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智力故事大全(2)
二、真正的男人
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是個很高傲的人。1961年訪華期間,他觀看戲劇《穆桂英掛帥》,大不以為然,說:“愛看女人當元帥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愛看女人當元帥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怎么可以讓女人當元帥呢?”中國陪同人員很機敏,立即說了一句話,就把蒙哥馬利說得啞口無言。
試問,他說了一句什么話呢?
三、樹在口中
有一天,11歲的徐稚去拜見郭林宗,正巧遇見他在院子里指揮工匠砍樹。那是一棵青枝招展的松樹,給小院增添了許多生氣。這樣一棵惹人喜愛的樹,為啥要砍倒呢?徐稚便問郭林宗:“這棵樹冬天能擋風,夏天能遮蔭,砍倒多可惜啊!”郭林宗說:“你不知道,最近我看了一本書,那書上講:房子院套四方方,像個口字,院子當中有棵樹,木在口中不吉祥。你想想看,木在口里,不就成了‘困’字了嗎?我以后不就困難了嗎?”聽了這沒邊沒沿的話,徐稚感到很好笑。于是,他靈機一動,想出一個反駁的辦法來。
試問,他是怎樣反駁的呢?
四、浴盆中會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邱吉爾到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美國共同抗擊德國法西斯,并給予物質援助。邱吉爾受到熱情接待,被安排住進白宮。一天早晨,邱吉爾正躺在浴盆里抽著他那種特大號雪茄,突然,美國總統羅斯福推門進來。邱吉爾大腹便便,肚子露出水面,這兩個大國的領導人在此刻會面,確實非常尷尬。而邱吉爾扔掉煙頭,利用這特殊的場合以幽默的口吻說了一句話,就解除了尷尬的局面。
試問,邱吉爾是怎樣說的呢?
五、一句妙語
50年代,周恩來兼任外交部長。一次在北京舉行記者招待會,他介紹了幾年來經濟建設的成就以及我國的對外方針之后,謙和地請記者們提問題。一位西方記者急不可待地站了起來,結結巴巴地說:“請問先生,中國可有妓女?”對于這一不懷好意的問話,坦然自若,他不假思索地說:“有。”這一回答,引起了全場的騷動。正在大家議論紛紛之際,緊接著補了一句,這句話一補,全場響起了一片掌聲,大家無不為的妙語所折服。
試問,周補了一句什么話呢?
六、中國血統
加拿大前任外交官切斯特朗寧,1893年生于湖北的襄樊,是喝中國奶媽的乳汁長大的。他回國后,在30歲競選省議員時,反對派曾詆毀他,說:“你是喝中國人的奶長大的,你身上一定有中國血統。”但當朗寧反駁以后,反對派卻無地自容。
試問,他是怎樣反駁的呢?
七、“傻瓜”
有一次,林肯總統正在演講,突然一個青年遞給他一張紙條。林肯打開一看,上面只有兩個字:“傻瓜”。林肯臉上掠過一絲陰云,隨即鎮定地說了一番話,就有力地反駁了這一污蔑。
試問,林肯是怎么說的呢?
八、鄭板橋改詩
鄭板橋年輕的時候,有一次跟老師到野外去玩。他們在小橋邊,發現一具少女尸體。老師馬上寫詩一首:二八女多嬌,風吹落小橋。三魂隨浪轉,七魄泛波濤。鄭板橋聽了,說:“你怎么知道這少女是16歲?肯定是風吹下小橋的呢?你看見了她的三魂七魄隨波打轉嗎?”老師被問得啞口無言,便反問道:“依你看這詩該怎么作?”鄭板橋不假思索便把詩改了一下,老師聽了,甚為折服。
試問,鄭板橋把詩改成什么樣的呢?
九、魯班修廟
我國古代的建筑工匠魯班十幾歲就投師學藝,跟著師傅到南山密林中去修香巖寺。一天,魯班陪師傅在山上游看,走到古柏和怪石跟前,師傅說:“古樹怪石,真真少見!”魯班說:“若在石上再建座廟,就更好了。”師傅看了看魯班說:“好!你就在這兒修建成一百一十一座廟吧!”師傅這么一說,魯班愣住了,心想:這兒雖有一塊巨大的怪石,但哪里能容得下這么多廟啊?一連兩天,魯班都想不出如何修,愁得他茶飯不香。這天早飯后,魯班又坐在古柏下,看著那巨大的怪石發愁。忽然他眼睛一亮,高興地自語道:“師傅說的一百一十一座廟能修啦!”魯班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師傅后,師傅夸他聰明,肯動腦筋。
試問,魯班是怎樣想的呢?
十、站著寫作
美國作家海明威,他的作品一向以簡潔的風格著稱。他的《老人與?!返茸髌窐O受讀者的歡迎。他平時有一種古怪脾氣,喜歡站著寫文章。一天,他的一個朋友拿著一份稿子來請教他。看他又是站著在寫文章,禁不住問道:“我每次來時都看到你站著寫文章,我真不明白是什么原因。站著不是太辛苦了嗎?”
試問,海明威為什么要站著寫作呢?
答案就在下方
一 、太守看了信后,怒不可遏,連聲呼喊:“抓住他!殺了他!”太守的人馬分頭追了兩個小時,沒有抓到華佗。太守又急又怒,氣喘吁吁,大聲咳嗽,吐了一大灘黑血。吐過之后,太守覺得輕松多了。第二天,華佗回來,將財禮退還主人,并告訴他:“你的病已經根除了。”原來,這是華佗為了讓太守吐出瘀血,而采用的一種方法。
二、他說:“英國的女王也是女的。按照你們的體制,女王是英國國家元首和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
三、徐稚說:“按照那本書的說法,完全可以推導出這樣的話:房子院套四方方,像個口字的形狀,房子里頭住著人,人在口中不吉祥。你也想想看,人在口字里,不就是‘囚’字了嗎?那不是說,人住在房子里不就成了囚犯了嗎?普天下的人都住在房子里,不都成了囚犯了嗎?”郭林宗聽了心服口服。于是,他下令工匠不要再砍樹了。
四、 邱吉爾說:“總統先生,我這個英國首相在您面前可真沒有一點隱瞞。”說完,兩人哈哈大笑。
五、“在中國的臺灣省。”周的回答的確十分精彩,他不僅機智地回答了記者的問題,而且進一步表明了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六、 朗寧坦然答道:“根據當地飲食習慣,你們是喝牛奶長大的,你們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統。”
七、 林肯說:“本總統收到過許多匿名信,全部只有正文,不見署名,而今天正好相反,剛才這位先生只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卻忘了給我寫信。”說完,便繼續他的演講。
八、誰家女多嬌,何故落小橋?青絲隨浪轉,粉面泛波濤。
九、師傅說的一百一十一座廟,原來這里用的是諧音,意思是:一柏、一石、一座廟。
十、海明威的回答:“是的,坐著寫當然很舒服,但文章一寫就長;站著容易腿累,逼得我盡可能寫得簡短些,等到最后校閱的時候,我就坐在安樂椅上。這時多么舒服,它容許我勾去一切在我看來是多余的東西。”原來這就是他的文章寫得簡潔的秘訣。
一、找答案
甲:克勞斯親王是丹麥女王的丈夫。菲利浦親王是英女王的丈夫。乙:克勞斯親王是荷蘭女王的丈夫,菲利浦親王是丹麥女王的丈夫。丙:亨利親王是丹麥女王的丈夫。克勞斯親王是英女王的丈。他們三人都說對了一半,說錯了一半。
你能找出正確答案嗎?
二、蒲松齡批文章
蒲松齡曾當過胡守備的塾師,教他的一個冥頑不化的兒子。胡守備一介武夫,文才很淺,但望子成龍心切,看到蒲松齡批改作業時,好批語不多,就大發其火,埋怨老師教學無方。蒲見胡如此態度,又不能說昧心話,只得借用詩句,隱藏批評。下面是他在胡守備兒子文章上的幾次批文:
第一篇因文章錯別字太多,蒲松齡皺皺眉頭揮筆批了句:“唯解漫天作雪飛。”
第二篇字跡不清,蒲松齡實在看不下去,就批了句:“草色遙看近卻無。”
第三篇文章洋洋灑灑一大篇,什么事也沒說清,他批了杜甫的兩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胡守備看到批文,不解其意,便問道:“老先生,犬子的文章可有進步?”蒲答道:“高山擂鼓,聞聲百里。”胡還難以領悟,又問道:“我兒四書五經想必已貫通了吧?”蒲應聲答道:“人有七竅,令郎已通六竅。”胡守備聽得十分滿意,蒲趁機辭館而去。胡見到客人就出示蒲的批文夸耀兒子,客人聽了個個掩口而笑。
你知道蒲松齡的批文是什么意思嗎?
三、進城
上個星期的一天,我進了趟城。理了個發;買了一張那天發行的當地的周報;在農貿市場買了一些葡萄;在藥店里買了一些藥;還在銀行里兌了一張50元的支票。理發店每星期一休息;銀行每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農貿市場只在星期一、三、六開張;藥店每星期日休息。
你知道我是在上星期的星期幾進城的嗎?
四、誰的羊多
6個牧羊老人一同去放羊。老王和老錢的羊數一樣,老單的羊比老李的多,可比老王的少。老畢的羊雖然沒有老王、老單的多,可又比老李的多。老錢的羊比老孫的又要少一些。
請你說說到底誰的羊最多?
五、怎樣安排
在一次國際青年學生聯歡晚會上,來自4個國家的5位代表被安排坐在一張圓桌周圍。為了使各位代表坐下后彼此間都能交談,工作人員在安排座位前就預先了解了各位代表掌握的語言情況:甲是中國人,還會說英語;乙是法國人,還會說日語;丙是英國人,還會說法語;丁是日本人,還會說漢語;戊是法國人,還會說德語。工作人員根據這些情況,很快就把各人的座位安排好了。
試問,如請你來安排,你會怎樣安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