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馬戲教學設計
《精彩的馬戲》教學設計
2、仿照課文二三四段的寫法,仿說一段話。在語言實踐過程中學會運用語言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馬戲團里的動物表演得精彩有趣,都是演員們精心訓練的結果。
教學重點:
通過品詞析句欣賞3種動物表演的特點。
教學難點:
模仿課文語言特點和段落結構,展開想象,夸獎一個節目。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
引導:小朋友們看過馬戲嗎?好看嗎?
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看一場精彩的馬戲好嗎?
預設:好
讓我們一起打開課文160頁,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精彩的馬戲》
課件出示要求:注意讀正確、通順。
難讀詞語、句子多讀幾次。
想一想課文介紹了幾個節目?哪幾個節目介紹的特別精彩?
板書課題 教師巡視
引導:在讀的時候,我們發現有幾個詞用的特別好。還有幾個多音字,大家一起來把它讀正確。
(課件出示重點詞、多音字)學生讀猴子、瞅著、爬竿等以及多音字(好、喝、哄)
課文一共介紹了幾個馬戲節目,哪幾個節目介紹的特別詳細、特別精彩?
板書:
猴子 爬竿
黑熊 踩木球
山羊 走鋼絲
二、學習第二段
1、請一個學生,引導:你最喜歡看誰的表演?誰也是喜歡這個節目的?
2、看來大家喜歡的都不一樣,讓我們一起先來看看猴子是怎么表演的吧
請兩個同桌合作讀一讀第二段,拿起筆劃一劃猴子表演有趣的句子。
誰來說說猴子表演的怎么有趣?
邊說,邊理解(抓重點詞),馬上讀,指導讀的有趣~注意對表演精彩的點撥。
各句理解好,再齊讀
看到猴子那頑皮的樣子,觀眾有什么反應呢?齊讀觀眾的反應
齊讀第二段
三、學習第三段
黑熊踩木球也很好玩。讓我們一起看看笨重的黑熊是怎么表演的?
默讀課文,精彩的句子劃一劃
(女生讀,男生表演)
緊張嗎?為什么?因為那一頭掉下來了
黑熊好緊張啊!觀眾又發出一陣哄笑,真精彩啊!
女同學要不要演一演?那請男同學來讀一讀!
四、學習第四段
山羊走鋼絲,表演得也很出色,看圖(出示圖)
指名說山羊表演得怎么精彩?注意孩子說話完整
趕快看看文中是怎么寫的?
輕聲讀課文,劃出山羊表演精彩的句子。
(一是“在細細的鋼絲上,山羊就像在平地上一樣,穩穩當當地走過來走過去”。二是“山羊小心地把四只腳都踩在圓板上,身子彎得像一座拱橋”。)
這是山羊表演的絕技,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鋼絲上的金屬圓板只有碗口那么大,比山羊的身體小得多,山羊要把四只腳都放在上面站穩,就得把身體彎得像一座拱橋。這個動作難而驚險,可山羊卻一點兒也不慌張,穩穩當當站在圓板上向觀眾致意。這是其它動物比不上的,獨一無二的高超技藝,因此是山羊的絕技。)
齊讀
看了山羊這么精彩的表演,觀眾的反應是怎么樣的?
如果你是觀眾,你會怎么為山羊喝彩?
請兩三個表演,再全班一起表演喝彩
一起來 把山羊精彩的表演讀出來。
五、說話訓練(機動)
(選擇其它節目中的一個說一說或者夸夸叔叔阿姨)
這三個節目都這么精彩,作者是怎么向我們介紹的呢?
都是先寫誰表演什么節目,再寫怎么表演,最后寫觀眾的反應。
你看,馬戲團的表演還有小狗做算術、猴子騎車、馬鉆火圈,都挺有趣。你能像前面那樣介紹下這些節目嗎?
請學生練習說話,指導
師:咦!動物們為什么能表演這么精彩的節目?
學生說
哦!原來是叔叔阿姨精心訓練的結果,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的最后一句。
六、總結
總結:
作業:1、選擇你喜歡的節目,學著作者的介紹方法,把節目介紹給你的小伙伴們聽,比比誰說得棒!
2、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寫一寫,請爸爸媽媽幫你改一改。
板書設計 精彩的馬戲
猴子 爬竿
黑熊 踩木球
山羊 走鋼絲
《精彩的馬戲》說課稿
《精彩的馬戲》是小學語文第三冊教材中的最后一篇有趣的看圖學文。這篇看圖學文是在看圖學詞學詞的基礎上安排的,它是讓學生在學習觀察簡單的圖畫和事物,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基礎上,增加初步理解自然段的能力,同時為基礎訓練“初步說一段意思連貫的話”這個說話要求作準備,更為以后學習復雜的看圖學文打下基礎。
課文講述了一場精彩的馬戲,文章著重講了猴子、黑熊和山羊的精彩表演,最后點明動物能表演精彩的節目是演員們訓練的結果,說明了還是人有辦法這個道理。從題目來看就已經突出了課文的重難點,文中四幅圖展現了節目的精彩,課文又圍繞如何精彩展開敘述。 根據教材的目的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①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精彩”、“好奇”’等詞語。②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動物表演的節目精彩以及這是演員們訓練的結果,會用“精彩”、“表演”說話,同時感受精彩,陶冶情趣。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計劃用三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理解了課題,整體感知了圖畫和課文內容,學會了生字,并理解了部分詞語,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目標。第三課時讓學生完成練習,并指導他們背誦課文第四段。
現在,我重點講第二課時。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準備突破第二和第三個目標。因為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只有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才能使學生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由于課文中的二、三、四自然段的結構相似,如果采用常規的教學方法,不能使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得到擴充和改變。為此,根據教材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準備用情境導入法導入新課,首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用”導、扶、放”教學法進行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整個過程分為四步:
第一步: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針對兒童好奇的特點,導入時激發學生的興趣:小朋友,你們喜歡看馬戲嗎今天,老師就帶小朋友去看一場精彩的馬戲,注意,馬戲馬上就要開始了,請小朋友邊看邊想都有哪些動物表演節目,你覺得這場馬戲表演得怎么樣學生帶著問題看錄像,看完之后,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我在黑板上帖出“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和“山羊走鋼絲”這三幅圖片,并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理解“精彩”這個詞語的意思。這樣,學生在欣賞中整體感知了課文,愉快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過程。在這步教學過程中,之所以采用情境導入和配像錄音,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七八歲的孩子,他們的好奇心強,不足的地方是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希望通過情境和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學生的興趣,直觀地感受馬戲的精彩。
第二步:選取例段,重點導讀,揭示規律,理解遷移
由于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淺顯易懂,加上二年級的學生在以前的字、詞、句訓練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學生朗讀這一段的過程中理解該段內容。
我主要精講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這一段我準備采用抓住關鍵詞,直奔中心的方法,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味猴于的頑皮,感受節目的精彩。教學時,先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明白誰表演節目,怎樣表演,給大家留下什么印象。接著讓學生齊讀課文,弄清這一段共有幾句話,然后抓住第四句話中的“頑皮”這個關鍵詞語,引導學生理解二、三、四句話的內容,并讓他們勾畫和朗讀最能表現猴于表演精彩的句子,“它爬到高竿頂上,在上面倒豎蜻蜓,一雙圓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著觀眾”。在找出重點詞語“倒豎靖蜓”和“大笑”后,我進行板書。最后,在學生反復朗讀后,指定學生按照體現這一段層次的問題,用自己的話說說猴子爬竿這個節目是怎樣表演的。為后階段教學中的說話練習打下基礎。
在學生理解了第二自然段的基礎上,我指導學生回想出學習這一段的學習方法,并逐步提示他們讓學生在我的輔助下試著學習第三自然段。之后的第四自然段在我口頭總結學習方法(①看圖②讀文③勾畫④說話)之后,要求學生根據問題自學,我作適當點撥,并指導他們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在第二步教學過程中,我結合每段的最后一句話,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觀眾對猴子、黑熊和山羊的表演反映不同,啟發學生抓住關鍵詞,理解句意,進一步拓展他們的思維,用“導、扶、放”的教學方法,是想讓學生在逐步適應并掌握學習方法,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三步:遷移運用,積累語言
愛因斯但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這充分說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所以在教第五自然段時,我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想象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從而達到這堂課的高潮。首先,我用多媒體展示三個動物表演的節目,要求學生帶著“誰表演”“怎樣表演”“觀眾有什么反應”這幾個問題觀察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動物表演的節目。觀察后,同桌仿照前三段說話,接著推選出代表在課堂上說話,最后指定學生用“精彩”和“表演”來說說這場馬戲表演得怎么樣。
以上這步教學過程,我結合直觀生動的畫面,讓學生仿照前三段進行說話練習,希望使他們在想象、思維和表達的過程中,切實鍛煉運用語言的能力,增強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第四步:總結全文
我根據板書進行總結,讓學生知道動物們之所以能表演精彩的節目是演員們訓練的結果,明白還是人有方法這個道理,突破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針對《精彩的馬戲》這篇課文所作的這一系列教學設計,主要是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思想。通過為學生創設有利于他們主動發展的情境和活動,使學生的思維潛能和創造精神得到充分釋放和發揚。在對課文內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誘使學生產生新的聯想,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和思考。促使他們在思考、表達等活動中理解、鞏固知識,使他們的綜合能力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看了“精彩的馬戲教學設計”