、在正式填寫高考志愿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填寫學校的順序和專業的順序,因為學校和專業都有備選可以填,但是分數相差不大的話,學校一般會優先選擇填寫第一志愿的學生,同時也要注意填寫的學校和專業的代碼要與文字對上號。
2024高考填志愿知識與技巧篇3
1、合理搭配平行志愿
在同一批次的一組平行志愿中,院校的搭配非常重要,既不要全部填報“熱門”院校,也不要全部填報“冷門”院校。要根據自己的分數、在全省的位次(如果考試院有公布的話)等,在有可能被錄取的院校中填報2-3個比較“熱門”的院校,填報2-3個比較“冷門”的院校(以填報5所院校的批次為例,有些省份有更多院校志愿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安排),一旦“熱門”投不出去,還有“冷門”的院校保底。
2、將自己最希望且最喜歡的學校排列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
盡管是平行志愿,但還是有先后順序的,排序上的先后就是投檔的順序。在一組平行志愿中,最好是將你最想就讀的且最有希望的院校填在前面的位置,如果你填報的平行志愿中有三所院校滿足投檔條件,那么你的電子檔案就會投到三所院校中排在最前面的那一所。
3、最好把每所院校的專業志愿填滿并勾選專業服從調劑
如果考生只報考某些院校的一兩個“熱門”專業,且不服從專業調劑,該考生電子檔案被投檔到該校后,成績達不到所報專業的錄取要求又不服從專業調劑,就會被退檔。
4、最好把院校志愿填滿
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檔規則,填報的院校志愿越多,被投檔的機會就越大。不過要提醒考生注意,不要僅僅為填滿而填滿,所填報的院校一定是你被錄取也不會后悔的。
2024高考填志愿知識與技巧篇4
要精準定位,知己知彼
一方面,成績是“硬道理”,考生是在“知分、知位、知線”的情況下填報志愿,考生和家長應利用好高等學校招生填報志愿指導一書中近三年的相關錄取數據,找到與本人成績排位情況相符合的院校和專業。另一方面,興趣傾向與能力特長也很重要,考生需要明確自己喜歡什么、適合做什么、能夠做什么,初步篩選出較為理想的大學和專業。
要整理信息,合理規劃。
了解招生政策信息,包括全省高考政策規定和招生院校政策規定,具體掌握錄取批次的設置、志愿模式的設置、照顧政策等,以及招生院校專業設置、投檔規則、外語語種限制、單科成績限制、身體條件限制等。
要綜合分析,優中選優。
考生在明晰個人成績、興趣愛好、未來規劃等內容,并了解有關信息后,要結合投檔錄取規則,對初步篩選出來的學校、專業進行綜合分析,確定志愿順序,最為向往的高校一般往前放,選擇有沖、有穩、有保的學校進行填報。此外,對于“優選學校還是優選專業”這個問題,對考生而言,如果學校、專業都能滿足個人預期,最好不過;一般來講,對未來職業目標明確的考生建議優先選擇專業,對未來職業目標不明確的考生建議優先選擇學校。
2024高考填志愿知識與技巧篇5
1、選擇哪個學校
在這提醒朋友們,填報的幾個志愿中一定要注意梯度,尤其是分數正好卡線的朋友。不要一味的追求名校,把所有志愿選擇同一層次的學校,更忌全部志愿扎堆名校。
2、選擇什么專業
其實專業并無冷熱之分,就算當時火熱,誰也說不上等你畢業的時候會是什么樣。而且,大學畢業后,很大一部分人從事的工作與自己的專業不對口。選擇專業最主要的是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基礎,或者畢業后想從事的工作有特殊要求的專業,比如想當醫生,就得選擇相對應的專業。
3、盡早了解填報的相關信息
不要高考完就一味的進入瘋狂模式,要盡早的去了解學校和專業。很多名稱看起來相似的專業其實所學的課程、發展方向的禪意是非常大的。舉個例子: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壓根不能當牙醫,能當牙醫的是口腔醫學專業。所以不要等到該填報了,才想起來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