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愿的步驟
高考填志愿的步驟(精選篇1)
第一步:認識考生自身情況。考生,是高考的主體,是志愿填報的對象,也是志愿填報最后結果的承擔者。家長的行為,志愿的選擇,未來的學習,主要目的就在于讓考生有一個合適的大學和專業,學有所長,最后找到理想的職業,實現人生價值。所以,高考志愿填報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要從認識考生開始,包括興趣、愛好、性格、職業傾向等。
第二步:了解大學專業,掌握專業選擇的方法。上大學要準備的首要問題,是讀一個什么專業,志愿填報的主要任務,也是了解專業,選定適合自己的專業。這一步,我們在上一步的基礎上,綜合分析,和家長一起,找到孩子適合的專業。
第三步:認識大學,掌握選擇大學的方法。全國大學2900多所,只有了解她,才能愛上她。帶著選擇的目標來了解大學,通過對大學的學習和掌握,找到適合自己攻讀的學校。
第四步:整理掌握志愿填報的政策規定。高考招生錄取的具體政策,各省市不盡相同,每一年的政策,也會發生變化,特別是近年來,新高考改革,家長和考生不了解政策,可以說在志愿填報方面寸步難行。
第五步:明白高考志愿填報的專業名詞,理解高考志愿填報的專業知識。在高考志愿填報時,有一些專業方面的名詞,比如:平行志愿、線差、位次、大小年等。家長只有熟知了這些知識,才能合理的進行志愿填報。
第六步:學會數據工具的選擇和使用,能夠進行高考相關數據的分析和運用。高考志愿的填報,近幾年的高校錄取數據,招生部門發布的一分一段表,多樣的數據,如何使用,有沒有便捷的工具可借助,如果進行相關的統計分析,我們就要在這一步完成。
第七步:根據分數,運用數據工具,篩選出合適的備選學校。在前幾步的基礎上,在高考分數公布之后,運用數據工具,快速的找出適合的所有學校,與前面的功課所積累的知識進行初步的結合,找出合適的學校。
第八步:綜合各種因素,制成自己的高考志愿表。在這一過程中,學校和專業基本上確定,做最后一次檢查和比對,再次梳理高考政策,熟悉相關學校的招生章程,制成自己的志愿填報表。
第九步:志愿填報,關注招生錄取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在志愿方案形成后,要對如何網上填報志愿,網上填報注意事項認真閱讀,不要急于操作,注意填報不要出現失誤,給自己的志愿填報畫一個完美的句號。
〈〈〈
高考出分后多久填志愿
今年6月7號、8號,部分省份還有9號高考,7月22號左右能出分數,在7月27號和28號左右返校,那時候就開始研究填志愿了,提前批次和本科一批、二批大概要在8月十五號之前填報完成。
畢竟要確保在最遲在9月收到錄取通知書,除非是一些開學較晚的學校,錄取通知書可以遲一些。
〈〈〈
高考填志愿的步驟(精選篇3)
一般在高考之后,老師都會給每個同學發一本招生之友這本書。書上面有各個所在省份的詳細錄取計劃。我們填報志愿的時候一定要詳細參考這本書。在填報志愿時無非與學校,專業,城市這三個因素有關。很多家長和學生在填報志愿時很容易忽略城市這個因素,其實對于城市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在自己錄取分數線足夠的情況下,還是建議去上海或者是北京的院校。因為北京上海畢竟是我國經濟很發達的城市,無論是學校的學習氛圍還是畢業后的就業面都很廣。只要是自己的分數足夠,完全是可以首先考慮城市,再考慮院校和專業的。
有些同學因為對自己的成績很自信,所以在填報志愿時,只填報了本科一批的一兩所心儀的名校。其實這樣很容易有落榜的風險,如果考生分數不夠,沒有被報考院校錄取,同時也沒有退路,只能參加征集志愿,造成分數的極大浪費。高分低錄、甚至高分不錄,都是填報志愿最不好的情況。所以希望同學們最好多填幾個院校志愿,如果自己的分數不夠高,選擇服從調劑也能增加自己的錄取率。如果對自己的專業不喜歡,在進入大學之后可以選擇轉專業的。前提是自己的成績足夠優秀,因為轉專業也是有名額限制的。如果你進入大學之后就想轉專業,那么一定不要出現掛科的現象。進入大學后就要開始好好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