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要怎樣預習數學
建議那些讀書效果不好的人可以試試預習主義的讀書方式。所謂預習主義并非表示全然不復習,而是花在預習的時間多而復習的時間少。 預習功夫下得好,大致可以理解上課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內容。復習的公用,只是把剩余的百分之十至二十的部分補足。相反地,如果不注意預習的功夫,可能課后得花費數倍的時間才能產生相同的效果。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小學生應該要怎樣預習數學。歡迎閱讀與參考。
小學生要怎樣預習數學:
1、把第二天課堂要預習的內容先從頭到尾地看一遍。
2、在新出現的概念下做上記號,看教科書是怎樣解釋這些新概念的。
3、認真地看一看新公式、定理是怎樣證明出來的,在證明的過程中,有沒有用到過去學過的知識?如果有的話,有哪些?
4、多看幾遍書上是怎樣解答例題的。
5、把課本合上,看看自己能不能不看書將公式、定理證明出來,能不能把例題做出來?將自己的解答過程和教科書對照一下,看看是不是一樣?不一樣的話,區別在哪里,是不是對的?錯了的話,錯在哪里?
6、預習的內容里面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應該仔細思考一下。經過獨立思考仍無法弄清楚時,應該把這個問題記在教科書或筆記本里,上課時看看老師講到沒有,如沒有,直接向老師請教。
小學教師要怎樣指導學生預習數學:
一.針對概念性的數學知識。
要求學生首先通讀學習內容,從整體上了解了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擺一擺甚至剪一剪。為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做準備。例如預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學生就畫、圈了以下內容:長方體有6個面,一般都是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有12條棱,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也叫立方體);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有12條棱,長度都相等;有8個頂點。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預習《三角行分類》時學生各自準備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直觀記憶深刻;預習《三角形邊的關系》里預習時完成“擺一擺”實驗并把結果填入表格,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預習《四邊形分類》時,學生可以獨自預習完成 將一個四邊形剪一刀這一內容,課堂上學生呈現的剪法各式各樣,有些或許老師也想不到。
二.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可以讓學生大膽嘗試解答例題來思考問題。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碰到這樣的內容,先將課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紙蓋住,自己嘗試審題、解答。解答后與課本上的方法對照,不會解答再看課本上的。這樣學生通過了自己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就會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三.實踐活動方面,教師可以大膽的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信息,讓學生嘗試練習,自己在課堂上提出問題。
例如預習《身份證編碼》時,學生搜集了:身份證前兩個數字表示省、直轄市、自治區;第3.4位上的兩個數字表示所在的城市;第5.6位上的兩個數字表示戶籍所在的縣(區)等等,還有學生提出了驗證碼如何計算的問題。數學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學生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既能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
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的時候還有幾點值得注意:首先是教師的預習要求或預習題目的設計是否明確、是否有可操作性;其次要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預習方法,甚至可以讓學生在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后,自己設計預習問題。
預習是課堂的延伸,提高的是35分鐘的課堂效率。預習更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的最近的發展區,以便進一步的確定當堂課的重難點、課堂知識容量和教學進度等目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合適的土壤,使課堂變成師生、生生間雙向交流的場所,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