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梯志愿和平行志愿的區別
2、按照順序錄,第一志愿沒有錄取時比較危險,到第二志愿大概率取一個招不滿人的專業。
3、平行志愿沒有順序之分,都是同一個順序,第一個志愿未錄取開始第二志愿。
4、以此類推,順序志愿只有一次機會,平行志愿至少有6次甚至9次,錄取難度降低。
階梯志愿和平行志愿的區別精選篇2
對于梯度志愿,有些省市只設置了一所學校志愿,這種選擇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簡單的了,沒有了第二志愿的困難選擇與糾結。比如說重慶市的藝術類本科提前批,就只有1所學校志愿,那么在錄取時,考試院會將所有填報了某個學校志愿的學生檔案發給高校,由高校從中按自己的錄取規則來錄取學生,不滿足錄取條件的全部退回考試院。
但是如果梯度志愿中設有2所學校志愿,這是困擾學生與家長的,因為梯度志愿是采取的志愿優先的規則。舉個實際的例子,比如北京大學在重慶只錄取30人,第一志愿有31人填報,第二志愿有10人填報,其中甲第一志愿為北京大學656分,乙第二志愿為北京大學665分,那么考試院首先是按第一志愿的31人依次排序,如果31人中所有人體檢、專業錄取情況都符合要求,那么北大將在第一志愿中錄取30人,第二志愿的乙雖然分數高,但是非第一志愿則被淘汰掉;如果第一志愿中的31人有2人由于體檢要求不合格,被淘汰,北大在第一志愿中無法完成30人的錄取人數,則再進入第二志愿排序錄取,如果乙處于第二志愿排序中分數最高者,如果無其它問題,則將被錄取。
所以說,梯度志愿一定要注意第一志愿的合理性,每個省市高考人數都是幾十上百萬,不可能出現第一志愿填北大的只有31人的情況,很有可能是上100人,所以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留給在第二志愿中填北大的學生。只有部分學校可能由于生源不滿,而導致滑到第二志愿批次錄取。
階梯志愿和平行志愿的區別精選篇3
填報志愿數:考生可以填報8個院校志愿,其中一個為優先志愿,其他為平行志愿,填報的院校和專業應在招生計劃內。
錄取原則:高校根據考生的成績及其他綜合素質,按照志愿序列和招生計劃從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按考生填報的順序進行錄取。如果考生被錄取了第一志愿,系統會立即取消考生的其他志愿。
第一志愿、平行志愿平等待遇:如果考生的第一志愿不被錄取,則根據考生填報的次序依次考慮后續的志愿,直至錄取為止。每一個志愿都是平等的,不會優先考慮或削弱其他志愿的優先度。
填報志愿的修改: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可以對填報的志愿進行修改,一旦超過修改時間,就無法再進行修改。
綜上所述,平行志愿填報為考生提供了更充分的選擇機會,同時也加強了高校招生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而考生在進行平行志愿填報時,應該全面考慮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以及高校的招生要求和錄取規則,合理安排自己的志愿填報,以期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錄取機會,實現自己的職業和人生規劃。
階梯志愿和平行志愿的區別精選篇4
一、梯度志愿
1、定義:梯度志愿是一種投檔模式,是指考生分別填報在同一批次中的不同投檔時間段的院校志愿。
2、投檔原則:“志愿優先、遵循分數”
3、投檔模式:同一批次允許考生填報若干個按順序排列的志愿,通常稱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在第一志愿錄取時,凡第一志愿填報同一所院校的考生,遵循從高分到低分按計劃比例進行投檔;第一志愿投檔錄取完畢后,才進行第二志愿投檔錄取;第二志愿錄取結束后,再進行其他志愿投檔,依此類推。
二、平行志愿
1、投檔原則:普通類平行院校志愿的投檔原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
2、投檔模式:
按普通類上線考生成績從高到低的順序,由計算機對每個考生所填報的平行院校志愿A、B、C3個(提前和本科批次)或A、B、C、D、E5個學校(專科批次)依次檢索,首先將考生檔案投給考生填報的A學校,如成績不夠,則投給B學校,如此類推,只要被檢索的3所或5所院校中一經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即向該院校投檔,檔案投出則完成該考生投檔過程,投檔后由院校決定錄取與否。如果經檢索未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也完成了該考生的投檔過程。在每批“平行院校志愿”錄取后,對該批未被錄取的考生提供了又一次填報志愿的機會,即“征求平行院校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