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填報志愿六個技巧與方法
拿一本來說, 如果你一本第一個志愿(學校)達到該校提檔線被投檔了, 被錄取了就被錄取,后面志愿就作廢了。
如果投檔了被退檔,那你的其他一本志愿也是作廢,下次檢索就是檢索二本志愿。 如果你一本第一個志愿(學校)沒有達到該校提檔線,電腦就會檢索你第二個志愿,看是否達到第二個學校提檔線。如果達到,像上面一樣。如果沒到再檢索第三志愿。 如果你被提檔了,只有兩種結果,1、錄取2、被打到下一批次。
新高考填報志愿六個技巧與方法(精選篇2)
1、研究章程。尊崇章程,敬畏章程。填報志愿看章程,填好志愿靠章程。認真仔細地閱讀擬報院校的招生章程(簡章)和錄取要求,不填報自身條件或單科成績等不符合的院校專業組、專業。
2、統籌規劃。統籌各個院校專業組志愿。如果對專業要求較高、意向比較明確,可以適當降低學校的層次以確保滿足專業意愿。
3、理性選擇。克服填報志愿中的隨意性,不愿意就讀的院校和院校專業組(專業) 不要填;尤其是填報中外合作或高收費院校專業組,要考慮家庭經濟承受能力;注意專業的合理搭配,實行平行志愿后,很多學校錄取考生的分和最低分差距縮小,熱門專業和優勢專業可能出現“爆棚”現象。建議考生填報專業一定要注意冷熱、高低合理搭配,拉開專業差距。如果首選學校,就要適當降低專業要求;如果首選專業,則要適當降低對學校的要求。
4、填滿志愿。盡量填滿所有志愿,適當拉開志愿的層次,不能全部選擇熱門院校的熱門專業,審慎選擇是否“服從專業調劑”。
5、準確排序。注意志愿排序。志愿順序按考生自己的升學意愿排序,將最想就讀的院校(院校專業組和專業)填在靠前的位置。
新高考填報志愿六個技巧與方法(精選篇3)
平行志愿錄取方式是將你所填報的志愿在錄取過程中都作為第一志愿,錄取時是按照分數段從第一志愿開始檢索,檢索到符合條件的志愿就投檔給志愿學校,由志愿學校組織錄取。
在填報平行志愿之前,考生和家長應該提前掌握好各高校及專業的詳細信息。在高考成績公布之后,考生應該對于全省的投檔線、心儀的學校及專業往年的錄取分數線以及考生的成績在本省的排名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新高考填報志愿六個技巧與方法(精選篇4)
平行志愿按照“考生分數優先、遵循志愿順序”的原則進行投檔和錄取。平行志愿投檔時,計算機先將所有批次線上的未錄取高考考生,分文科和理科按成績總分從高到低排序,當遇到多名考生成績相同時,依次按語、數、外單科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使每個考生都確定排序位置;
再由計算機將排好序的考生依次檢索其所填報的院校并投檔。對單個高考考生而言,計算機檢索到該考生時,根據高考考生填報的院校志愿順序依次檢索到有計劃空缺的院校時就投檔。
高考平行志愿中的 6個院校雖然是平行的,但計算機檢索、投檔是有先后的,6個院校排序的先后就是投檔的順序。
如果考生所填報的平行志愿中有多所院校都可以投出去,那么檔案只能投到這些院校中排在最前面的那一所。因此,高考考生在填報平行志愿時,建議最好將最想就讀的學校填在靠前的位置。
新高考填報志愿六個技巧與方法(精選篇5)
1、熟悉政策
考生家長對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重要政策當年是否有變化,才能更好的報高考志愿
2、收集高考信息
一般來說,考生家長可以選擇的權威渠道大致這么幾條:當地考試院及高校官網、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高考高招類報紙、一些與高考相關的博客、論壇、家長圈,相互交流獲得專業知識。
3、準確定位
高考錄取時是將一定范圍的學生,按其填報的志愿和高考成績進行排位,從高到低,位次越高,被錄取的機會就越大。填報高考志愿前考生可以根據平時成績或模擬成績來定位。
4、知己知彼
填報志愿除了政策法規之外,還有弄清各個招生院校的基本情況。如學校當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計劃、往年在本省的提檔線、專業線、師資力量、專業設置、學科特長、就業及深造情況等等。
5、初選志愿
“初選高考志愿”是結合自己的成績定位,確定目標院校。完成第三、四兩步考生和家長對高考志愿應該已有方向了。
6、模擬填報
“模擬填報高考志愿”就是根據本省、市的志愿設置情況,將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的呈現出來,做一遍真實的模擬。每年在志愿填報中出現的操作失誤、丟失密碼等問題比比皆是,再加上網絡系統繁忙難免手忙腳亂,所以提前模擬有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