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應該怎樣預習語文
預習的方法,除了回憶或溫習學習新內容所需的舊知識(或預備知識)外,還應該了解基本內容,也就是知道要講些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采取什么方法,重點關鍵在哪里,等等。今天學習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小學生應該怎么樣預習語文的相關方法指導。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小學生應該怎樣預習語文(一)
學習指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也是如此。預習的好處很多:能夠強化聽課的針對性,以便抓住重點和難點,提高聽課效率;能夠提高課堂筆記水平,以便知道該記什么,哪些詳記,哪些略記,語文預習簡單而實用,編首打油詩,只有二十字:讀思存疑問,課前十分鐘。用心能堅持,等同半天功。具體分析有:
一、細讀。課前認真閱讀每一篇文章,讀準字音,讀清字形,讀明字義,讀對節奏,讀懂情感,讀出詩文的音樂美。“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是學習語文的基礎。
二、深思。預習中邊讀邊思,讀后深思,由表及里,理清文章的層次,總結文章的內容,鑒賞文章的技法,思考文章的哲理和蘊含的情感。
三、疑問。學生在預習中發現了課文里的問題,提前在心中存留疑問,然后在課堂上有心聽講,有的放矢,就能解決預習時發現的問題。如此這般,容易和老師互動交流,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體預習方法:
1、通讀課文1-2遍,在生字、生詞下面標上標記,標出課文的小節序號。(不動筆墨不讀書、我的新發現)
2、把難寫的生字在書上描紅,在稿紙上寫幾遍,然后抄字組詞和擴詞。(抄字組詞、部首辨析、比賽擴詞、誰的朋友多)
3、再讀課文,劃出新詞,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想一想,把新詞的意思寫下來,哪些詞你以前就會?請你寫出它們近義詞或反義詞。選幾個新詞造句。(詞語解釋、辨字組詞、近反義詞、詞語城堡、成語天地、唱反調、造造句子)
4、將課文多讀幾遍,讀通順。難讀的句子,用“/”標出停頓,用“--”劃出好詞好句。它們好在哪里?為他們寫些簡單的評語。用“——?”劃出疑問的地方,寫清不明白什么。
(好詞佳句、好句點評、句子美容院、筆墨一點通、小小問號)
5、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可分幾段?試著寫段意。看一看課后的練習題,認真讀課文,在文中找出有關的答案。(主要內容、分段練習、簡要答題、浮想聯翩)
6、課文提到的人物和知識你還了解哪些?能找到有關的資料嗎?(小資料、名人名言、科學家的故事)
7、你有哪些新發現?還希望講解什么?哪些內容不必再講解了。
小學生應該怎樣預習語文(二)
預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在課前的自主學習。通過自學讓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是發展學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的理念。課前預習的學習方法在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培養自學能力,張揚學生個性,表現自我等方面有其獨到的作用。
預習就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就是自己學習的過程。課前預習這一方法地運用既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促進語文學習所必備的學習技能的形成。“預習”這一環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一來,就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
小學語文課多是由一篇一篇內容上不相關聯的文章組成,它的知識的連續性主要表現在字、詞、句的含義和語法上。語文課的目的,一是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二是訓練分析、理解、綜合的思維能力。從這些特點出發,語文課采用及時預習的方法比較好。那么,語文課應該怎么樣預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為此,本人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幾種預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對于講讀課文,通過預習來培養學生在自讀中善于察疑、質疑、搜集、整理的意識。這種預習操作起來較為細致,通過搜集整理、分步朗讀、處理字詞、思考分析等幾個步驟來完成。
一是了解背景、搜集整理資料。
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或許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為此,學生在課前就應該做好充分的預習準備,上網搜集相關信息,提前查閱課外資料,并進行細致整理,提前瀏覽,初步掌握。待到課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資料與同學、老師一起交流。這樣的學習才會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既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知識的能力又培養其動手查找資料的習慣,有利于學生深入地了解課文內容以及作者寫作的意圖,為學好課文打下基礎。
二是分步朗讀。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教師而言,它既是教學手段也是教學目標;對學生來說,它既是語文能力也是學習方法。不同文體的文章,它的朗讀要求是不相同的。記敘文的朗讀要求,我們必須做到能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內容或語段,能理清文章的結構脈絡,能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特色。而議論文和說明文的朗讀要求就不同了,在做這兩種文體閱讀時,就必須先理解掌握它們的文體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和表現特色。
課文一定要朗讀,而且應該放聲朗讀。朗讀不僅訓練自己的發音,還可以通過語氣的變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課文時,可分為三步來進行,第一步為初讀,對課文內容進行一個整體了解,讀準生字、新詞;第二步有感情地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理清課文脈絡;第三步則是精讀,通過細致地朗讀、思考,解決課文中的問題。
三是解決文章中的生字、新詞、重點語句和對文章層次段落作批注。
預習一篇閱讀課文,字詞句篇是基礎,課前的預習可以從讀、圈、查、劃、抄入手,循序漸進。
(1)讀。反復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體會語言美,品味句式美,把優美的詞句儲備在自己的口語語庫中,豐富自己的詞匯。
(2)圈。課前預習課文時,找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句,用醒目的符號圈出來,以備老師講課時認真聽、仔細記,做到難點突出。
(3)查。運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弄清圈出字、詞的音、形、義,并將注釋寫在該字、詞的附近,便于在閱讀中理解詞語,加深印象。
(4)劃。劃出課文的重點詞、重點句、重點段,做到重點突出。
(5)抄。對于課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或者優美的語句等抄寫在積累本上,鞏固記憶。抄寫的過程中數量可以自己決定。
四是提出自己的見解,解決課后思考習題。
這一步是較高層次的要求。要求我們根據課文及練習題進行思考。如課文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后習題是否能夠回答等。當同學們朗讀課文的時候,可以帶著問題(課文后面的練習題)進行閱讀,看到課文中有問題的答案就直接在書上劃出來。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說法,強調的就是動筆對讀書的重要性。而實踐證明,做讀書筆記,對自學的情況進行整理,對語文預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當讀文時,遇到寫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獨特見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語句、詞語,或你認為有疑問的地方,即可在課文邊進行批注或是注上標記,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等符號。這樣,當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同學們也就容易心領神會了。
以上全部內容就是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小學生應該怎樣預習語文的相關方法指導。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