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2)
《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二
大家好﹗我是19號教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這五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三年級上冊第7單 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萬以內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一次重要擴展。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以 及計算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節課是認識幾分之一。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 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簡單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說學情分析
小學生從認識整數到認識分數是關于數的概念一次質的飛躍。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觸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數,但并不理解它的含義,也不會用分數來表述。所以本節課我在教學中更多的是做好引路人,教會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的去獲取分數的相關知識。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本課教學內容在本單元的地位與作用及教材編排意圖,我為這節課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本課教學重點)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小組合作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本課教學難點)
3.情感與態度: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精神,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4、學習方法:初步感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發展數感。 教學準備:
1.正方形紙、長方形紙、圓形紙。(學生準備)
2.ppt課件、貼畫。(老師準備)
3.練習案。(老師準備)
4.小組合作人員:每組6人。組長1名,負責領導組員進行操作實驗和探究性研究。
四、說教法學法
《數 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 點,結合本課教學內容,外延采用了情境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模式,內部則采取“導——扶——放”的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 學生的口、手、眼、腦得到整體的互動。
五、說教學流程
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聯系)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建構)
三、檢驗成果,動腦反思。(反思)
四、知識梳理,拓展解疑。(延續)
環節一:(3—5分鐘)
1.游戲激趣。出示一幅懶羊羊分水果的圖畫,讓學生根據已知問題用手指來表示數。
2.由此揭示了本節課的課題并板書。
(設計意圖:本環節我利用游戲引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一半的概念,通過質疑,學生發現“一半”不能用自己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表示,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分數的興趣。)
環節二:(5--13)
1.折。學生動手折紙并涂色,引出1/2,讓學生認識并會讀會寫 1/2 。
2.說。(1)讓學生展示交流折法后,引導學生質疑: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來表示?(2)生活中你還有沒有遇到過用1/2的例子?
3.辨。出示練習,說說哪些圖能用 1/2 ,為什么?
4.想。你還能認識其它的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這就意味著在做的過程中學習。我把“看、說、想、做”幾個要素組合使用,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學到的知識,留下更深的印象。)
環節三:(10—17分鐘)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案。
2.選派小組上臺展示,講解解題思路,師精講補救。
(設計意圖:我設計的這個小組活動,動靜結合,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系統地觀察、有效地收集、簡單地分析、明確地解釋信息得出結論,以此突破本課難點。
本環節讓學生描述本組的觀察結果,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機會,使學生的智慧得到盡情地發揮,體會合作探究的樂趣。)
環節四:(5--7)
1.回顧本節課的學習過程,歸納出學習方法,適時整理板書。
2.布置課外作業: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西瓜平均分給喜羊羊、懶羊羊2人,每人得到1/2,但懶羊羊不干了,他說,“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多吃點,我要吃這西瓜的1/4,你覺得他這樣能多吃嗎?
(設計意圖:板書設計目的是使學生一目了然,能緊扣、簡明地呈現授課的中心內容,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此環節呼應本節課的導入,留下一個很有趣味性的問題,為下節課比較分數的大小進行有效的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