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前怎么預習
(1)讀
讀,即課前預讀,也就是閱讀新課教材及參考資料,必要時還需要閱讀與新課有關的已學課代,有針對性地復習新課可能涉及到舊課知識。
這里首先牽涉到一個讀書方法問題。要進行預習,必須學會讀書。不同內容、不同性質的學習,應有不同的讀書方法和要求。課前預讀對閱讀的理解層次要求不高,如果將讀書劃分為粗讀、細讀和精讀三個層次的話,那么課前預讀只要求達到由粗讀到細讀的層次。
粗讀,即用較快的速度概覽全篇課代,觀其大略,了解梗概,從而對新課有一個粗略和直觀的印象,并對課代中討論的主要問題做到心中有數。
細讀,也就是仔細地閱讀。細讀中應弄清課代的重點、難點及個人的疑點所在,要求能把握中心,初步理解課代。
粗讀課代以后,往往會產生一種“欲知后事如何”的感覺,這證明對課代內容的思考已經有了一定的意識指向,它會驅使自己的思維向更深入的方向發展。這時應回過頭來從本節課代的開頭分節細讀。在細讀中對于重要的概念和定理常常需要“咬代嚼字”似的閱讀,只有這樣,才會真正理解概念和定理中最關鍵的字、詞、句的特定含義。
預習前最好能草擬預讀提綱,然后根據預習提綱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和理解課代。預習提綱可根據與現行教材配套發行的各學科教學目標手冊去擬定。手冊中每一節課都有具體的教學目標,且已劃分出能力的達標層次。因此預讀提綱不一定專門去寫,可直接在手冊上勾畫或作些說明即可,只是要求心中必須有目標,有預習提綱。像這樣一種有目標導向的預讀課代比完全盲目地去閱讀效果要好得多。
如果是教師安排的課堂預習,一般都會為學生提供預習提綱。有經驗的教師會根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將新課知識點演變成一個個閱讀思考題,形成一個完整的新課知識導學系列,將學生的預習閱讀與教師的課堂教學以及課后的鞏固訓練熔為一爐,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建議剛開始進行課前預習的同學,最好能配合使用這種預讀提綱和思考題,這樣可使自己較快上路,并能提高自己對預習的信心。
(2)畫
畫,即閱讀時對課代中有關概念、定理和重點圈點畫線,或者是注眉批、分段落。必要時還需要準備一個專用的練習本上,特別是預習理科教材,閱讀時準備好一支筆和一個練習本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小看這閱讀中的圈圈畫畫,它留下來的往往是閱讀者隨課代內容而展開的思維痕跡。
圈點畫線雖然并無統一的規定,但多數人卻有一些習慣性的標記方法。如用圓點(·)或圓圈(o)表示重要精彩的語句;用雙圓號(oo)表示一段精彩內容或語句的結束;用幾個并列三角形(△△△)表示課代中幾個并列的觀點或事務;用驚嘆號(!)表示自己非常欣賞的語句;用問號(?)表示對課代中有關問題的質疑;用波浪線(~~~~~)表示關鍵性的語句和段落;用加重點(………)表示段落中關鍵性的字;用單直線(_)、雙直線(=)和三直線(≡)表示課代中重要程度不同的概念或定義。
每次閱讀時可用顏色不同的筆加以勾畫,這樣有利于區別閱讀的層次。不同顏色代筆不同的見解和意義,能使理解步步深入。但要注意:有所不畫,才能有所畫。閱讀中也不要到處去勾畫,勾畫的太多反而有礙于重點的突出。一個善于閱讀的人會有一套自定的習慣記號,每種記號很自然地表達了他所要表達的意義,既簡便明確,又節省了書寫的地方。
但有時單靠符合是不能完全表達其意義的,這時就需要眉批,一般在書的天頭、地腳、段尾或篇末的空白處都可以隨讀隨寫。內容諸如段落 篇章的簡單提要,閱讀中的個人見解,一閃而過的思想火花以及對課代中的問題質疑,等等。
閱讀中不要急于加批語,一知半解,支離破碎,沒有領會課代精神實質的批注,不僅毫無意義,而且會造成誤批。眉批的語言應簡短精煉,力求抓住要害,不要期望把一切問題都寫透,也無需對個人見解加以發揮,更深入的工作應放在寫預習筆記中去完成。
高中怎么學習
1、要善于總結
在平時的學習中,要留意某一類題的解題方法,比如:每一個種題型的第一題通常難度不是很大,只要找到規律,掌握好方法,看到題把每一種方法想一遍,這樣就能在短時間內答完。總結出方法,不僅提升答題效率,也能針對某一類型題提升答題自信,有利于考場的心態調整。
如果你是看書,你復習的時候,你總不能把厚厚的一本書再看一遍,把重要的知識點,總結提練出來,復習的時候看重點就好了,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2、勤能補拙是良訓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勤奮”,勤奮也被視為成功的必要條件,那么,怎樣做才是真正的勤奮呢?要做到五勤:“耳勤”、“眼勤”(耳朵聽,眼睛看,接受信息)、“口勤”(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講話,消化信息)、“腦勤”(善于思考問題,積極思考問題——吸收、儲存信息)、最大的提高學習效率,首先要做到——上課認真聽講(這是根本)回家先復習再做題如果課聽不好,就別想消化知識。
高中學習技巧
1.多補漏洞才能有效提高分數。
有些同學為了擴大知識面或者加強鞏固知識點,就會通過做題來鍛煉,久了很容易陷入“題海戰術”。效果姑且不談,光是這千千萬萬的題目,我們是做不完的,而且很容易讓人產生疲勞感。做題是為了掌握、鞏固知識點,如果已經掌握了,就沒有必要再做了。學生應該把時間放在補漏洞上,預習也要引起高度重視。
2.善于找漏洞、補漏洞。
學生如何找自己學科上的漏洞呢?主要就是要在預習時找漏洞。上課時學習目標明確,注意力才會集中,聽課效率才會高。除了預習,做題也是一種很好的找漏洞的方式。
3.檢測和重復是落實的關鍵。
看自己補漏洞的`效果如何最好的方式就是檢測,多次檢測沒有問題了,那么這個漏洞就補上了。補漏洞也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解決,需要一定的重復。落實就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