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填報志愿方法
1、重視第一志愿。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的時候,一定要重視第一志愿。因為招生院校最先得到的就是第一志愿考生的電子檔案。如果考生把自己喜歡的專業放在了后面,當第一志愿上線的考生人數足夠的時候,招生院校就不會再要其他志愿的考生了。
2、不要忽視第二志愿。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再重視第一志愿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第二志愿。當考生的第一志愿在錄取過程中如果因為一些原因不能被錄取時,第二志愿就會成為考生的最佳選擇。很多考生都會認為第二志愿沒有什么作用,但是其實每年因為第二志愿而被錄取的考生也有一定的數量,所以考生還是要認真對待第二志愿。
3、服從調劑要慎重。很多考生為了增加被錄取的機會,就會在志愿填報的時候選擇服從調劑。因此在填報志愿的時候,考生不能忽視服從調劑,特別是一些成績較低或是競爭力較差的考生,更是需要重視。
新高考填報志愿方法精選篇2
1、選擇“學校+專業”。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從全國各地的學校中篩選出適合自己的學校與專業,全都記錄到一張紙上。(先不要考慮自己的成績,但要著重關注自己的體檢情況)
2、根據前三年的各地高校在本省的招生情況,從高到低將自己的志愿進行排序,將自己喜歡的放在前面。(但因為新高考不分批次,所以往年的數據可能不太準確,若是想找準確一些的,可以去查查看或買一些有用的書,也可以自己根據院校專業的水平進行評估)
新高考填報志愿方法精選篇3
1、合理搭配院校志愿。建議考生分析志愿院校往年的錄取分數(位次),結合自己的分數(位次)準確定位、合理分配,前面的志愿可以考慮“沖一沖”,中間的志愿要考慮“穩一穩”,最后的志愿要考慮“保一保”。
要盡量保證所填報的院校之間有一定的梯度,不要全部填報同一層次的院校,從而增大投檔成功的概率。還要注意院校排列的排序。
2、考生所填的院校雖然平行,但計算機在對考生院校志愿檢索時是按考生填報院校的先后順序依次進行的,除了個別符合多輪投檔條件的考生以外,一般情況下,考生一旦投檔,計算機不再檢索排在后面的志愿,即使考生成績符合后面志愿院校的投檔條件,也不會被再次投檔。
因此,考生要注意院校排列的順序,最好做到填報的院校之間有一定梯度的同時,盡量將相對喜歡的院校排在前面。
新高考填報志愿方法精選篇4
1、明確各項重要的時間節點。考試結束,接下來還有閱卷、公布成績、公布控制分數線、各批次志愿填報及錄取結果、征集志愿等很多事情需要關注,這些都關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
家長和考生均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明確各重要事項的時間節點和查詢渠道,做到心中有數,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2、搜集目標院校資料,了解招生政策,熟悉有關規定,熟讀目標院校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等學校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的主要載體,是其開展招生工作、錄取新生的重要依據。需要重點了解其辦學性質(公辦還是民辦)、辦學地點、錄取模式(專業級差、分數清、專業清)、身體限制等內容。
3、查詢目標有關院校、專業近幾年在各批錄取分數和錄取考生的位次情況。院校歷年錄取分數(或線上分數差)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院校錄取的難易程度,提前了解目標院校歷年錄取情況對考生填報志愿有極大的指導作用。考生們可以通過查詢院校官網、當年《高考志愿填報指南》、查詢了解相關信息。
新高考填報志愿方法精選篇5
1、合理搭配平行志愿,在同一批次的一組平行志愿中,院校的搭配非常重要,既不要全部填報“熱門”院校,也不要全部填報“冷門”院校。要根據自己的分數、在全省的位次(如果考試院有公布的話)等,在有可能被錄取的院校中填報2-3個比較“熱門”的院校,填報2-3個比較“冷門”的院校(以填報5所院校的批次為例,有些省份有更多院校志愿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安排),一旦“熱門”投不出去,還有“冷門”的院校保底。
2、將自己最希望且最喜歡的學校排列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盡管是平行志愿,但還是有先后順序的,排序上的先后就是投檔的順序。在一組平行志愿中,最好是將你最想就讀的且最有希望的院校填在前面的位置,如果你填報的平行志愿中有三所院校滿足投檔條件,那么你的電子檔案就會投到三所院校中排在最前面的那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